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尼近期宣布,將拍攝真人版的《花木蘭》,電影講述中國人家喻戶曉的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早在1998年,迪斯尼就拍攝了動畫版的《花木蘭》,全球票房成功突破3億美元。
近些年,好萊塢拍攝中國題材的電影,已蔚然成風。夢工廠的《功夫熊貓》系列、基努·裡維斯的《太極俠》、讓-雅克·阿諾的《狼圖騰》……在未來還有更多的好萊塢片商們,都將加入到改編中國題材的大軍中來。
上世紀20年代,好萊塢的創作者們對中國人的印象,往往隻能通過一些口耳相傳的碎片、以及自身的想象構建出來。
在早期以中國為背景的好萊塢電影《傅滿洲之血》中,中國人的形象是:蠟黃的皮膚、小眼睛、馬臉、留著晚清的長辮與八字胡,是狡猾奸詐的象征。
當時,雖然中國人在好萊塢難以正面形象示人,但中國題材的故事卻零星地被搬上了銀幕,其中以《大地》和《龍種》最為著名。
不過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故事中的中國人全由白人演員飾演。
隨著時間的推移,好萊塢逐漸擺脫了過去那種將中國人形象符號化,以及由白人來演繹中國故事的狀況。
1998年,迪斯尼根據中國人家喻戶曉的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拍攝了動畫版的《花木蘭》,全球票房成功突破3億美元。
之后,《功夫熊貓》系列全球票房接近10美元,《功夫夢》邀請成龍鼎力加盟,《2012》、《蝙蝠俠:黑暗騎士》、《碟中諜3》、《變形金剛3》等片更是在中國取景、吸納中國演員參演。
但兩地文化的理解差異,使得西方導演難以講好故事。
基努·裡維斯在《黑客帝國》中嘗到了中國功夫的甜頭后,自己拿起了導筒,拍攝了發生在中國的故事《太極俠》,並邀請有過合作的動作替身陳虎來擔當主演。
陳虎飾演一位英語流利的快遞員,這讓不少中國觀眾大惑不解,因為在中國,一個英語水平過硬的人,不可能會去做快遞員。
美劇版的《西游記》同樣讓人無法直視。其中的觀音變成了愛發嗲愛幻想的“瑪麗蘇”,唐僧則成了高大英俊的美國學者。情節走向更是發展到“滾床單”的地步。(劉靈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