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敬一丹:"職業輝煌"只是湊巧趕上 媒體人是溝通者

2015年05月20日07:31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敬一丹:媒體人就是職業的溝通者

  從《經濟半小時》到《焦點訪談》,央視主持人敬一丹已經成為一代中國觀眾最熟悉的面孔之一。今年,已經年滿60歲的她上個月從央視退休,成為熱門話題。在告別自己27年的央視職業生涯之際,敬一丹出版了新書《我遇見你》,裡面寫滿了這些年工作的記憶和感悟。

  書中,她自嘲為“遲鈍”,“我對年齡和性別有點遲鈍,可是,遲鈍也許成全了我。”28歲連考三年研究生,33歲從廣院老師轉變角色到央視當主持人,38歲創辦《一丹話題》,40歲加盟《焦點訪談》,敬一丹說從未在意過自己的年齡,同事都比她小很多,她比崔永元大8歲,比水均益大8歲,比“渴望年老”的白岩鬆大13歲。剛到電視台時,不會化妝的敬一丹急壞了台長﹔平時採訪、出差、走山路、熬夜編片,她也沒覺得需要與男同事有所不同。“在一派青春和創新的躍動中,央視的燃情歲月猶如馬拉鬆賽跑,我就是被‘裹挾’著前進的那個人。如果沒有這些同事,我不可能這麼長時間走在最前沿。他們總是給我一種推動,我想偷懶都不行。 ”

  大家都很關心退休后的敬一丹會如何規劃自己的生活,她透露,在職期間她做的事情,會有新的延續,或者會有新的開始,“退休之后是一種漸變的過程,而不是說咔嚓一下就變。未來我可能會將更多精力用在教學上,比如我會看看白岩鬆上課,感受一下他那個新聞私塾的味道。”

  幸運

  很多“職業輝煌”只是湊巧趕上了

  新京報:退休后有沒有覺得一下有了很多空閑時間?

  敬一丹:最近“退休”這個詞在我這兒變成了一個熱詞,我公公問我:“退休了你是不是都沒地兒去了?”我說:“忙死我了。”因為很多早已經開始的事情還在延續,現在看“退休”這兩個字,我覺得跟以前是不一樣的,尤其是“休”這個字真得琢磨琢磨。我想大部分空閑時間也許在遙遠的未來吧。我原來覺得退休是不是就開始變化了,其實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不是一下子就會改變,很多事情在延續,很多新的東西在生成。

  新京報:大家對於你的退休都感到很突然,你有想過自己的離開會引起這麼大的關注嗎?

  敬一丹:我原來真沒想到會引來人們這樣的在意,退休對我來說不是新鮮話題。現在有人說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主要恰好是電視的背景發生變化。因為大家早有感覺,而我的退休讓他們的這種感覺更強烈了,在媒體變局面前如果沒有擔憂那屬於不正常,對媒體環境稍微有一點敏感的人是早就感覺到的。

  新京報:你怎麼看待你在央視的職業生涯呢?

  敬一丹:我在央視的工作趕上了很多“第一次”,比如《經濟半小時》第一次用兩個主持人交流、第一場“3·15”晚會、第一個以個人名義做的節目《一丹話題》。我覺得趕上這麼多“第一次”是幸運的,我在這二十多年裡,趕上了電視發展期甚至巔峰期,在我們面前有很多空白的位置,填補空白都會獲得很多掌聲,所以我就是趕上了。回頭看自己經歷的那些“第一次”,我認為這是我職業生涯的財富,當然這些“第一次”的記憶是屬於一代人。

  新京報:現在很多樣式主持人選擇去其他地方,你在央視工作這二十多年中,從來沒有想過離開嗎?

  敬一丹:我和《焦點訪談》在一起已經二十年了,你說中間有什麼變化嗎?是有變化的,包括它的外部環境,內容、形式都會有一些微調。但是我還真沒有想過離開,一是當時它吸引我的因素還在,新聞輿論監督還在,還有就是我適合,在我的視野裡沒有比它更適合的了。

  挺好

  選擇寫書作為倒計時的告別儀式

  新京報:現在你對未來有什麼打算?

  敬一丹:可能我更多的是在教學上,這也是我一直都沒有離開過的空間,以后掌握的時間也多了。

  新京報:寫書的感受如何?

  敬一丹:寫的過程中我沒有想到我會被寫作這麼強烈地吸引,我把多年來的採訪筆記、各種策劃、各種記錄、小紙片攤得一桌子都是。出書的日子在遠方等著我,每天寫的過程就很享受,其實我是在回望自己,回望著很多人一起走過的經歷,過程中我甚至重新認識了我們當時走過的路,完成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內心是飽滿的。

  因為一邊寫一邊工作,這就更有一種倒計時的感覺,因為每一次錄制的時候我心裡都在想:這是倒數第多少次?還有一年,六個月,兩個月,一步步走進那個退休的日子。走進退休日子的時候書也快完成了,所以在最后一天錄制節目時特別平和,我自己也覺得以這種方式來告別是個挺好的選擇。

  新京報:這本書算是完成了你退休前新聞生涯的一部人生傳記嗎?

  敬一丹:叫人生傳記恐怕還不大確切,應該叫作一個電視人對職業生涯的回望。人生很長,職業生涯是其中的一段,也可能是人生中華彩的一段,但不是全部,所以說人生傳記那還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

  無奈

  有些事記者做也無法立竿見影

  新京報:在你看來,一個新聞節目主持人應該給自己什麼樣的定位?

  敬一丹:可能每個新聞節目主持人給自己的定位都是不同的,比如說記錄者、傳播者,我更願意給自己的定位是溝通者,而且是職業溝通者。

  新京報:媒體人如果定位是溝通者,應該有哪些素質?

  敬一丹:我理解的溝通者就是特別了解社會心理,善於和各種人打交道,能夠直面社會那些讓人糾結的難題,能夠在不同的人群中進行溝通。作為媒體人就是職業的溝通者,作為直接和觀眾溝通的主持人就更應該是職業的溝通者。

  新京報:做了這麼多採訪,但很多問題得不到解決,會有無力感嗎?

  敬一丹:在二十多年的記者生涯中,回頭看有一些當年關注的話題今天依然存在,所以我想干記者這個活也不是做什麼都能立竿見影的,我們在推動文明的過程中還需要耐力、韌性。很多以前的話題有的現在依然是熱門話題,依然是讓我們糾結的事情,這一點特別讓我有歷程感。

  新京報:未來會考慮新媒體嗎,比如微信公眾號?

  敬一丹:我現在要先體驗一下自媒體,比如公眾號我就得先體驗一下它能做什麼,適合做什麼,在我面前有很多未知和新鮮,我還得向年輕人學。你們都用得很順手,對於我來說還是體驗,我希望它會成為我們另外的一種交流方式。

  白岩鬆

  新京報:在你的書裡對白岩鬆評價很高,你認為他是個怎樣的媒體人?

  敬一丹:小白是一個能看到遠方的媒體人,每次和他交談都感到很受益。我看不了這麼遠,我做的事情不像他那麼具有前瞻感,所以我特別願意和他那樣有前瞻能力的同行交談。

  新京報:白岩鬆開了一個“新聞私塾”帶徒弟,你有這種計劃嗎?

  敬一丹:小白的“新聞私塾”是很好的方式,我旁聽過他的課,他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對我也很有啟發。但不是誰都能辦這種私塾,他多次勸我做這種教學,但我掂量自己現在的能力和准備不足,遲遲沒有做這樣的事,未來可能也很難去做。

  崔永元

  新京報:你在央視和哪位晚輩主持人比較好呢?

  敬一丹:你是想知道我最喜歡台裡的誰嗎?我喜歡小崔,我一直是舉重若重的人,缺什麼想什麼,所以我喜歡小崔那種舉重若輕的表達。不過我最同情的也是他。

  新京報:為什麼呢?

  敬一丹:因為他抑郁了(笑)。小崔后來做很多事,都會奮不顧身。他是一什麼樣的人呢?在我心裡,無論他在哪兒,我還覺得他是個電視人。

  新京報:那你最喜歡崔永元哪個節目?

  敬一丹:雖然他后來做了很多有理想的節目,但是我在這裡和他說一聲“對不起”,我依然覺得《實話實說》最好,我覺得那時候的小崔也更好,而且不抑郁。

  水均益

  新京報:還有水均益呢?

  敬一丹:在電視節目裡,小水總是談著世界大事,遙遠的、重要的、理性的。在生活中,小水率真而隨和,他會為了一碗蘭州拉面,開老遠的車排好長的隊,還率領著一堆人馬。

  我記得他成為全國十大杰出青年后,大家聚餐慶賀,我記不清他說了什麼獲獎感言,隻記得他在珍饈美味中很不滿足地左顧右盼,最后果斷地叫來服務員:“給我來點兒糙的,拍個黃瓜!”(新京報首席記者 劉瑋)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