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今社會,女性主義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在電影中的體現也越來越豐富。本文以電影《后會無期》為例,以電影中的四次“告別”為線索,結合對影片中不同人物命運的分析,把不同時期的“告別”和女性形象結合在一起,並從女性主義角度出發,分別以女性對男性初始感情觀的影響、對男性世界觀形成的影響、對男性行為成熟塑造完成的影響以及在男性視角下的女性形象四個方面,分析在電影《后會無期》中女性對男性的影響和改造作用。
關鍵詞:女性主義﹔告別﹔感情觀﹔影響改造
“我一直認為男性雖然是在做改變世界的事情,但女性才是真正改變男性和男性的世界觀,歸根到底世界是在女性手裡。”這是韓寒在電影《后會無期》發布會時高喊的口號,除了在商業上取得越來越多的女性成為觀眾主體外,在電影裡,女性主義在眾多符號意義的人物中確實被凸顯和放大出來。
過去的社會習俗和傳統觀念常常會把女性這一角色定位在家庭裡,把她們定義成“男人的一半”。然而,現代女性應該擁有自己的自主性和獨立性,獨立性主要包括精神上的獨立,而不僅僅是依靠父權話語的掌控,更主要的是現代女性不會受到文化、政治上的鉗制[1]。不僅如此,現代女性更應通過女性獨有的魅力來展現女性對男性的影響和改造作用。
一、女性塑造男性初始感情觀的形成
男性從女性體內誕生,最初的人生經驗必須靠母性予以維系才能逐漸成長。弗洛伊德認為,在性發展的初期階段,男孩出於本能會以母親為選擇對象從而形成初始的感情觀。電影《后會無期》中沒有交代馬浩漢媽媽這一角色,然而代替她出現的是另外一個給予馬浩漢初始感情觀的一個角色。
電影中周沫正是這樣一個角色,她如鄰家姐姐一樣,一直陪伴著馬浩漢的成長,她給馬浩漢鼓勵,讓他勇敢地追尋屬於自己的愛情,她教會馬浩漢一些人生道理,告訴他要不停地去嘗試,即使失敗,也不要后悔。馬浩漢的初始愛情經驗即是如此,勇敢而無畏,不要留下遺憾,馬浩漢也正是帶著這樣的感情觀去開始了一段尋找愛情的旅途。所以,韓寒筆下的第一次“告別”給了周沫,這個告別庄嚴而具有儀式性,當現代的車馬駛去時,后面一排槍聲響起,這個扮演民國“演員”中的“演員”倒地,告別儀式是簡單而徹底的,最后隻留下了周沫的一句話“如果你落魄了,還可以回來找我”。這句話也是母性本體的符號意義,當男性獲得初始感情觀后會找到自己新的認同而離開母體,然而母體永遠都是可觸並可及的港灣,隨時等待迷失中的孩子的回歸。
二、女性對男性世界觀的影響
在這部電影中,電影的敘事主體是有所改變的,雖然是由江漢講出這整個故事,但一路的經歷讓形形色色的人物甚至那隻狗都成為了一種符號,而符號的運動性和自我改變必然造成主體的不同時期的突出。電影的前半部分更像是在講馬浩漢,馬浩漢在獲得周沫給予的初始感情觀后,勇敢的去追尋那個信中的劉鶯鶯。從馬浩漢的口中我們得知,劉鶯鶯應該是個生長在大城市,溫柔且聰明的女孩,更主要的是她是愛馬浩漢的,而這種愛是一種女性固有的執著,即使破壞和玩弄也不會有損於愛情的質量。
馬浩漢一路開著玩笑去尋找劉鶯鶯這個他理想中最符合自己的女性,然而當他來到劉鶯鶯信中的地址時,映入眼帘的是破舊的桌球廳,寥寥無人的街道以及一個姍姍來遲的短發女子,馬浩漢不敢相信這就是他想象中的那個深愛他的劉鶯鶯,這一切都與他所預想中的女性形象大相徑庭,隨后而來的一場桌球對決則徹底擊碎了馬浩漢心中的夢。劉鶯鶯說他們之間其實是同父異母的兄妹關系,之所以會長期和馬浩漢保持通信隻不過是為了滿足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思念。父親代表著象征秩序、詞語。通過認同父親,男孩不僅進入主體性和個性,而且內化了統治秩序,內化了負有價值的社會角色[2]。然而《后會無期》中父親角色是缺失的,父親的形象是由劉鶯鶯的信所塑造的。劉鶯鶯既能理解他信裡肆意放縱的語言,又能在他們的父親去世后迅速結束這段關系,不再欺騙下去。直到兩人見面,劉鶯鶯干淨利落地整理了這段關系,讓馬浩漢還來不及傷痛,僅僅留下了些許遺憾。所以,第二次“告別”來自馬浩漢與劉鶯鶯的告別,這次告別不是一種儀式,而是直抒胸臆的一句話“喜歡就是放肆,但愛就是克制”。
在男性的成長期,世界觀的形成更多來自於長輩的教導和書本中的知識。在這部電影中,劉鶯鶯正扮演著“長輩”和“書本”這雙重身份,她是曾經的書信,讓馬浩漢在長期接受中認同她的話,她也是成熟的個體,她以獲勝者的姿態告訴對方該怎麼做,這些都促使了馬浩漢的世界觀趨向成型。
三、女性對男性行為成熟塑造完成的影響
女性在依賴男性話語權下,可利用“男性話語權社會”對男性的自我迷戀和固執從而形成新的反抗,這種反抗具體表現在比男性沉迷在男權主義下的智慧呈現出更高的智慧。電影中,蘇米正是這樣一種角色,蘇米可以說是“三觀不正”和“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韓寒的具體形象表現。在故事中,江漢是一個固執的地理老師,他試圖用已有的人類環顧全球后所帶來的地理與自然的知識經驗去感化蘇米,蘇米在表面上予以接受,但告別時她才說“從來是優,如何從良”,這不僅是她早已吸收過這些,更是對於過往的反叛,她接受現實與錯誤,但要設法扭轉。蘇米的絕對獨立品性,以及不受政治與社會大環境的鉗制徹底改變了江漢的行為,江漢在這種獨立解放中開始釋放自己,江漢固執的給面包片涂上了蘇米喜歡的辣椒油,開始做出對世界改變的行為,他果斷的拉走蘇米開始了一段逃亡,他以為蘇米會被她的行為所感動,然而這一切也只是存在於江漢的想象之中,這種低等的“沖動型自由”最終被更高等的“理智型自由”所覆蓋,蘇米有著自己絕對的原則。
江漢的第一次“告別”來自於蘇米,但這也是電影的第三次“告別”,也是人數最多的一次,在電影中,江漢顯得很邊緣且低等,他努力想回到自己在電影中的主人公地位,然后一個人孤立的站在那裡,最終看著所有人絕塵而去。他努力讓自己變得理智,像蘇米那樣的理智,所以他將照片扔進抽水馬桶試圖遺忘這段過往,尋回自我的歸屬感,可結果他還是失敗了。他隻能無可奈何的接受這一切,接受其新有的沖動性格,並開始由固執變為理智。
四、女性並非他想象的“她”
男性在沉醉在“男權主義社會”這個幻想的結構中逐漸變得自戀並不斷以這種形式欺騙著自己。電影的最后一組告別來自於他們認識的“旅行者”阿呂,阿呂是突然闖進來的人物,他還帶著另一個人,一個“完美”的人——他的妻子,然而這個“完美”的人實際是一個頭盔。他用這個頭盔欺騙了所有人,他將這個頭盔具體化為一個他一直所暗戀的女子。在沒有人支持阿呂旅行計劃的那一刻,隻有她選擇了支持並陪伴著阿呂。興趣的契合,靈魂的相伴,本該是神仙眷侶,卻終是紅顏薄命,生離死別,這是一個完美而理想的妻子形象,能理解並全身心支持丈夫的所有決定,願意見証、陪伴、成全丈夫所有夢想[3]。韓寒筆下的阿呂妻子是那樣的完美,但又是那樣的不真實。
阿呂沉醉在男權主義下,用男權主義對女性的塑造制造了一個完美女性,將她表現在文學甚至是天文科學上,讓所有人都沉醉其中,但最終卻欺騙了包括他自己在內的所有人。如同電影中的最后一次“告別”,江漢與浩漢站在那個天文道具前,火箭殘骸一般的龐然大物,那只是男人們一個美麗而不可觸及的夢,火箭是不會帶男性沖向月宮去尋找“嫦娥”的,最終所有人在這個美麗的夢前告別,這是最后一次告別,也是這兩個男性真正的成熟。
他們學會了追尋自我的自由,學會了成功的改變世界,雖然他們不願相信這一切,雖然有時候這種成長的痛苦是那麼的難熬,但他們還是依據這種新得到的經驗變得成熟。伴隨著這種成熟,電影的這個故事也慢慢的接近了尾聲。之后江漢成為了著名作家,改造了最初由馬浩漢所設想出的小鎮面貌,然而這個結局戲劇化的是,這一切盡由他們一路經歷的這幾個女子所影響決定的。正如這個電影的同名主題曲《后會無期》中所唱的那樣,逝去的已然逝去,就像我們無法預料到竟然是這一結局。
五、結 語
根據上述電影中的每個女性給男性帶來的獨特體驗可知,韓寒真正完成了那個“過去吹過的牛”,女性不再作為點綴,不再表演為男性觀眾所看,不再用肢體和面貌去取悅男權者。女性在現代中,是比男性更理想更智慧,更容易不被社會與政治所鉗制的。在男性的成長過程中,女性展示了更為主角的形象,男性在做改造世界的工作,然而他們的初始情感觀、世界觀以及改造世界的行為是由女性所塑造和影響著的。女性不再是傳統觀念下的男人的“附屬品”,而是擁有人格魅力的獨立女性。所以這部公路片不同於以往公路片專注於“尋找”這個主題,這一次的“尋找”更像是對母體的一種追尋與回歸,如同電影最后的場景,遠景鏡頭像是一個母親,注視著自己長大的孩子——江漢和他的島,他成功但並不驕傲,他已然成熟了。
(作者系: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1] 張璐.女性主義在電影中的體現[J].電影文學,2013(7).
[2] 高敏.后現代視域中伊利格瑞的女性話語理論重構[D].西北大學,2010.
[3] 鐘麗琳.韓寒《后會無期》的女性形象解讀[J].電影評介,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