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至2015年度是戶外真人秀井噴的一年,“韓國模式、明星參與”是國內大多真人秀的兩大標簽。這種現象還能維持多長時間?原創真人秀為何遲遲不來?未來的真人秀將呈現何種發展趨勢?在昨日的第21屆上海電視節上,由騰訊視頻主辦的“明天的綜藝節目”邀請到數位業內人士各抒己見,素人真人秀、偶像選秀、脫口秀成為被看好的、有望和明星真人秀並行的兩大類型。
素人真人秀能否逆襲?
縱觀當下的真人秀,無論是現象級的《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兒》、《中國好聲音》,還是其他的非現象級真人秀,明星都是最大的賣點。在此前提下,完全以素人為賣點並且火爆的節目是個空白,業內人士公認的素人真人秀的火爆年代還要上溯到十年前的《超級女聲》時代。
而恰恰在這個時候,業內傳出了總局要出台政策來限制明星的真人秀節目。作為大熱的《奔跑吧兄弟》的“代言人”,浙江衛視節目中心主任周冬梅道出了自己的看法,“對於真人秀節目隻能做一季,一天隻能重播兩次的說法,經總局有關領導証實,起碼就目前來看是子虛烏有的,沒有這回事。”
不過周冬梅補充說,“我覺得大家對這個事情有一些傳說也正常,因為去年上半年以來明星的戶外真人秀確實是扎堆的出現,非常熱,我覺得今年真的是真人秀井噴的一年。所以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對這個行業的熱點進行關注、研究,在認為必要的時候出台一些政策來進行一些規范,我覺得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沒有什麼可以大驚小怪的。”
正所謂物極必反,明星真人秀的大熱反而讓部分業內人士的頭腦涼下來,這其中就包括騰訊視頻綜藝負責人的馬延琨。“我們承認,從過去經驗來看,素人真人秀,除了天娛這邊做的《超女》、《快男》這種明星養成類節目,屬於素人真人秀﹔其實真正能夠火起來的素人真人秀是很少的。這幾年火起來的韓國真人秀,大多數都是明星真人秀。既然有那麼多人都去做明星真人秀了,而且我們的平台也完全可以播這一類的節目,我們是不是可以探索一些素人真人秀的一些節目形態。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在我們的平台上面,網友實際上更願意看到跟他接近的一些人的生活和變化。除了去崇拜偶像以外,他可能更喜歡看這些人的成長和生活方式。所以我們才說,探索素人真人秀是不是再有一些發展的機會。”
選秀節目能否東山再起?
不得不承認,在近兩年戶外明星真人秀的裹挾之下,早年的平民偶像選秀(如《快男》、《超女》)似乎淡出了市場。拋開政策層面的限制,一來和選手資源的搶奪有關,二是和選手的后續市場開發不利也有關系。
在這方面最有發言權的莫過於天娛傳媒副總裁馬昊,她表示,這兩年偶像類別的節目是缺失的,“我們從2004年到現在大概11年的時間專注於做年輕人的文化,專注於做偶像。所以在2013年《快樂男生》之后兩年的時間,雖然中國的電視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也涌現出了很多大家會冠以‘現象級’的節目,很多很好的節目。但是在這些節目當中,我覺得有一個缺失——偶像的類別。”
然而這類節目依然是馬昊所在的天娛主攻的目標, “今年四季度會有非常非常大的動作,在偶像制作這部分。剛才老師們也在講,大家都在聚焦明星的真人秀。一方面,我認為中國的明星真人秀節目,已經做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高度了。但是我覺得真人秀不止明星真人秀,我們的情懷是希望能夠為中國的年輕人,把普通的素人打造成偶像,今年四季度我們會一起做這個事情。”“明星養成類的節目,因為他是伴隨著很多年輕人一起成長的,有很多共同的記憶。他看到這一代明星怎樣從草根或者半紅不紅的小明星變成大明星,他成長過程當中的蛻變,我覺得這一類節目會不會重新出現。”周冬梅對這類節目的再出現也有認同感。此外,隨著80、90后在相對開放和寬容的社會環境中長大,脫口秀也成為被看好的一個類型。
■業界呼聲
請給原創節目
試錯的機會
抄襲、模仿、雷同……幾乎和國內真人秀節目如影隨形。在昨天的論壇上,周冬梅作為業內人也有冤要訴,“你看中國的電視人好像不動腦筋,做模式的搬運工。但是我真心感覺中國的電視人是全世界最勤快、最辛苦、最努力的電視人。當然,完全原創的,收視率、口碑等影響力都能夠做到一線水平的,客觀上說‘沒有’。現在大家都很急,這是一個速食的時候,大家都要賺快錢。可能我們內部原創也有一些原創的案子,我們有沒有勇氣去試?如果我來試錯的話,這個成本是非常高的。反過來可能目前的二線、三線衛視,或者你要求它來試嗎?對於他來說,他需要一擊即中,需要好項目殺出來。所以‘創新’我覺得可能目前的整個氛圍來說還差那麼一點。”
馬昊則以日本的電視台會拿出凌晨一點的時段鼓勵原創,“我一直很希望呼吁國內平台方,能夠去打開這樣的可能性,讓我們這些想做事的中國電視人能夠多做一點不同的東西,然后去給我們一些更多的試錯的機會。”(記者 馮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