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中國報業》>>2015年5月上
人民網>>傳媒>>正文

堅守專業精神 承擔社會責任——

論媒體在突發新聞事件中的角色定位

陳仲僑 毛雷君

2015年06月04日15:34  來源:中國報業  手機看新聞

2015年4月6日福建漳州古雷騰龍芳烴PX項目爆炸,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大眾的神經再一次緊繃,媒體的報道也更加謹慎。隨著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自媒體時代到來,很多突發新聞事件已經不再是傳統新聞媒體首發,而是由現場目擊者通過自媒體形式,利用無線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率先發布。如何在新的媒介環境下做好突發新聞的信息採集、分析、發布以及后續報道工作,如何處理好和政府的關系、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成為媒體面對的新課題。在高度信息化社會,媒體和政府有關部門都必須直面突發事件,在危機處理中樹立自身形象,更好地體現權威性,傳播正能量。

政府應急處理:直面危機 及時披露

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很多時候通過人際傳播的“小道消息”反而成為受眾的首選。

環境問題關系民眾的切身利益,由此引發的新聞事件也特別受人關注。由於之前PX項目在各地引發了多起群體性事件,這次福建漳州PX項目爆炸事件變得異常敏感。在微信朋友圈裡,各種消息滿天飛,夸大其詞有之,捕風捉影有之,含沙射影有之,一時間真假難辨,引起了很多網友的恐慌和擔憂。

針對復雜的網絡輿情,當地政府和大眾傳媒合力出擊,在第一時間發布搶救信息,用事實和數據擊破謠言。由於信息發布及時准確,事件的進程和后續處理過程全方位地展現在公眾面前,市民情緒很快穩定,政府的公信力也得到認可。能取得這樣的效果,既得益於當地政府通過各種新媒體渠道及時發布信息,也得益於傳統媒體的自律精神、專業素養和社會責任。

媒體責任擔當:梳理信息 整合出擊

面對突發事件,媒體更需要發揮專業精神,從現場的客觀描述到事故的責任認定和原因探討,自始至終要保持客觀中立的態度﹔同樣,傳播方式的多樣性也不能稀釋應有的理性和對事實真相的追求。從信息源的採用上,媒體要以官方權威發布為准,不妄自猜測,不能被網絡情緒所左右,堅持正確的輿論引導。

面對突發事件紛繁復雜的信息源,媒體首先要核實有關信息的准確性。如2013年寧波抗擊“菲特”台風時,網絡上有不少謠言,比如“市裡已下達命令,水庫泄洪,犧牲鎮海”“白鶴新村有人觸電身亡”等,嚴重擾亂了社會治安,干擾了抗洪行動。寧波日報社旗下《東南商報》開設的官方微博微信,及時出面制止謠言傳播,傳達正確信息。之后,報社記者採訪有關部門,對事實進行澄清鑒別,並深入剖析,打消受眾的疑慮。

2014年7月,寧波江北天主教堂發生火災,由於事發在深夜,加上火災現場的危險性,記者很難深入現場進行採訪,大眾媒體的專業性和責任感隻能在事后的信息梳理和整合報道中得以體現。

第二天,寧波幾乎所有媒體不約而同地避開了敏感的宗教話題,打起了“情感牌”。《東南商報》用兩個整版刊發綜合報道《一座建筑,牽動全城人的心》,從教堂的建造過程到近現代的歷史沿革,再到給眾人留下的美好回憶,梳理了事件的來龍去脈。通過這篇報道,讓更多人對這個有著近150年歷史的建筑以及它與近代寧波歷史大潮的融合有了進一步了解。

正是通過媒體的選擇、整合和策劃,使得一起普通的火災事故因其特殊的歷史變得不平常。媒體通過這一事件,用自己的專業性和輿論引導力,對市民進行了一次歷史知識的普及。

媒體傳播方式:多元發布 矩陣操作

突發事件和常規新聞的不同之處在於信息源的多樣性、復雜性和爆發性。因為被廣泛關注,所以媒體也要承受更大的壓力。從目前的操作實踐來看,傳統紙媒大多已建立起一套突發事件信息發布體系。其中,官方微博和微信作為新媒體的代表,體現了及時、快捷和交互的特性﹔報紙版面作為主流陣地,更多地以深度分析體現媒體的專業素養。以版面發布為主,微博微信和網頁發布為輔助的傳播矩陣,基本上可以覆蓋突發事件整個進展過程。

傳統媒體充分利用這一傳播矩陣,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不管是遭遇“菲特”台風,還是天主教堂發生火災,寧波本地媒體的官方微博微信以及網站等新媒體,都發揮了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的優勢,及時有效地對突發事件進行引導。《東南商報》旗下商幫網、官方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等,滾動播出各類信息,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微”服務,實現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傳播過程中的優勢互補。

政府與媒體的關系:合作共贏 傳播正能量

隨著政府信息公開漸趨規范和新聞發言人制度的推廣實施,目前,政府相關部門和媒體互動合作在平時都比較順暢,但一旦遇到突發事件,在處理機制以及雙方關系方面,還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探討的地方。

其一,政府和媒體並非零和關系。突發事件發生后,媒體必定是第一時間沖到現場,力求挖掘更多的現場新聞和背后的故事。政府的第一要務是救災,處理災后各項事宜。如何將新聞報道和政府救災很好地結合起來,是危機處理的一個重要課題。在現代開放式媒體格局下,面對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僅政府宣傳部門一家難以應對,相關各方應全力配合,而這種配合亟須機制予以保障。政府首先要做的是確保信息公開及時發布,回應人民群眾的疑慮。隻有來自政府的權威信息渠道暢通,媒體方能有所作為。政府要多做服務工作,不要怕揭短﹔媒體要理解政府的行為,發揮溝通協調優勢,不添亂,不起哄。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處理突發事件,完全可以合作共贏。

其二,輿論引導如何開展。在突發事件面前,輿論引導顯得尤為重要。這種引導既是一種應急反應,也是日常規范的升級版本。突發事件信息發布過程中,官方聲音往往會受到質疑,因此,還需借助主流媒體的權威發布、客觀報道,充分發揮媒體在輿論引導、受眾認同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在保証公眾知情權的同時,緩解基層政府的輿論壓力。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網絡意見領袖開始介入輿情熱點事件,與網民、媒體之間形成互動,其觀點往往影響大批粉絲,對公共輿論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在突發事件真相未明、流言滿天飛的情況下,尋求代表正確輿論方向的意見領袖的支持,顯得尤為重要。在非常時期,微博大V及時發聲,能起到遏止社會流言、穩定網民情緒的作用。突發事件發生后,媒體作為傳播橋梁和溝通渠道,一方面要准確及時發布信息﹔另一方面要做好受眾情緒疏導工作,正確引導輿論,承擔媒體應有的社會責任。

突發事件不可避免,但信息傳播方式和報道方向可控,作為政府職能部門,首先不能捂蓋子,因為真相是破除謠言的良藥﹔其次,作為承擔社會責任的媒體,不能隻注重對表面事態的報道,還要發掘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后續處理結果,並通過多元渠道進行傳播。政府和媒體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呈現事件的本來面目,贏得大眾的信任,更好地引領社會輿論。

(作者系:陳仲僑,東南商報社副總編輯﹔毛雷君,東南商報社網絡部編輯)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