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從中國外文局實踐看外宣出版走勢 講好中國故事

陸彩榮

2015年05月12日07:59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以書為媒,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夢:誰的夢?》 任曉駟編著 新世界出版社

  《中國城際·青島:山海帆都》 外文出版社

  書以載道,文以化人。在國際交流規模日益擴大、形式愈加豐富的當下,圖書作為重要的交流介質,承擔著把中國故事源源不斷地推向世界,幫助海外讀者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的深重道義。

  多語種圖書是中國外文局核心業務板塊之一,是我們向世界說明中國的重要媒介。近10年來,全局累計出版多語種外宣圖書5075種,平均每天出版1.3本﹔累計對外輸出版權3873種,平均每天對外輸出一種以上﹔圖書發行覆蓋世界五大洲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量的外宣實踐告訴我們:以書為媒,講好中國故事,大有文章可做。

  圍繞國際關切,強化對外主題出版針對性,不斷滿足海外受眾閱讀需求

  中國主題的外文圖書,海外受眾愛不愛看、接不接受、喜不喜歡,很大程度上由他們的關注點和關注度來決定。在對外出版工作中,我們面臨著新的挑戰,避免一廂情願式地單向傳播,把握好海外受眾關注的話題,契合他們的閱讀習慣和思維特點,提升主題出版的針對性、有效性。

  由國務院新聞辦會同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外文局編輯,外文出版社出版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從2014年10月出版至今,總發行量已突破400萬冊,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文版的海外發行日新月異。美國《赫芬頓郵報》、英國《每日電訊報》、法國《世界報》、德國《法蘭克福匯報》、新加坡《海峽時報》以及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俄新社等海外主流媒體刊發了400多篇報道進行推介或評論。多國政要和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在第一時間對該書給予高度評價。該書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績,就在於回應了一個時期以來國際社會對一個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國的關注,向國際社會介紹了中國發展理念、發展道路、發展方向、內外政策主張等,有利於國際社會更好地了解中國改革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也有利於國際社會了解中國新一代領導人的風格、特點、思路和理念。

  圍繞國際關切,加強對外出版,還有助於消除國際輿論對中國的成見、偏見、疑慮甚至敵視。新世界出版社策劃出版的《歷史的軌跡: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一書,是近年來時政類外宣圖書的成功案例。該書針對國際社會對中國快速發展的關注,以及國際社會的疑慮、偏見等,選取了15個話題,組織專家以講故事手法精心寫作,揭示了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揭開了我們黨在歷史征程中永葆先進性的謎底。此書一經問世,立即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好評如潮,總發行量已突破75萬冊,並對外輸出了11個語種的版權。實踐証明,加強對外主題出版,講好中國故事,一定要腳踏中國大地,關心國外讀者需求,注重溝通交流,有的放矢地扎實開展工作,決不能自娛自樂、自說自話。

  著眼融通中外,構筑新型話語體系,增強共識通感

  講故事是人際溝通的基本形式,也是國際傳播的重要方式。講故事不同於概念對概念的解釋、定義對定義的介紹,而是要用受眾可參照、可比較、聽得懂的方式與內容,用他們習慣的方式介紹中國,有情節、有情感地娓娓道來,讓讀者如沐春風、身臨其境,進而收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上佳效果。

  事實証明,“講故事”的影響力、吸引力、感染力要遠勝於概念的簡單化傳播。以“中國夢”為例,當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中國夢”這一理念的時候,國際社會有很多質疑,“中國夢究竟是什麼”“中國夢的概念從何而來”“中國夢與美國夢有哪些不同”等,這就需要用講故事的方式來生動地展示中國理念和價值觀。《中國夢:誰的夢?》一書就以講故事的方式,以貼近國外讀者的語言和視角,解讀了中國過去、今天和未來有關中國人奮斗的夢想和目標。書中一個個生動的案例,有助於國際社會增進對中國的了解與合作,消除由於中國快速發展而對中國產生的疑慮和誤解。目前,該書已經對外輸出版權13個語種,圖書發行覆蓋1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向世界說明中國的過程中,語言轉換是基礎,翻譯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從現實與戰略的高度精辟地提出,要構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這是新形勢對外宣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從實踐來看,隨著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發展成就及其背后的發展理論、道路、制度及理念的關注度日益增強,人們發現一些中國特色概念表述在現有各式各樣的“詞典”和“百科全書”中難以找到現成的翻譯,語言轉換方面遇到了很大挑戰。如何主動對外標准化翻譯中國主題詞匯,並以此著力打造自己的話語體系,進而引領國際話語,在國際話語體系中發揮好應有的作用?這是對外出版中必須直面的課題,更是我們工作中面臨的一個非常艱巨的挑戰。事實上,話語權建設有多大影響力,事關中國與世界不同文化、不同制度、不同理論進行交流、交融、交鋒的能力與水平,事關中國能否具備一個大國應有的國際影響力。

  基於上述背景,在完善中國翻譯協會功能的基礎上,外文局組建了中國翻譯研究院,一方面為中國對外傳播過程中的翻譯環節提供強大支持,研究解決一些長期以來困擾中譯外事業發展的老問題,另一方面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滿足中外交流的新需求,使中國聲音更有吸引力、更富感染力、更具影響力地向全世界傳播。

  立足全球視野,持續創新探索,鍛造解讀中國的強大出版力量

  書為媒,傳久遠。我們常說“中國觀點,國際表達”,就是要用海外受眾習慣的表達方式,講好中國故事,讓他們更好地感知中國、理解中國。中國與世界各國存在不同程度的文化差異。從根本上說,海外本土人士更加了解當地人的思維方式、閱讀需求和認知水平,讓國際人士參與中國主題出版,從海外視角進行“原汁原味”寫作,更容易讓外國讀者接納中國、喜歡中國。

  長期以來,外文局堅持中外專家並舉、協力推進傳播中國的工作方法,常年聘請近百位外國專家參與對外傳播中國實踐,以期提高外宣業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中國城際》就是由外國作者直接寫作、對外系統介紹中國當代生活的系列圖書,也是我們與各省市加強外宣協作的重要成果。外文出版社目前已經推出了該系列20多種圖書,全部中英文雙語出版,形成了規模效應。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外文局與耶魯大學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多語種《中國文化與文明》系列叢書,其中《中國繪畫三千年》(英文版)獲得了美國“霍金斯圖書大獎”——美國出版商協會為優秀圖書頒發的最高榮譽,至今已由雙方出版了中文簡、繁體字、英、法、韓文5個版本,發行量達10萬余冊。

  進入新世紀,中國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國。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講故事的水平就是向世界說明中國的水平。在這方面,我們進行了許多探索,但還做得很不夠。特別是如何縮小外宣能力與改革開放輝煌成就之間的差距,如何解決好實踐做得好,而外宣說不好、傳不開的問題,切實增強對外傳播的吸引力、感染力,還需要全面系統地攻堅,需要在內容、形式、語言等方面不斷創新。

  以書為媒,講好中國故事,加強中外文化交流,我們永遠在路上……

  (作者為中國外文局副局長)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