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願幾億引進不願幾百萬原創 綜藝節目怎麼成"搬運工"

諸葛漪

2015年06月11日08:54  來源:解放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願花幾億引進,不願花幾百萬原創 綜藝節目怎麼成“搬運工”


  從“跑男”到“爸爸去哪兒”,從“好聲音”到“我是歌手”,近年來中國綜藝節目成了“韓國模式搬運工”,甚至出現兩家衛視為同一個節目版權大打出手。這兩天,各路業界精英匯聚上海電視節,把脈純國產熱門節目為何“難產”。

“但凡稍微像樣一點的制作公司來提出節目制作方案,都會帶幾個韓國人。”浙江衛視節目中心主任周冬梅在昨天舉行的“明天的綜藝節目”論壇上表示,她將韓國版權節目在中國風靡,歸結為“被急功近利所脅迫”,“大家都要賺快錢。一線播放平台,時段資源珍貴,試錯成本非常高﹔二線、三線播出平台渴望‘一擊即中’,也不想犯錯。大家不約而同選擇相對保險的外國節目模式。”

著名制作人易驊以親身經歷証明“內外有別”,“海外成功過的節目模式,一放樣片,不需要自己主動去提亮點,就很容易得到認可﹔ 而你拿著原創節目模式,能不能把想法概念化、系統化,講得有說服力,要在10分鐘內抓住決策人的心,我覺得這難度非常大。”

“所有平台對引進節目花幾億元都可以,對原創節目花幾百萬,都覺得壓力挺大。”騰訊視頻總制片人馬珽琨自我批評。同時稱他們也在探索與互聯網技術革新,他以自制節目《你正常嗎?》微創新為例,“在國外,電視台通過做街訪完成節目需要數據,在中國,我們通過網絡做調查,很容易收到幾千萬人次的樣本。作為互聯網平台,我們雖然虧損,但是願意去扶持新創意。

原創的終極意義究竟是什麼?騰訊公司副總裁孫忠懷說,“創新對觀眾其實沒有太大影響。觀眾隻注重‘我喜不喜歡這個節目,我喜歡就看,不喜歡就關掉。’但中國制作人想要在國際上取得更大發言權,必須靠原創說話。”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