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網絡小說被市場捧熱后的困惑 IP是影視作品催化劑

喻若然 祝媛莉

2015年05月18日07:46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網絡小說:被市場捧熱后的困惑

  電視劇《何以笙簫默》劇照。CFP

  在前不久舉辦的“樂視生態”發布會上,電視劇導演鄭曉龍表示,《甄嬛傳》電影版即將啟動。近日,網絡小說《翻譯官》也宣布即將開拍電視劇,制作方稱該片投資過億。此外,今年備受矚目的大劇《羋月傳》《盜墓筆記》《花千骨》《明若曉溪》均由網絡小說改編而來。據不完全統計,2015-2016年,計劃開拍或播出的網絡小說改編影視劇超過30部。

  網絡小說改編影視劇,發端自2008年,蔚然成風於2011年。這一年,《步步驚心》《甄嬛傳》《裸婚時代》《失戀33天》等一大批網絡小說被改編成影視劇,市場陡然升溫。2012年末2013年初,網絡小說改編影視劇數量飛漲,成交金額顯著增多。2013年春季上映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為這股熱潮推波助瀾。2014年,《古劍奇譚》《風中奇緣》《匆匆那年》在互聯網、小熒屏和大銀幕上各自精彩。2015年,電視劇《何以笙簫默》熱播,電影《鬼吹燈之精絕古城》《鬼吹燈之尋龍訣》相繼殺青,及至前文各種題材網絡小說改編影視劇紛紛上馬,網絡小說已然成為影視創作重要的來源之一。

  隻要是本網絡小說,有足夠多的點擊量,似乎都有影視公司買單。前不久《何以笙簫默》的電影版權糾紛,側面印証了這股風潮。然而,影視制作機構一味搶購網絡小說,甚至把網絡小說當作救命稻草,完全忽略了職業編劇的專業作品,長此以往,影視行業的發展格局將會被改變,未來的影視行業在爭奪IP(知識產權)資源這場大戰中,將會怎樣?

  網絡小說為何受追捧

  目前,市場上大部分影視公司直接將購買到的網絡小說改編成電影、電視、網絡劇三種樣式。與傳統影視劇產品相比,網絡小說改編影視劇顯然更加具有互聯網基因。這不僅體現在前期營銷方式上,還包括播出期間的口碑維護與后期的輿論影響力。在節目制作方看來,網絡小說的書迷是一個“富礦”,掌握一個熱門的網絡小說IP,意味著不用擔心收視率和廣告招商。拿到一個有粉絲基礎的網絡文學IP,有利於招商引資、與大牌明星談主演,能讓項目順利進行。

  另一方面,就網絡小說本身來說,網絡小說動輒幾百萬字的體量,錯綜復雜的人物,最適合改編為電視劇。2014年至今,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備案立項的電視劇中,有16部脫胎於網絡小說。華策影視、慈文傳媒等大型影視制作機構都有一大批來自網絡改編的電視劇項目正在制作或籌拍中。但是,由於電視劇審美尺度、受眾老齡化等一系列限制,導致電視劇很難在內容上創新。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現在很多好的網絡IP無法轉化成電視劇,但是隻要概念好,還是有可能制作成電影或網劇。”

  近兩年,網絡小說改編電影的高票房案例不少,《失戀33天》《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包括5月上映的《何以笙簫默》等,都是以都市愛情或青春題材為主。“鬼吹燈”系列改編的兩部電影《精絕古城》和《尋龍訣》則對電影題材有進一步開拓。相對於電視劇,電影通常更注重情節性、商業性,市場風險也更大。目前電影和電視劇題材也有明顯差異。電視台傾向於都市劇、民國劇、抗戰劇等題材類型,但古裝戲和民國戲之於電影的風險就比較大,電影仍以都市動作、都市喜劇等為主。

  近日,改編自網絡小說的青春片攪熱了電影市場,偶像劇侵襲了電視熒屏,引發了評論界對立的聲音。編劇汪海林曾表示,“在職業編劇那裡,網絡小說的創意水平絕大多數是垃圾。”這句話雖略有偏見,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實際上,長期以來,網絡小說處於非主流自然生長狀態,與讀者之間形成隨時的、精准的互動關系。但文學厚度、思想深度都有極大的提升空間。因此,網絡小說最大的價值也許並不在於創意、故事、文本、內容,而恰好在於類型以及傳播方式,較為准確地反映了受眾心理。

  價格高且轉換率低令人堪憂

  從2014下半年開始,網絡小說的影視改編版權價格不斷翻番,囤積版權成為普遍現象。在一些影視業人士看來,“市場已經出現了瘋狂的跡象。”“隻要是版權,稍微能改編,大家都在囤。一些二流小說的價格也被捧上去了,整個行業對網絡小說的預估出現虛高。”正因很多影視公司瘋狂搶購IP資源,目前版權費用高得令人瞠目。

  對IP資源的爭搶讓網絡小說改編影視版權的價格水漲船高。一兩年前,一部小說三四十萬的價格是常態,而如今,開價200萬以上的小說不在少數。短短一兩年時間,價格翻了五六倍。不過,具體到每部作品的版權,並不能簡單定義價格高低,而要看版權費所佔制作成本的比例是否正常、后續開發價值等綜合因素。

  盡管在大眾眼裡,被改編成影視劇的網絡小說已經是亂花漸欲迷人眼,但實際上,相比起各個影視機構“囤積”起來的小說版權,目前的影視轉化率還相當低。雖然市場對IP搶購得多,但能拍出來的卻不多,囤積版權已經成為業內普遍現象,大型影視公司手中往往有幾十個改編版權,等待合適的機會再進行拍攝。盡管也會面臨一些風險,如穿越題材、盜墓題材等受到相關規定的限制,但市場升值的可能性仍然讓許多影視公司趨之若鹜。

  IP是影視作品的催化劑

  IP真的是電影存活的核心競爭力嗎?答案是否定的。IP對於影視作品而言,更像是助推器以及催化劑。

  無論是影視劇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都已經意識到強IP的價值,版權交易中也更青睞於得到完整IP,進行全IP開發,形成覆蓋各種衍生產品的全產業鏈。所謂全IP,指作品不同形態的版權,包括小說、漫畫、網絡劇、電視劇、電影、游戲、手游甚至后續商品開發等等。全IP開發,則是圍繞明星IP以優質內容為核心,形成具有品牌價值和品牌影響力的生態圈。

  此外,大型互聯網公司利用龐大的平台優勢和雄厚的資金實力,也開始建構自己的生態圈。如騰訊互娛的“泛娛樂生態”,將游戲、動漫、文學、影視打通,共同培育IP。和騰訊“泛娛樂生態”概念類似的,還有樂視的“移動生態”。傳統電影公司則傾向選擇在細分領域進行聯合開發。例如萬達影視、華誼兄弟、光線影業強強聯手制作電影《尋龍訣》,但是該小說的游戲版權卻賣給了互愛互動科技公司。

  一線網絡小說IP已經被各大影視公司囤積,新資源何處尋覓?於是,一些影視公司開始嘗試與原創文學網站共同培育新的小說IP。合作方案主要有兩種:第一種為定制,影視公司拿出創意,交給網站簽約作者寫作,網站參與投資以及共同開發﹔第二種是網站提供作品,影視公司對不完全滿意的部分,提出修改意見。據悉,慈文影視等幾家影視公司已在嘗試與網站聯合開發,至少有3-5部作品已經簽約。

  有人預測,未來,網絡小說改編影視劇會朝現、當代題材發展,因為這類題材更貼近觀眾的生活,符合觀眾的口味。另外,“魔幻、玄幻”以及“都市愛情”等類型會成為未來IP開放的新方向。

  (作者為《綜藝報》資深記者)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