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4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關於媒體融合發展中報紙採編分開的思考

吳寶良

2015年05月06日15:29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今天,媒體在思考將報紙、網站、移動媒體的后方編輯工作進行“ 深度”融合整合,記者也要成為全媒體記者。紙媒、網媒、移動媒體成為各有取向的“中央編輯部”后, 採與編自然分開。而各媒體平台的編輯模式、編輯手段、編輯方向不同,對記者稿件的要求也不同,因而 採編在媒體融合時代也更應該分開。對於報紙來說,媒體融合時代,各家報紙比以往將更強調自己的公信力,更強調深度報道以區別於即時性碎片化信息的網媒報道,在這種情況下,報紙流程實行採編分開制應該具有更加積極的意義:採編分開可以更好地體現編輯的專業化﹔可更好地發揮編輯的主導作用,強化紙媒已有的公信力與權威性﹔有助於實現採編與經營分開﹔可更方便培養報業新人等。

關鍵詞:採編分開﹔媒體融合﹔報紙

報紙採編流程中,採編關系到底是採用採編分開制好,還是採用採編合一制更好,歷來都眾說不一。實踐中,這兩種方式都存在,優劣益害似乎不分伯仲。在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今天,有人認為報紙作為傳統媒體,發展前景暗淡,此時再來探索報紙採編分開或合一的優劣,沒什麼意義。的確,在媒體融合發展中,全媒體流程被提到空前的高度,“一次採集,多元發布”被不少媒體老總奉為媒體融合后採編的流程模式。然而,盡管不少媒體在思考將報紙、網站、移動媒體的后方編輯工作進行物理上的整合,甚至從組織架構到人員配比進行“深度”融合整合,但在實際操作中,各個媒體平台仍然會根據自身媒體特點,分別操作,多元發布。此時,報紙的採編關系究竟採用哪種模式更好,可能比任何時候都顯得更重要了。正是因為媒體融合發展,讓記者成為全媒體記者,面對紙媒、網媒、移動媒體不同的媒體平台,各媒體對記者稿件的要求不一樣,採編才更應該分開。特別是對於報紙來說,採編分開制將走向前台,採編分開將成為報紙採編關系的主流模式。

一、媒體融合,採編更該分開

進入2015年,媒體融合發展將在更廣的層面進入實操階段。從世界范圍看,媒體融合發展已經走過了報(台)網互動和媒體並購整合階段,目前進入了第三階段,也就是媒體深度融合階段:依靠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深層挖掘信息內容,將不同媒介形態集中到一個多媒體數字平台上,實現報紙、廣播、電視、電腦和手機信息終端的功能一體化,比較典型的如《赫芬頓郵報》。但從國內情況看,還較少有這樣的深度融合的媒體形態出現。目前,除了一些有大的政商背景的新興媒體,如上報集團的澎湃、界面等被稱作深度融合的,“作品”外,更多的地方性新聞媒體,其實仍然在報紙和網媒如何融合的路上摸索徘徊。討論的多,實操的少﹔建立各類新媒體平台的多(如微博、微信矩陣,利用二維碼開立視頻頻道等),真正實現報紙和其他類型網媒融合的少。從報紙情況看,更多的也只是比以往更強調內容的公信力和權威性,更強調報道的深度化,並以此來與新媒體的滾動播報、互動服務以及社交特性相區別,實現錯位發展。

由於在媒體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各家報紙比以往更強調自己的公信力,更強調深度報道以區別於即時性碎片化信息,報紙流程實行採編分開制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首先,作為全媒體記者,記者們針對的不再只是報紙,而是不同的媒體平台,需要得到不同媒體編輯的配合和指導,如果各平台編輯形成大的“中央編輯部”,採與編在部門層面就肯定是分開的了。就報紙編輯而言,則必須依托自己的平台理念來對記者的稿件進行處理。

其次,由於記者往採編平台上“彈”來的許多是適應網絡和移動媒體的即時信息,報紙編輯在發現這些信息后,要做適合報紙的深度化報道策劃,此時,編輯的引導作用非常重要。而報紙隻有實行採編分開——編輯主導版面——以版面帶動記者的流程設計才能實現編輯主導意圖。

在媒體融合發展的討論中,目前比較流行的一套說法是:新聞媒體要構建全媒體新聞平台,突破現有限制和流程,運用新技術對多種媒介新聞生產流程進行重組和整合,由此,要建立統一的編輯部,形成“全媒體編輯”,實現一次採集、動態整合、多個渠道、多次發布。但在實踐中,由於編輯手段和媒介需求方向不同,以及編輯操作時間上的限制,從組織上物理上或可將傳統媒體編輯部和新媒體編輯部合為一體,但具體到各媒介的編輯個人,則不大可能融為一體,實踐中仍會有分工,“各干各的”,不可能一個編輯一會操作報紙,一會兒又操作新媒體。僅就報紙編輯而言,發揮編輯主導作用,利用大數據技術平台對用戶的分析,以策劃“干預”報導,隻有不再採用“採編合一”制,才能更好地實現。

再次,對不適合報紙編輯的稿子,特別是一些還未經核實的網聞、信息等,有些可能會為了及時性,而先在網站、移動媒體端出現,但報紙編輯完全可以斃掉此類信息,以體現報紙報道的公信力優勢。而要做到這一點,也隻有採用採編分開制,編輯們才不用擔心記者部門的意見而妥協。

總之,由於在媒體融合時代報紙的編與採分工更細化,更加分離化,所以,採用採編分開制更為合理。

二、採編分開的積極意義

報紙編輯流程實行採編分開制比採編合一制更有優勢。

第一,採編分開可以更好地體現編輯的專業化。

採與編本來就是兩個方向,就如同企業裡的採購與總裝,各有分工,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才能制造更好的產品。從專業角度看,記者採集新聞信息,把稿子發出來是其第一願望。而編輯的職責是對新聞信息進行選擇、整合和梳理,把記者的稿子發出來,並不是編輯的第一選擇,第一選擇永遠屬於讀者的需求。採編分開后,編輯可以更好地完成對稿子的監督、修改與淘汰,以提高上版稿件的質量,提高版面的新聞價值﹔可以更好地加工稿子,錦上添花﹔可以對稿子本身缺少的東西進行更好的補充,雪中送碳。而在採編合一的情況下,編輯會更多地受制於部門利益,失去編輯的獨立性,常常以完成記者的“把稿子發出來”的願望為第一選擇,不利於編輯專業化發揮。如筆者所在的《濱海時報》,此前一些採編合一的部門,由於記者與編輯同處一個部門,內部記者關系稿、軟文稿經常上版,長此以往,不僅稿件質量難以提升,甚至犧牲了一些真正的新聞報道。採編分開后,版面成了全報社的平台,各採訪部門都要在這一個平台上競爭,拿稿子說話。採編合一時,編輯挑選稿子的出發點是自己部門記者的稿子發了沒有,甚至是先顧自己的稿子發上來。而採編分開后,編輯是以讀者的眼光替讀者來挑選稿子,而不是從記者的需要出發來選擇稿子,這對提高新聞報道質量意義重大。

第二,實行採編分開,可更好地發揮編輯主導作用,強化紙媒的權威性。

採編分開后,編輯的獨立性得到保障,有利於形成以編輯為主導的採編運營機制。互聯網時代,做獨家新聞已經是一種奢侈了,大家經常會面對同樣的新聞、同樣的題材。而“同題作文”下,編輯的提前介入、參與策劃、“干預”報道成為致勝的關鍵一環。除了前期策劃,后期編輯環節的內容取舍、配發圖表和言論、鏈接相關信息及至版面運籌等,隻有實現採編分開,編輯才可以更好地貫徹自己的編輯意圖,避免採訪部門的制約,在版面上更好地體現出區別於其它媒體報道的新聞價值。

第三,實行採編分開制,有助於實現採編與經營分開。

過去一年中,有不少知名的媒體人被批捕,表面看,是由於在經營中出了問題,貪污或敲詐。但每一個案件的背后,幾乎都和採編與經營不分有關。特別是一些經濟類報刊或經濟類版面,採編與經營不分的比較多。而仔細分析,支撐這種“不分開”,的,往往是採與編的不分開。許多報紙的經濟部或經濟類版面,都是實行採編合一制的,這樣,就為商業軟文、敲詐稿件、一面倒的不公平報道、打著合作的晃子開商業版面等開了方便之門。如果實行採編分開制,採與編之間天然地就有了一道屏障,編輯可以更好地監督稿件,更好地堅持立版原則,也就為採編與經營不分堵上了一面牆。

第四,實行採編分開,可更方便培養報業新人。

在報紙與新媒體融合發展中,由於報道的及時性隻能讓位於反應更快的新媒體,報紙將更注重於公信力、權威性優勢,報紙內容將更注重於深度化。由此,編輯的主導作用加強,版面導向更趨強化。編輯作用的強化,使得媒體新人的培養也要發生變化。在以往採編合一的情況下,往往是強記者,弱編輯,記者來什麼就發什麼,報紙新進的人,也往往是跟著記者先做見習。而在採編分開后,編輯的作用得到強化,報紙新招的畢業生,可以直接先到編輯部實習,熟悉報紙流程、編輯導向,訓練選擇新聞、稿子的快速修改、參與寫評論、參與實戰組版,熟悉版式安排。這樣,經過編輯崗位訓練過的新人再進入採訪部門成為一名記者后,就可以清楚報紙有別於新媒體的深度化報道的“真實”需要,知道如何採訪有用的“點”,也知道如何處理稿子,寫出的報道,才更適合報紙版面使用。

三、採編分開制下,如何化解採編矛盾?

採編分開后,會不會產生採編矛盾?會不會不利採編溝通?這個問題是不可回避的。採編分開,採與編之間的矛盾是自然會發生的,也是一種需要,並不可怕。筆者曾作為《濱海時報》夜班編輯部的成員到《人民日報》總編室就此問題進行討教。其總編室的一位負責人在談到這個問題時說:既然設計了採編分開這種制度,就是天然地讓採與編有一定的疏離,這就如同從機制上解決企業內部市場化問題一樣,採編分開正是報社內部“市場化”的改革。編輯記者不在一個部門了,所有的記者都要面對編輯平台同台競爭,拿稿子說話。這實際上,是將版面和本位拉得遠一點,把版面和讀者的距離拉得近一點。

由此看來,採與編適當的疏離和矛盾,正是採編分開這種機制的題中應有之義——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編輯對版面負責,記者對稿子負責,並最終實現一切隻對讀者負責。所以,採編分開后發生採編矛盾不僅是正常的,也是報紙提高質量所需要的。

但如何既堅持採編分開,同時又不至於激化矛盾,造成稿子的短缺?

要實現這一點,首先要有一支強大的編輯團隊。各版編輯要以團隊的形式出現,並不只是一個編輯面對記者。團隊內部團結協作,遇到指揮不動的記者,除了溝通外,要約其他記者幫助完成選題,或動員團隊資源,甚至自己採寫完成。

其次,編輯要把記者的稿子盡可能地升華,讓記者“買賬”。編輯對稿子的前期策劃和后期制作要深度介入,當編輯對記者稿子的貢獻超過50%時,自然會得到記者的贊賞,這樣的情況多了,採編的矛盾自然就少了。

此外,在版面安排上,編輯要充分運用編輯手段,以配發評論、配發各類圖表、新聞鏈接的操作,直接讓稿子在版面上得到升華,編輯自己甘做幕后英雄。久之,記者就會接受編輯的指導了。

(作者系:天津市濱海時報編輯出版中心主任)

(責編:(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