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中國文學走出去征途有多遠

蔡夢吟

2015年06月20日11:19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作家何建明的五本英譯新作書封

   日前,劉震雲、何建明、畢飛宇等中國作家亮相紐約書展

  作家馮唐在巴諾書店前,與其英譯版新書發布會海報合影

  中國文學走出去,似乎風頭日健。繼日前李克強總理攜多名作家出訪拉美后,不久前,一批國內文壇大家也亮相紐約書展,使人們對於中國文學在世界中的位置,報以期盼和探究的目光。

  盡管紐約書展已經結束,但關於“中國文學走出去”的話題,還在不斷發酵。

  世界正在關注“中國講述”

  紐約書展期間,作家、上海市作協副主席趙麗宏參加了主辦方組織的多場活動。他認為,“世界對中國文學的關注正在上升”,是不爭的事實。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中國作家紐約受冷遇”。對此,趙麗宏澄清:“事實上,與國內書展不同,紐約書展一張門票就要100多美元,參展者多是專業人士﹔加上缺乏宣傳,很多讀者不知情,所以出現了看起來 ‘冷清’ 的情況。但在書展期間的許多活動中,中國作家和美國同行、讀者們的交流愈發熱烈,他們對中國文學還是很關注的。”

  作家馮唐也表示:“客觀地說,現在中國文學的受關注程度已經比過去提升很多。想起1998年到2000年間我在紐約讀書的時候,別說中國作家,就是中國再有名的人物紐約做活動,願意參加的人也很少。但這次書展期間,我在紐約最大的書店Barners & Noble (巴諾書店)舉辦《北京,北京》英譯版簽售會,現場坐滿了人,而且有三分之一都是老外。”

  怎樣的“中國講述”引人入勝?作家們觀點不一。在中國作協副主席何建明看來,當今,反映當代中國現實的文字自然會受到更多矚目——如,此次紐約書展中,他的5本報告文學英譯本被美國業內人士評價為“很解渴”﹔在馮唐看來,中國作家不必刻意迎合外國讀者,隻需潛心創作。因為“當作家對人性挖掘到一定深度,其作品自然就具有世界性”﹔在趙麗宏看來,各種體裁、題材的優秀中國文學作品,都開始逐漸被世界所認識。

  趙麗宏自己對此感觸尤深。就在1個月前,《趙麗宏散文選》的保加利亞文版本正式出版,在保加利亞獲得許多讀者好評。“以前,被國外出版商關注並翻譯推廣到國外的中國文學作品中,很少見到散文的身影,更不用說被傳播到小語種國家的散文了。如今,這種情況開始改變,一些外國讀者對中國文學的興趣比以往廣泛、強烈。”

  更多的數據顯示,“中國文學走出去”漸成趨勢。在紐約書展期間,何建明參加了由人民文學出版社與亞馬遜公司共同舉辦的、以“新媒體時代跨文化文學作品翻譯與出版”為主題的論壇。論壇上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在海外出版的中國文學翻譯作品已有100余種,且逐步進入了大眾閱讀市場。此外,隨著幾位中國作家在國際上接連取得榮譽——莫言獲諾獎、閻連科獲卡夫卡文學獎、劉慈欣《三體》英文版入圍美國“星雲獎”……這些都彰顯了中國文學世界影響力的提升,也給中國出版業帶來更多機遇。

  萬裡長征剛起步

  雖然中國文學作品在“走出去”的道路上不斷取得突破,但對於中國當代文學豐富多樣的發展態勢而言,“萬裡長征”才剛剛起步。目前,中國當代文學走向世界的數量仍然小,絕大多數圖書都未能進入歐美主流圖書市場。

  趙麗宏說:“一個世紀以來,我們一直在不遺余力地翻譯、介紹西方的文學作品。西方對中國當代文學的介紹非常少。這種情況現在開始改變了,但遠未得到根本改變。”

  在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北京大學教授曹文軒看來,中國當代文學“走出去”的最大障礙,在於當前的世界文學體系是以歐美文學為中心的。他曾提出一個有趣假設:如果《哈利·波特》是中國作家寫的,它還會不會流傳得那麼廣?

  “在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出版界,你聽不到 ‘走出去’的說法。我們強調 ‘走出去’,本身就說明了中國文學和出版行業的‘弱勢’。”曹文軒說。之所以給“弱勢”二字加引號,是因為曹文軒相信,中外文學傳播上的不對等並不能代表中國作家實力弱。“就像劉震雲的那句話: ‘莫言可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中國至少有10個作家在這個水平上。’ ”

  很長一段時間內,“錦衣夜行”、“酒香巷子深”,都是中國文學在世界版圖上的寫照。許多作家認為,翻譯力量的匱乏,是制約中國文學走出去的一大瓶頸。

  文化部原部長蔡武曾指出:“盡管中國的文學翻譯界對世界譯壇所做的貢獻十分突出,但,多數中國的翻譯人才隊伍中並不善於將中國的優秀作品翻譯成外語。

  趙麗宏分析:“能把中國文學作品翻譯得 ‘信、達、雅’很難,中國譯者對外國文化氛圍、風土人情、文化背景的掌握大多不盡如人意,而國外譯者中能夠精確把握中文的人也很稀缺。”

  21世紀出版社社長張秋林也出席了紐約書展。他感到國外出版商對中國譯者“不太信任”。“他們更希望能由本國人用本國母語翻譯中國文學作品。但是熟知中國文化的外國漢學家、翻譯家又太少了。”他建議,中國文學走出去可以嘗試“中外合譯”的方法,即,先由中國的譯者翻譯達到“信”,在此基礎上由外國譯者來實現“達、雅”。

  張秋林也坦言,目前,一些國外出版商的投資有所壓縮,這可能導致出版商在面對中國文學作品時,採取更加挑剔甚至苛刻的態度。面對這種情況,中國文學不能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要按照成熟的版權貿易規則交易,不能把自己“賤賣”了。

  清華大學教授、著名作家格非就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法國一家著名出版社的編輯曾不遠萬裡來到中國,到北京與格非約談其作品《人面桃花》的版權輸出。洽談時,格非表示對合同中的某些條款不能認同。出版商問:“你的書不能在法國出版是一個很大的損失。”格非回答:“我的書不能在法國出版,是法國讀者的損失。”

  馮唐、趙麗宏等作家都強調,中國文學走出去要“不忘初心”,即,自己首先是為中國讀者寫作的﹔不打動母語讀者的作品,更不可能在國外產生影響。在中國影響力日隆的現實下,跨越文學“走出去”的瓶頸,根本上還要靠作家自身的不懈努力,奉獻精品給讀者。

  文學“走出去”呼喚機制建設

  何建明認為,中國文學“走出去”,目前仍呼喚成熟系統的機制,尚需要潛移默化的推廣。

  據了解,在美國,也有相當數量的“駐地翻譯”項目,對外國翻譯家包吃包住,負擔來回機票,發放數額不等的津貼。RECIT(歐洲國際文學翻譯中心網絡)旗下也運營著12個駐地翻譯項目,分布於比利時、英國、法國、德國、匈牙利、意大利、荷蘭、瑞典和瑞士等國。

  美國中文翻譯家徐穆實曾公開發表倡議,希望中國有關部門能積極征募外國翻譯家到中國短期居住,體驗中國文化,結識中國作家、翻譯家和出版人。目前,類似的工作在中國已開始起步。

  此外,中國文學想要“走出去”,離不開良好的版權管理機制。曹文軒指出:“在國內,作家普遍沒有‘全版權’的意識。如,我的書分散在七八家出版社出版,‘婆家’不同,一旦有版權糾紛就很麻煩。如果我要將這些書開發成動漫形象,就會困難重重。”他告訴記者,在國外,立足於作家、文學形象的全版權運營模式已發展成熟,並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比如J·K·羅琳授權公司、迪士尼授權公司、藍精靈授權公司等。

  基於這種考慮,曹文軒授權成立了“曹文軒兒童文學藝術中心”。該中心以曹文軒的兒童文學作品為核心,把觸角伸到圖書出版、海外版權推介、影視版權、游戲動漫、教育培育等方面,建立一個曹文軒兒童文學藝術的“全版權”運營模式。這一嘗試,可謂為期冀“走出去”的中國作家探索了一條新路。

  許多作家指出,目前中國文學“走出去”還遠不成系統。國外出版社在出版中國文學作品時,不僅對作家、文學流派的選擇隨意性較大,就是對同一位作家的作品翻譯,也缺乏系統性。趙麗宏認為,相關部門或可制定一個系統全面、有所側重的翻譯計劃,並在推介中國文學作品的同時,相應地進行中國文化的推介。

  “各國圖書市場結構不同,讀者的品位、興趣點不同,出版業的運營模式也不同。中華文化孕育的文學作品,哪些能傳播到海外,以何種渠道,如何傳播到海外,是擺在中國文學界、出版界面前的重大課題。”何建明表示,完成中國文學“走出去”的征途,有人悲觀地認為“需要一個世紀”,但他認為,隨著中國的迅速崛起,這個時間,或許將“以十年計”。

(責編:賈卉一、李岩)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