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67.4%受訪者批評國產假3D電影 糊弄觀眾竭澤而漁

2015年06月15日07:47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67.4%受訪者認為國產假3D電影糊弄觀眾竭澤而漁

  漫畫:張建輝

  從《阿凡達》開始,電影工業進入3D時代。國內電影市場也緊跟其后,3D銀幕和放映機在大中城市迅速鋪開。然而,很多觀眾反映3D觀影體驗很差,或者隻有字幕是立體的假3D,或者畫面昏暗看著費神,3D淪為噱頭甚至刷票房手段。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3人進行的一項調查指出,44.8%的受訪者認可3D電影的效果,覺得很好、很震撼,但也有43.0%的受訪者感覺很多3D電影名不副實,41.2%的受訪者認為當前3D電影並不值票價。

  43.0%受訪者感覺很多3D電影名不副實

  對於目前的3D電影,44.8%的受訪者評價為很好、很震撼,也有31.9%的受訪者直指3D眼鏡太簡陋,24.5%的受訪者感覺畫面昏暗、讓人頭暈目眩,24.5%的受訪者指出色彩飽和度低,20.7%的受訪者表示視線模糊,12.6%的受訪者感覺目前3D電影對焦不准,沒有3D效果。

  2014年,好萊塢大片《哥斯拉》在中國上映。哥斯拉是高中生王喬最喜歡的影視形象,看完3D電影后,王喬在博客寫下了自己的感受,“最喜歡決戰的場景,破碎的城市、彌散的煙霾、令人窒息的烏雲,摩天大樓搖搖欲墜,像要落下來……怪獸站在那裡,看不到頭。我好像身在末日裡”。

  “我喜歡3D電影的真實感。”王喬說,“如果是一個2D電影,肯定沒有那麼強的沖擊力。”

  在北京一家媒體從事設計類工作的冷進是個電影迷,他發現,同樣是3D影片,觀影效果卻大相徑庭。“我去過很多影院,有的3D電影畫面清晰,人物動作仿佛就在眼前,有的卻非常昏暗,還不如摘下眼鏡看得清楚”。

  冷進還爆料,有的引進電影,“在國內放映的美其名曰是‘3D特供版’,但在國外上映的卻是2D版本,明顯是引進方想要靠3D字幕圈錢”。

  調查中,有43.0%的受訪者感覺很多3D電影名不副實。

  47.3%受訪者指出發行方為了圈錢用假3D糊弄觀眾

  3D電影票價顯然比2D電影高出許多,綜合觀影感受,41.2%的受訪者認為3D的票價不值,還有27.9%的受訪者覺得不好說。

  已經工作3年的中學教師李璐璐認為,3D電影目前已經成為一股風潮,“形式大於內容了”。在李璐璐看來,國內3D電影的畫面比較平淡,“沒辦法給我感官上的震撼。幾年之前,看3D電影還感覺很新鮮,現在已經迅速審美疲勞了”。

  “我認為不是所有的電影都適合3D形式,尤其是普通的敘事類電影。”李璐璐認為,中國的3D電影票價太貴了。

  一些3D電影名不副實,47.3%的受訪者指出背后是制片發行方的原因,為了圈錢用假3D來糊弄觀眾,還有43.3%的受訪者指出是影院的原因,為了節省成本調低燈泡亮度。

  從事影視后期行業的孫咸陽表示,國內很多制片方熱衷於制作3D和IMAX電影的原因在於,國家每年會通過返還電影專項基金來鼓勵國產3D和巨幕電影的制作。“票房超過5億元的話,就能拿到1000萬元,比如《畫皮2》,就達到了這種規格。”孫咸陽分析,不要看一部電影動輒票房過億元,1000萬元的利潤對片方來說可不是小數目。一部5000萬元投資額度的電影,大概要近兩億元的票房,制片方才有可能拿到這種規格的利潤。

  “我國許多影院的3D眼鏡存在質量問題。很多鏡片上有劃痕、手指印,非常影響觀影體驗。”在某影視公司做發行的夏龍說,影院也很少配備擦拭鏡片的紙巾。“有的偏振眼鏡甚至根本沒有3D效果,觀眾戴上壞眼鏡后觀感很差,更別說領會導演想表達的意圖”。

  在影院工作的向沐(化名)表示,3D電影效果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和影院的放映設備有關,但主要還是在於影片制作層面。國內的電影放映技術和環境雖然有待提高,但目前觀眾對影片本身的3D效果明顯更不滿意。

  雖然現在很多電影都穿上了3D的外衣,但受訪者明確指出,最適合3D的還是科幻片(68.5%)、冒險片(46.3%)和動作片(43.3%)。

  67.4%受訪者認為國產假3D電影糊弄觀眾、竭澤而漁

  調查中,67.4%的受訪者指出,某些國產假3D電影,其實是一種糊弄觀眾、竭澤而漁的短視行為。

  向沐認為,國內3D電影的好壞不能一概而論,說它們竭澤而漁略顯偏激。近年來,也有比較優秀的國產3D電影出現,比如《狄仁杰之神都龍王》《繡春刀》《秦時明月》等,但在3D特效技術方面和國外還是有一定差距。我們不僅要看到不足,也要看到進步,國產3D電影需要國人的支持。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李迅表示,3D電影並不是圈錢的玩意兒,其帶動的數字拍攝和數字后期,對電影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但我國3D電影和國外差距確實很大。“國產電影無論是工藝還是想象力,都較為落后。大片徒有大規模,動作設計和完成度都非常差,甚至不具備基本的流暢性”。

  “這些情況在泥沙俱下的商業世界裡並不稀奇。有人借著流行趨勢以低成本、弱技術制作‘偽3D’,但也有人認真,表現出中國導演的探索精神。”李迅說。

  獨立制片人王曉瑚表示,電影《一步之遙》以及即將上映的《鬼吹燈之尋龍訣》的3D指導、美國電影人基斯·科利爾(Keith Collea)是她的合作伙伴,基斯本想通過《一步之遙》進行新的嘗試,試圖讓演員走出銀幕,與觀眾有深刻交流。“花了很多精力和心血,可惜上映后,有的觀眾抱怨效果不佳,甚至覺得制作者根本不懂3D”。

  “基斯當然懂得規則,更想創新運用規則。事實上,《一步之遙》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普通3D版,一個是IMAX版,字幕是兩個公司分別完成的,最終效果很不一樣。由於放映前還在修改,加字幕的流程就非常倉促。當觀眾看到普通版,發現字幕竟在演員身后時,會覺得非常不適。但IMAX版卻非常優秀”。

  在王曉瑚看來,一部成功的3D電影不僅需要藝術上的把關,還要各方配合,需要電影工業的整體成熟。“制作團隊的合作精神、對每個鏡頭的精心策劃,才能讓3D電影變幻出無窮魅力”。(孫震 藍星宇)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