“剪輯的力量”論壇近日在中國電影博物館舉行。剪輯是一部電影的靈魂,可如今的電影現狀,卻讓眾多剪輯師大腕頭痛。一向直言不諱的謝飛更是批評現在的導演水平太差,缺少剪輯意識,到最后隻能讓剪輯師來挽救作品。
本次論壇請來的專業人士有導演謝飛、徐浩峰以及《斷背山》、《獵殺本拉登》的剪輯師迪倫·提契諾、《悲情城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剪輯師廖慶鬆、《集結號》、《天下無賊》的剪輯師劉淼淼、與徐克合作了20年,曾有“香港第一剪刀”之美譽的麥子杰、《重返20歲》剪輯師楊紅雨、《三峽好人》剪輯師孔勁蕾等。
在謝飛看來,剪輯是電影唯一的獨特手段,“一個故事片,導演手裡有五種手段,編劇、表演、造型、聲音,再就是組接,而這個組接是電影區別於其他藝術的獨特手段,所以剪輯是任何一個導演都必須具備且會應用的技能。”
謝飛認為,盡管現在是數字拍攝,拍不好可以重來,但不懂剪輯的導演拍不出好電影。謝飛直言,不少剪輯師在工作過程中覺得痛苦甚至無從下手,這是導演的“恥辱”:“兩個小時的電影,你拍出5個小時的素材,那編劇干什麼去了、導演干什麼去了?這說明不夠專業,得靠剪輯后期來搶救。”也正因為如此,現在業內對特別厲害的剪輯師有另一種稱呼,叫“搶救導演”,就是如果編劇本子寫得不好,導演也拍得不好,后期得靠有經驗的剪輯來搶救,否則片子就沒法看。中國電影學會會長周新霞稱自己現在快成“剪輯醫生”了,專門給一些問題影視劇治病,“所有賣不出去的片子,播不出去的片子就拿到我這兒來重新剪。”
中國電影剪輯學會理事楊紅雨表示,“電影門檻越來越低了,誰都可以拍。有一些拍出來的素材非常不專業,這反倒讓剪輯師的作用更加凸顯了。”
藍莓影業旗下青年導演戴睿認為,導演和剪輯應該各司其職,做好自己專業的事。畢業於紐約電影學院的戴睿特別強調分鏡頭劇本的重要性,“國內很多導演都不願意、不習慣或者沒能力去做分鏡頭劇本,以至於把問題都堆積到后期,才想著去解決,其實為時已晚。”
為了避免把所有的工作都堆到后期,堆給剪輯師,謝飛建議,導演們要有強烈的剪輯意識,要做個合格的導演,不要把自己的后期工作都推給后期剪輯完成。“剪輯永遠是我們導演在藝術上創新的關鍵。因為剪輯對時空深化的處理,永遠是我們電影藝術形式出新光彩的地方,所以作為一個導演來講,要有剪輯意識。”(記者 肖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