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互聯網進入中國已經20多年了,這讓我想到18年前,也就是1997年我第一次和傳媒業打交道的時候。
那時互聯網剛剛出現,作為郵電系統的一員,我意識到網絡的傳播作用著實強大。於是我找到當地的日報社,建議把報紙做到互聯網上去。當地日報社的領導非常開明,也非常有前瞻性,做了一些有意義的嘗試。18年過去了,互聯網的發展非常快,對傳媒產業產生了重大影響。傳媒人對互聯網的認識與應用,在過去十幾年做得很好,未來則應當要更加超前,才能做好、做強傳媒產業。
“互聯網+傳媒”的主要趨勢
目前互聯網與傳媒的融合,有以下幾個主要趨勢:
傳統媒體擁抱互聯網,媒體邊界不斷拓展。順應互聯網傳播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趨勢,傳統媒體積極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發展移動客戶端、手機網站等新應用和新業態,以新技術引領媒體融合發展﹔同時,適應新興媒體傳播特點,創新採編流程,優化信息服務,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
從“自媒體”到“自服務”,“自助”時代降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促使不少人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台上十分活躍,成為網絡輿論的重要源頭。電子渠道與實體渠道的相互融合,進一步豐富了面向個人的服務手段與溝通渠道。雲計算的發展,則為個人自助服務提供了技術支撐。
數據創業成為新熱點,“數據套餐”豐富多彩。數據驅動的企業決策、流程管理及產品設計日益受到產業界重視。數據科學的綜合性應用將不斷涌現,物聯網、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等熱點技術領域將深入融合,產生更多的“數據套餐”。
此外,“互聯網+服務”帶來了消費互聯網的升華。服務是互聯網的一個重要手段,將互聯網和傳統傳媒產業結合以后,必然會催生出更多新的媒體空間,進而帶來消費互聯網的升華。
智能推送應成新媒體發展亮點
傳媒業正從早期單一的數字化,到后來的互動傳播,再到現在的大數據、雲平台,實現精准的信息定向傳送,呈現出多元化、智能化的發展態勢。
然而,“網絡時代,你需要一片樹葉,網絡卻給了你一片森林”。網絡的大量應用,也出現了“信息過載”現象,海量數據引發更深層的困惑:信息的洪流對人們應有的主觀能動性和獨立思考力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傳媒人應該怎樣用技術去助推信息、發布信息是非常關鍵的,也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從互聯網與傳媒的融合發展過程來看,有如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互聯網的開放性、共享性使其作為快速傳播信息的工具,對應的商業模式是門戶網站廣告﹔第二階段注重媒體與用戶的交互性,滿足個性化需求,商業模式以精准營銷為代表﹔第三階段運用大數據、雲計算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注重智能推薦與推送,成為新的寬泛服務的入口。
“互聯網+”時代是互聯網更加開放、更加融合的時代。隨著渠道個性化要求越來越突出,對應的精准營銷的商業模式將愈發明顯。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升級,包括智能分析技術的發展,智能推送應該成為新媒體發展的一個亮點。
未來傳媒的融合,最重要的是抓住入口,從而為服務經濟、惠及百姓提供更多寬泛的服務。但無論互聯網如何發展,內容為王是永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