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5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淺談養生節目的娛樂化

董春昕

2015年05月07日17:01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隨著電視選秀節目的流行,目前熒屏上各類秀歌、秀舞、秀口才、秀特殊才藝等節目層出不窮。一時間娛樂化節目充斥著各個電視頻道的黃金時段。在這種氛圍中,很多非娛樂性質的節目似乎也被裹脅著不得不“跟風”或沾點娛樂的“味道”。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節目都適合過多植入娛樂化的元素,特別是嚴謹性、科學性、知識性要求極高的專業類節目,如法律節目、醫學養生節目等都帶有極強的專業科學元素。過度的、不恰當的娛樂化勢必會削弱節目本身的可信度,從而失去此類節目存在的意義。

關鍵詞:權威性﹔專業性﹔公共責任﹔生命敬畏感﹔生命關懷意識

一、電視節目的娛樂化趨勢

時代和社會的發展,互聯網及自媒體等多信息渠道的飛速發展,已經讓電視節目從早期隻有領導、明星、勞模才能參與,而對於普通觀眾來說顯得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信息傳播平台和娛樂方式,蛻變為如今全民皆可參與,且能充分展現自我才藝、奮斗歷程、對熱點事件的觀點理念的極具個性化的民生平台。這無疑是巨大的進步,也是電視節目服務化功能的充分釋放。國家強盛,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們休閑娛樂活動豐富多彩,都使得熒屏異彩紛呈。

2004年《超級女聲》的火爆,掀起了中國電視娛樂化的熱潮。隨后,各種選秀節目蜂擁而上,娛樂綜藝節目佔據了熒屏的黃金時段。縱觀現在的熒屏,很多刷新收視的大型、大制作的節目通常是帶有明顯的選秀色彩。選秀節目本身、職場選拔、演講口才、婚戀交友節目等。待選、待秀、待比拼的是普通人,做評委點評投票決定的是大腕明星。剛好既滿足了為普通人、小人物實現夢想搭建平台的需求,又滿足了電視節目需要明星大咖支撐看點的娛樂化需要。可以說娛樂化幾乎成為一種趨勢。

二、養生節目的現狀

現在有的電視台的養生節目放棄了“專家說、觀眾聽”的常規模式,改由三四個走活潑搞笑路線的明星主持人擔綱,時而調侃時而爆笑。還有的嘉賓主持在節目中以時尚前衛“90后”的姿態對嘉賓進行無厘頭的提問,與主持人進行娛樂化“呼應”。

有的節目形式也走起了娛樂路線,本應嚴肅的現場診病變成了具有煽動力的環節,夸大診治效果,制造廣告效應。某個養生欄目的策劃人就毫不諱言,他們的節目仍屬於娛樂綜藝節目。“只是在策劃時,讓它更有服務功能,用聊天的形式代替了專家講課。”

在節目內容上,有些為了搶眼球、創收視,一味宣揚手紋能診病、面相能診病、痦子能診病等所謂玄虛醫學。雖說這些方法並非一概沒有科學依據,但對於真正指導百姓防病治病,意義不大。在策劃選題上應多關注與百姓密切相關的常見病、多發病、高發病的治療和預防。

三、養生節目該不該娛樂化

對於電視節目來說,選擇娛樂化的形式,本身無疑是可視性和收視率的倒逼要求。唱一段、跳一段、模仿秀等等才藝展示和比拼,熱鬧、搞笑、放鬆、歡快,容易獲得眼球效應。在這種潮流和氛圍中,作為養生節目不可避免地要“流俗”,過於正襟危坐似的講解,肯定無法吸引受眾。加入一些娛樂化的互動環節,或者將適當的選題轉化為帶有娛樂元素的話題,都會增加節目的看點。

然而娛樂化形式的功效畢竟只是娛樂,對於比較嚴肅、科學知識內容豐富的欄目,娛樂的內容需注意“淺嘗輒止”,勿讓娛樂使人感動節目比較“輕浮”,甚至不可信。

從養生節目的社會功能來看,是要“通過專家權威解答,向公眾傳播疾病預防、控制、治療以及養生保健等健康知識和科學常識,滿足了廣大群眾的信息需求”。指導百姓對照節目內容自我防病、治病,應該說具有嚴肅的可期待性,不可能過於娛樂化,否則勢必缺乏可信度。

因此,起源於科普節目,以嚴謹、科學理念和觀點貫穿始終,並成為其核心和生命的養生節目,專家講解的權威性和專業性是一定要堅持的,隻有在這個基礎和前提下,輔之以娛樂化的手段,才不至於本末倒置,甚至誤導觀眾。在加入娛樂元素的同時,不能脫離誠信原則,同時要避免偽科學的傳播。專家和編導要把握好治病和養生的度,分清界限。不能把養生說成治病,也不能把治病等同於養生。

四、養生節目娛樂化的“度”在哪裡

那麼如何適度增加養生節目的娛樂化元素,既提升節目可視性,又不致破壞節目可信力呢?

1.娛樂化因素一定體現在節目形式,而絕非內容中

比如話題的切入方式,可以用娛樂化的方式設計﹔主持人和嘉賓的互動,可以加入娛樂化的元素﹔揭秘某個實驗結果,或闡明某個誤區的環節設計可以加入娛樂化手段等。也就是在說明某個觀點、得出某個結論的過程中,任何環節是可以採用娛樂化方式,達到令人既輕鬆愉快又能印象深刻地走向最終正確結論的目的。權威專家的講解一定要庄重、嚴謹、嚴肅,才能保持可信和權威。要保証娛樂化的形式不能沖淡核心內容的科學性和嚴肅性,不會從心理上瓦解受眾對養生節目嚴肅性的期待。

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節目,從開始的主持人和幾個專職醫生站著聊天,后來加入了明星嘉賓,穿插談自己的感受。明星的身份選擇有演藝界明星,也有曾經的健康節目主持人,還有能說流利漢語的老外。這些明星本身就具有娛樂化的元素,再加上他們聲情並茂的表達和各有特色的故事,為節目增添了很大的娛樂化色彩,大大活躍了現場的氣氛,增加了可視性。

2.特定的、嚴肅的話題不適合娛樂化元素的加入

涉及捐助、救助及絕症醫治等關乎生命、死亡等話題,形式上也不應有娛樂化因素,體現對生命的尊重以及事件本身的尊重。

3.要根據節目本身的具體形式,合理確定娛樂化元素的加入

目前養生類節目主要有演播室訪談類和電視雜志版塊類。訪談類形式的養生節目,如《養生堂》多體現庄重、權威的風格,內容多以疾病防治、營養膳食、運動養生等較為完整系統的話題為主。因此無論在現場互動還是其它環節中設計娛樂化因素,要顧及整體風格的嚴謹和嚴肅,切忌影響和沖淡節目的權威和可信力。而版塊類養生節目如《生活幫》,由於演播室和外景採訪或實驗調查交互穿插,形式較為靈活,內容多以提供多個與健康有關的小竅門、小常識,糾正生活習慣方面的誤區為主。因此,可以充分運用娛樂化手段,既可以調整節奏、增加趣味性,又不會有淡化專家講解權威性之嫌。

五、結 語

總之,在電視節目娛樂化趨勢的氛圍中,養生節目不可能獨善其身。過於嚴肅的節目也難立足。然而建立在醫學專業基礎之上的養生節目,勢必不能脫離科學性和嚴謹性的依托。同時養生節目屬於服務性節目,與娛樂化節目單純的娛樂功能不同,它還肩負著公共責任。因此在收視率和公共效應、眼球效應和公共責任之間,需要更智慧地平衡。任何隻注重通過眼球效應、娛樂效應,隨意調侃,夸大治愈率,提升節目關注度,都是與養生節目的社會公共責任背道而馳的。

針對有些電視台的養生類節目存在夸大夸張宣傳、嘉賓不具備執業資質等問題,甚至有的採取植入產品功能介紹、宣傳產品經銷企業熱線電話或現場觀眾作証明等方式,直接或間接地為藥品、保健食品、醫療器械、醫院作廣告等誤導觀眾、影響媒體形象甚至虛假宣傳等情況,2014年底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出了關於做好養生類節目制作播出工作的通知,用以規范養生類節目的播出秩序,加強對此類節目的規范管理。

根據廣電總局的通知,養生節目聘請的專家必須具備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副高以上專業職稱、資格,不得使用演員和各類社會名人擔任主持。由於養生節目內容具有極強的醫學專業性,直接關系受眾的健康甚至生命利益,因此電視媒體必須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守媒體職能,強化審查把關。隻有這樣嚴格規范,才能淨化養生節目,提高養生節目在受眾心中的權威性,從而提升媒體的公共責任。徹底剔除“偽專家”、“偽主持人”,保障傳播信息的正確、權威和值得信賴的,使過度娛樂化、隨意化的養生節目,逐漸走向規范化、權威化。還一個對百姓負責、對生命健康負責的健全的養生環境。

養生節目制片人、策劃、編導、主持人以及相關專家,在利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和方式提高收視率的同時,還必須嚴格按照廣電總局關於養生節目的規范和要求,高度重視電視養生類節目的規范管理,切實加強養生類節目審查把關,嚴禁以養生類節目形式發布廣告,建立養生類節目備案管理制度。真正承擔起最起碼的公共責任、醫療衛生責任,牢固樹立生命敬畏感、健康敬畏感,生命關懷意識,讓媒體傳播回歸清明,讓養生節目回歸嚴肅和認真。

(作者系:天津廣播電視台《百醫百順》欄目編導)

參考文獻:

[1] 韓青,鄭蔚.電視服務節目新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

[2] 凌智宏,許玉琪.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定位、形態與包裝[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3.

[3] (美)尼爾·波茲曼著.章艷譯.娛樂至死[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 李靜.“冷”知識的“熱”傳播——從娛樂化視角解讀電視養生節目的發展[J].傳媒觀察,2011(3).

[5] 丁磊.中國電視養生類節目的流變與趨勢[J].齊魯藝苑:山東藝術學院學報,2012(2).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