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看著別人瘋,看著看著自己也跟著瘋了。”對於剛剛在東方衛視收官的社會話題劇《虎媽貓爸》,清華大學的尹鴻教授在昨日的專家研討會上總結說。對於這樣一部以幼升小開篇、主打各種教育理念的沖突、夾雜夫妻二人和第三者情感糾葛的劇目,成千上萬的家長產生共鳴再正常不過。
據SMG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介紹,《虎媽貓爸》在播出期間的全國平均收視率1.4%,單集最高收視達到了2.88%的收視率,拉升了東方衛視平台的收視排名。好收視固然重要,但由此引發的社會熱議或許更有討論的價值。
“還是因為它是一個切中了社會熱點的話題劇,它所具有的話題的尖銳性、犀利性和普世性,是《虎媽貓爸》的必殺技。我們知道,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孩子是家庭的重心。不管在什麼樣的家庭,孩子始終被視為是家庭的中心議題。本劇選取的家庭非常有代表性,在大都市尤其是一線城市當中,上有經濟條件尚可的父母,下有一個可愛的小公主的家庭結構模式還是很有代表性的。”劇評人李星文表示。
尹鴻認為,劇中看似是一個家庭教育理念的問題,但其實折射出的是一個社會教育大環境的問題,“中國把成功永遠看得比快樂重要,這在中國文化自古有之。學好了就得成功,不成功不行。當官,那是過去,現在不一定要當官,一定得成功,不成功不行。這裡面還寫了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中國人被逼瘋的一個原因是因為中國是一個關系社會……本來自己好不容易說服自己,我一定要讓我孩子快樂一點,堅決不給他施壓,別人一說我們家孩子干這個,你們家孩子怎麼沒干,我們家孩子在班上考第三名,你們家孩子考三十名……想學就學,不想學堅決不學。最后發現,孩子沒法認同,其實是自己也沒法認同,還是得逼著。我們每個人都會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生活經歷,裝進這個開放的話題當中。它的熱播跟這個也有很大的原因,每個人都能看到自己的生活,看得到自己身邊的生活,看得到自己。”(記者 馮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