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北京晨報:想做產品經理的導演不可能成一個好導演

楊蓮潔

2015年05月11日07:47  來源:北京晨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想做產品經理的導演不可能成一個好導演

自郭敬明推出第一部《小時代》之后,中國影壇就進入了一個新人導演輩出的時代:他們有的跨界而來,有的是電影學院培養出來的新秀。面對中國這個數額日益龐大、現象日益復雜的電影市場,新人導演也難免陷入到要藝術還是要商業的糾結之中。今年“五一檔”電影的戰況,讓這種糾結變得更難解了。王小帥的《闖入者》獲得了不錯的口碑,卻難以獲得好的排片和票房。盡管王小帥本人站出來呼吁,甚至譴責,依然於事無補。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自詡為產品經理的黃曉明經紀人黃斌,他的導演處女作《何以笙簫默》是五一期間票房最高的國產片,口碑卻比《闖入者》差了很多。是左手抓藝術,向大師看齊?還是右手抓商業,做產品經理?對於剛剛入行的新人導演來說,這真的是個難題。

在上周末舉行的“新浪潮論壇”上,今年將有作品上映的幾位新人導演——《少女哪吒》的李霄峰、《心迷宮》的忻鈺坤、《煎餅俠》的大鵬、《少年班》的肖洋等齊聚一堂,討論未來到底是選擇做賈樟柯,還是郭敬明。面對這道選擇題,幾乎每一個人都選擇了用迂回婉轉但又模棱兩可的話來回答,足見他們心頭的猶豫。李霄峰不願意去區分文藝與商業,認為隻有自己喜歡和不喜歡之分﹔曾為多位電影導演操刀剪輯的肖洋舉了馮小剛的《非誠勿擾》為例子,指出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兩個人的愛情故事,節奏緩慢,應該是劃入文藝片的,卻賣得很好,所以關鍵還是要看是否能得到觀眾的喜愛﹔忻鈺坤則道出了新導演不願意做選擇題的真實原因:“新導演最怕被定位,想做好商業和藝術都不容易。如果被定義為某一類導演,另一類的項目就不會找你。”

賈樟柯,還是郭敬明?這道“難題”並不難解。正如馮小剛所說,一個好的導演必定是有話想對這個世界說。如果無話可說,或者想說的話都已經說完了,那就不要再勉強干下去了。賈樟柯和郭敬明,其實都有話對這個世界說——別忘了郭敬明本職是個作家。筆者認為,凡是在有話要說的前提下拍出來的電影,都可以算作重視個人表達的藝術電影。拍得好不好,那是導演水平問題。票房高不高,那隻能驗証現實生活中有多少觀眾認同導演的觀點而已。

電影大師,還是產品經理?這根本無需選擇。讓導演來管票房的事,本來就是電影工業和電影市場不成熟的表現。在一個成熟的體系下,自然有專業人士來干產品經理的活。不排除產品經理有成為好導演的可能,但如果一個新導演只是一心想著干產品經理的活,是成不了一個好導演的。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