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中國報業》>>2015年5月上
人民網>>傳媒>>正文

啟示在“破”“立”之間

——對無錫日報報業集團興建“便民信息服務亭”的調查

賈寶勝

2015年06月04日15:23  來源:中國報業  手機看新聞

江蘇無錫,時隔6年,“報刊亭”重回街頭。不過,由於不局限於銷售報刊,這個升級換代的報刊亭也被稱為“便民信息服務亭”。

但與6年前拆除市區千余個報刊亭的急速與低調相比,這次無錫“便民信息服務亭”的回歸,實屬漫長等待后的一次“閃亮登場”。

由拆除到重建、由單一到多元、由報刊亭走向“便民信息服務亭”,在一“破”與一“立”之間,不僅折射出近年來全國報刊亭發展遭遇的困境與挑戰,同時也有力地回答了“沒有報刊亭,城市會怎樣”的疑問。

為更好地了解無錫“便民信息服務亭”的發展情況,全面系統地總結無錫報刊亭求變革、求創新、求多元、求公益、求服務的發展經驗,推動全國報刊亭盡快進行升級改造、功能重建、業態重構,中國報業協會近日到無錫日報報業集團進行了專題調研。

功能重構 讓服務亭立得住腳

扁橢圓柱體的亭身,四周嵌著玻璃,亭內安裝了電視、空調,亭身正上方還設有彩色的LED顯示屏,看起來簡潔、時尚、美觀。在無錫解放路婦幼保健院門口和學前街無錫高等師范學校旁邊,兩個新的報刊亭矗立著,引來不少來往市民的注意,有人好奇地扒在玻璃窗上看看、摸摸、敲敲,並詢問:“啥時候能開放呢?”

耐人尋味的是,2009年,無錫市政府曾因拆除報刊亭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2009年2月,無錫市政府發布一份有關市容整治公告,決定對全市所有報刊亭進行整治。隨后,市區共關閉、拆除了1241個報刊亭(棚、攤、點)。報刊亭拆除后,雖有少部分轉入超市,但仍有不少市民反映買報難和不方便的問題,尤其是在近年來的無錫“兩會”上,每年都有這方面的提案議案,政府的12345熱線也經常接到相關的咨詢或建議,由此也引起了無錫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

2013年,在無錫時任市委書記黃莉新的親自過問下,報刊亭的重置工作重新提上無錫市政府的議事日程。當年8月,當地規劃、城管等部門在充分調研、論証、勘察的基礎上,出台了《無錫市便民信息服務亭實施方案》(討論稿),決定將運營工作交由無錫日報報業集團執行。

2014年9月,無錫市目標管理辦公室發布的重點工作目標任務書中要求:將新增公共場所閱報欄、便民信息服務亭共100處。無錫日報報業集團將按照“分步實施、穩步推進”的原則實施這一工程,市政府規劃的首批50個服務亭分兩期實施,第一期10個服務亭的建設正在進行中,預計2015年上半年完成。第二期40個服務亭將待首批運營成熟,經相關部門審批后再進行建設。

在時隔6年之后的2015年2月,無錫“便民信息服務亭”終於走上街頭與市民見面了。

“現代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傳統的報刊亭經營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市民的要求。因此,新的便民信息服務亭既有繼承又有發展。”無錫日報報業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每個“便民信息服務亭”設計面積為6—7平方米,為室外人工值守型,配有高清LED彩屏、智能信息終端,亭體周邊有燈箱亮化功能。即將開放啟用的便民信息服務亭不像傳統報刊亭隻單獨售賣報刊等文化產品,還將提供有價票卡的銷售﹔報業集團還和無錫農村商業銀行合作,在報刊亭可以利用市民卡實現水、電、燃氣、公交等一站式充值和繳費。已經成型就位的兩個報刊亭近日正在安裝調試信息終端機,啟用之后,市民可以進行電子政務信息以及商業、娛樂、食宿、交通、旅游、位置、社保、求職招聘等信息的免費查詢。同時,LED顯示屏和亭體還能夠發布文明創建等公益宣傳信息以及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重大公共信息,空氣質量、噪音等民生信息。此外,報刊征訂、快件收發、慈善救助、報警指路、手機及電動車充電等其他便民服務,也會在運行成熟后加以考慮。

統一經營 讓報刊亭走得更遠

據介紹,無錫“便民信息服務亭”的日常經營管理,由無錫報業發展公司益眾傳媒分公司負責。根據無錫市委、市政府要求,將實行統一經營管理,不對外出租、轉讓、承包,實行統一的“員工制”管理模式,可有效防止其變為“雜貨鋪”。

另外,“便民信息服務亭”實行“身份証”管理,在每一個亭的醒目位置張貼“亭身份証”,員工挂牌上崗,接受社會監督,確保充分發揮便民信息服務亭的作用。首批選點主要集中於城區快速內環以內,規劃結合慢行系統和公交系統,在火車站、汽車站、居住區、商業街、商業中心、城市綜合體等窗口地區、人流集中區域進行布點,從市民的實際生活需求出發,為市民帶來便利。同時,規劃在市中心人口較為稠密的地區,按一個亭輻射500-800米范圍進行布點。在繁華地段“立足”,可有效緩解“便民信息服務亭”的經營壓力,確保其能持續健康發展。

“無錫模式” 我們拭目以待

雖然無錫的“便民信息服務亭”在制度設計上解決了以前報刊亭形象差、利潤低、發展不下去等難題,但作為一項重大的公共文化建設公益性工程,目前無錫“便民信息服務亭”建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一是雖然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支持,但由於每個點位的土地權屬不同,實施過程中的協調工作在有的地方相當艱難﹔二是由於新型報刊亭建設投入資金較大,如果沒有政府的財政支持,大量布設會有一定難度﹔三是為規范管理,對報刊亭的運營模式和經營范圍作了必要的限制,這種限制對“走得遠”帶來多大影響,還有待觀察。

報刊亭作為城市公共文化和輿論陣地的“最后一公裡”,作為傳承文化記憶的重要標志性符號,要想實現“建得了——活得好——走得遠”的目標,政府的政策支持、財政支持及助力協調推進,都必不可少。

近年來,拆除報刊亭的行為在不少城市都發生過,引來不小的爭議,一些城市每每打著市容整治、還路於民等旗號,對報刊亭採取一刀切的方式取締,不僅忽視了部分民眾的現實需求,也不利於城市文化氛圍的營造以及民眾文化素養的培養。那些矗立在紐約、巴黎、東京、裡約熱內盧等國際大都市的報刊亭,也從另一方面印証了報刊亭存在的合理性。破立之間,“無錫模式”既給出了初步答案,更需要進一步實踐和探索。

(作者系:中國報業協會)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