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生長》劇照
最近國產青春片扎堆而來,李玉導演的《萬物生長》4月17日率先上映,聚集了明星范冰冰、韓庚,目前票房為1.39億元﹔蘇有朋導演處女作《左耳》同屬青春片,沒有明星陣容,上映四日票房即達2.2億元。兩者市場表現出人意料,《萬物生長》票房增長緩慢,而《左耳》卻成市場黑馬。在業界看來,青春片的演員和觀眾群正經歷更新換代,但影片口碑都堪憂。
90后成青春片主流觀眾
《萬物生長》和《左耳》都打著青春片的旗號,原本都定於4月24日同天上映。《萬物生長》憑借強大的主創陣容,預期票房5億元,並且臨時更改,提前一周上映,試圖抓住市場先機。然而,該片提檔后,直接遭遇風頭強勁的好萊塢大片《速度與激情7》,首日票房表現平平。“《萬物生長》想復制去年《分手大師》的票房輝煌,因為《分手大師》跟《變形金剛4》同期上映也大獲成功。”影評人雲飛揚說,但這次《萬物生長》提檔運氣不佳,排片場次直接被《速7》淹沒了。
《萬物生長》出師不利,緊隨其后的《左耳》卻找到了市場空間。《速7》已上映了一段時間,大部分觀眾看過該片,而《萬物生長》市場表現不佳,影院於是把更多排片場次給了《左耳》,影片上座率也很高。首都影院副總經理於超說,買票來看這部影片的觀眾主要是90后大中學生。該片比《萬物生長》的觀眾群更清晰,后者沒有明顯的人群劃分,“年輕和年老的都有”。
《萬物生長》有范冰冰、韓庚這樣的大腕,卻沒能像之前《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和《匆匆那年》一樣票房火熱。在電影市場研究專家張志遠看來,《萬物生長》主打“青春懷舊片”,表現的是70后的青春,但如今70后早已不是觀影主力,觀眾出現了更新換代,90后逐漸成為觀影主流。於超也表示,《萬物生長》是一部偏文藝風格的類型片,90后觀眾沒那麼感興趣,而《左耳》表現的恰恰是當下校園青春生活,更能引發90后觀眾的情感共鳴。
沒名氣新人更貼近90后
《萬物生長》改編自馮唐的小說,《左耳》改編自饒雪漫的小說,雖然都是改編,但兩者的定位卻不一樣。“馮唐的小說講一個男生的成長史,荷爾蒙氣息很濃,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校園青春片。”電影市場研究專家蔣勇說,主演范冰冰、韓庚的年齡已經超出大學生階段,再演大學生讓人感覺有點隔膜。而且導演李玉和范冰冰之前雖然搭檔拍過多部影片,但都不是商業青春片,票房也不是很高,沒有形成青春片的品牌效應。
相較之下,《左耳》是名副其實的青春電影,原著小說在學生群體中就積累了很高人氣。雖然主演歐豪、楊洋、陳都靈等都是新人,但不少90后觀眾覺得,他們與角色年齡更貼近,影片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演員的選擇。有觀眾評價,“歐豪的壞,楊洋的脆弱與善變,段博文的痞氣與仗義,都那麼真實。尤其是飾演小耳朵的陳都靈,樣子清純美好。這個電影的角色選對了,電影就成功了一半。”
片中陳都靈暗戀學霸帥哥,卻不多靠近一步﹔她知道這個學霸被欺負了,就為其擋啤酒瓶子﹔這個男人落魄了,她就幫他收拾屋子、做飯,還替他還錢。女主角所做的一切,得到學生觀眾群的認同。蔣勇認為,這部影片從內到外都散發出青春的氣息。與此同時,《左耳》發行方光線影業之前成功發行過《致青春》《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在青春片宣發上經驗極豐富,此次更是到各地校園推廣放映,直接把《左耳》推到了90后觀眾面前。
票房爆棚難改媚俗本質
雖然票房有高低,但兩部影片的口碑反饋都不理想。在時光網上,《左耳》的評分為6分,《萬物生長》則是6.8分。“《萬物生長》想延續《致青春》的票房效應,整個影片非常媚俗,片中每個女人都圍著一個男生轉,沒有李玉電影慣有的那種現實痛感。”80后女觀眾喻若然說,能看出來影片努力迎合商業市場。
《左耳》則被批患上了“幼稚病”,用狂洒狗血的情節表現青春的痛。“如果影片不能保持正常人的邏輯,請角色保持正常人的智商。角色的大部分行為都像幼兒園小朋友過家家,敘事混亂,人物隨意配對。很難理解這些東西是怎麼被硬捏成一部電影的。”有觀眾嘲諷,蘇有朋的導演功力,也實在是捉襟見肘。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這波青春片浪潮更像是一場國產片的浩劫。“別光看《左耳》票房爆棚,與《小時代》類似,都是躁動現象,並非電影本質的沉澱。”知名影評人曾念群表示,在這波浪潮的推動下,連李玉也淪陷了,陷入市場諂媚與藝術追求的矛盾體中,糾結的結果是,演員陣容更強大的《萬物生長》竟然敗給了《左耳》。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像《左耳》這樣的國產青春片熱賣,得益於內地檔期還沒有對進口片完全放開,將來想靠這種青春片去對抗好萊塢大片,隻能是一個笑話。(記者 周南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