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成都市交委相關負責人証實,成都市交委、公安、工商等部門對Uber成都分公司進行了工作調查。多名成都Uber專車司機稱,目前Uber軟件仍能使用。微博截圖
由被處罰的Uber司機提供的處罰決定書。書面顯示其被罰的理由是“涉嫌非法營運”。司機供圖
昨日下午,Uber(優步)成都分公司被成都市工商、公安、交委等部門聯合調查。成都交委辦公室一名任姓負責人對新京報記者証實了這一行動,但未告知具體檢查事項及目的,隻強調是“調查”而非“查封”。截至發稿,成都交委也未就調查目的作進一步說明,也未對外通報事件調查進展。
今天0時38分,Uber美國總部發言人伊芙琳·泰(Evelyn Tay)給新京報發來獨家回應:“今天(注:5月6日)下午,成都市相關部門訪問了Uber在當地的辦公室。正如成都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向媒體解釋,這只是一次例行的檢查(a routine visit)。這並沒有對公司平台造成影響,本公司一直以來都積極與相關部門進行溝通以及密切的配合,盡力解答他們的疑問,請大家放心。”
這是繼廣州分公司被調查以來,Uber遭到的第二起中國內地監管部門的聯合執法。4月30日,廣州市工商、交委與公安三部門聯合行動,以“涉嫌非法經營”,對Uber廣州分公司進行了調查。
據記者了解,上月底,成都市Uber司機曾互轉消息稱該市將“安排部署‘專車’違法營運整治工作”。一些司機近期也被罰款,並在執法單據上,注明其“涉嫌非法營運”。
Uber,中文譯作“優步”,是一款流行的打車APP,運營方是一家美國科技公司,目前已進入56個國家和地區。據媒體報道,Uber目前已遭到了至少13個國家和地區的抵制、調查和封殺。
Uber成都稱運營正常
昨日下午,網絡流傳“Uber成都被查”,消息稱,位於成都仁恆置地廣場的Uber成都分公司遭遇執法。網絡圖片顯示,超過10名執法人員先后出現在辦公地點一樓大廳及Uber辦公室內。
目擊者劉先生稱,自己與Uber分公司同層辦公,下午上班剛出電梯就看到了一大群執法人員正在Uber公司辦公室。
“Uber的辦公室很小,隻有三四個人辦公,沒想到一下子來了很多人,屋內外都站滿了。”劉先生說。
Uber官方昨日並未對外証實這一消息,不過其在16時許對合作車主群發信息稱,將積極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Uber成都現在運營一切正常。信息還稱呼吁司機繼續上線,保持冷靜,友好溝通。
成都多位Uber專車司機向新京報記者証實,Uber辦公區遭檢查后,專車軟件仍能正常使用。
司機曾維權但未獲回復
昨日15時左右,不少聞訊趕來的專車司機將幾名還未來得及離開的執法人員圍堵在Uber分公司樓下討說法。
目擊者提供的現場視頻顯示,兩名執法人員從一樓電梯間出來后,被大堂的約二十多人包圍,其不斷被追問其是否釣魚執法,執法人員簡單否認稱沒有釣魚執法。目擊者稱,圍觀人群越來越多,后來還來了特警維持秩序。
成都Uber司機江師傅告訴新京報記者,類似情況在5月4日也出現過。4日下午,數名Uber司機的車被執法隊員扣押,約200名Uber司機聚集到交通執法大隊門口,現場未發生沖突,“大家都挺和氣的,就是想討個說法,問為什麼扣車”,但“討說法”后,Uber司機們都沒有得到執法人員的回應。
昨日16時許,Uber成都一男性負責人也被趕來的專車司機圍堵在樓門口。該負責人表示:“我們會協調處理,三天之內會給大家滿意的回復。我們會給大家發信息溝通。”
此前多輛專車被罰款
據了解,成都市交委與成都市公安局今年1月曾發布《關於嚴厲打擊汽車非法營運行為的公告》,凡未取得道路運輸及客運出租汽車經營許可從事非法營運的,一經發現,由交通運輸部門依據相關法規依法予以處罰。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4月28日,專車司機之間曾廣泛轉發一張《成都市交通運輸委員會關於召開“專車”違法營運整治工作會議的通知》圖片,圖片顯示會議內容為“安排部署‘專車’違法營運整治工作”。
多名司機向新京報証實,已有多輛專車被罰款。
昨日14時30分,司機吳先生在成都文軒書城附近被扣。吳先生稱自己才開了3天就被抓住了。
“我的車子被扣后,他們讓我去接受處罰。”吳先生稱,遭到8個執法人員的攔截,“他們強行看我手機,強行令我下車,還扣留了我的車和手機”。“交委通知我下周去交罰款,按照條例應該是1萬-3萬,但沒說具體罰款金額。”“Uber給我打電話了,讓積極配合交委工作。”吳先生說。
由出租車司機轉做專車司機的江師傅稱:“從5月1日開始執法突然嚴格了,我身邊至少就有3個車友被開罰單,每張罰單最少1萬2。”張師傅說,這幾天開車時“心慌慌的,擔心被罰款”。
■ 追訪
北京:常態化嚴打私家車轉專車
據了解,盡管連續遭到廣州、成都兩地交委聯合調查,Uber在兩地的運營未受影響。
記者發現,北京的Uber軟件的運行也未受到影響。
針對北京市是否會有相應專項行動,北京交通執法總隊相關負責人表示,執法總隊不會選擇性執法,所有接入專車平台的私家車均會被認定為黑車,北京市針對黑車的打擊一直以來都常態化嚴打態勢。
該負責人稱,由於相應法規滯后,目前執法部門在打擊通過專車平台拉客的私家車工作難度較大,因此也希望相關部門能盡快完善法規,讓執法部門在執法過程中有法可依。
■ 觀點
堵不如疏 盡快出台監管政策
針對Uber成都被查一事,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特約研究員趙佔領認為,對於專車平台以及私家車變身專車,政府應盡快出台監管政策法規,宜疏不宜堵。
趙佔領稱,成都市相關部門在對Uber進行聯合調查后,有權對其營業執照、經營范圍等進行處罰,但尚無相應法規支持相關部門就Uber為專車司機提供交通信息服務作出處罰。
他認為,可考慮制定合適的法律法規,約束處於灰色地帶的專車平台,限制該平台提供交通信息的對象。
“相較滴滴、快的與租賃公司合作的方式,Uber主要開展的是以私家車主為核心的有償拼車業務,從當前政策看,私家車進入專車領域仍屬於黑車,被查獲后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趙佔領稱,Uber以及在該平台入駐的私家車容易成為嚴打對象。
不過,趙佔領認為,對於私家車介入專車平台接單拉客,相關部門應該疏導規范,而不是簡單的嚴打。
“這些被嚴打的黑車將轉為線下或者轉到拼車平台,違法取証難度更大,認定程序更為復雜,變得更加難打擊。”趙佔領稱,進行嚴打還不如制定相應政策法規,適當放開對汽車租賃公司租賃車輛的數量調控,同時設置一定的私家車營運准入門檻,允許一定量符合條件的私家車進入營運隊伍。(記者 何光 實習生 沙璐 劉思維 王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