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曾經人手一本的“心靈讀本”,《讀者》這一次要講的是資本故事。按照証監會的發行計劃,“讀者傳媒”將於7月3日展開網上申購,不日將正式拿下“期刊第一股”的桂冠。讀者傳媒的招股書顯示,此次IPO擬募集資金5億元,登陸地點為上交所。與讀者們的想象稍有出入的是,讀者傳媒的核心業務並非期刊而是教輔。在過去的數年,該公司的業務觸角伸向四面八方,甚至投資了一度熱播的《武媚娘傳奇》,不過回報極為有限,僅為436.67萬元。
《讀者》2014年銷售1.91億
在A股大擴容的黃金時期,讀者傳媒最終擠上了高速行駛的發行列車。來自証監會的最新信息,在最新核准首發的28家企業中,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名列其中。根據安排,7月3日,讀者將與另外9家企業一並啟動申購。如無意外不日將正式登陸上交所,成為兩市“期刊第一股”。去年此時,另一雞湯讀本《知音》,曾與《讀者》一並出現在証監會的IPO排隊企業名單中,不過今年4月1日,湖北知音傳媒IPO被“終止審查”,上市戛然而止,留下《讀者》獨自沖刺終點。
讀者傳媒最新披露的一版招股書,讀者傳媒本次發行不超過6000萬股,募集資金5.04億元。其中2.55億元用於綜合閱讀、社會漫評、科普探索等六類期刊項目,1.2億元用於數字出版項目,4605萬元用於出版資源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設項目。
2012年~2014年,讀者傳媒實現營業收入7.48億元、8.72億元和7.59億元,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1.48億元、1.64億元和1.41億元。作為讀者傳媒的控股股東,由甘肅省人民出版社改制而來的讀者集團持有其八成股份,光大資本和酒鋼集團分別持有5.83%和4.17%的股份,時代出版、國投創新、甘肅電投以及甘肅國投的持股比例均為1.67%。
對於旗下的王牌雜志《讀者》,讀者傳媒在招股書中毫不吝惜筆墨:《讀者》被譽為“中國人的心靈讀本”、“大漠瑰寶、在西部欠發達地區開出的一朵鮮艷花朵”。據了解,自2015年開始,《讀者》每本定價由4元升至6元,這一漲價也讓讀者傳媒的期刊收入水漲船高。據其最新更新的招股書數據,2015年1至3月期刊收入同比增長24.3%,主要原因為2015年1月起提高了《讀者》主刊價格所致。
教輔收入挑起大梁
不過,與大多數讀者們的想象有所出入,《讀者》並非公司利潤的最核心來源。數據顯示,2013年,讀者傳媒的教材教輔類出版物總品種多達1937種,讀者傳媒從中取得營業收入高達2.59億元,毛利率為26.43%。2.69億元的營收,遠超期刊收入,成為公司的第一大業務。這一現象並非始自2013年,從招股書披露的數據看,2011年期刊與教材教輔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就分別為39.08%和42.43%,2012年其佔比分別為35.79%和40.48%,2013年佔比則為30.72%和38.31%。對於上述收入格局,讀者傳媒表示,“公司是甘肅省最大的中小學教材發行代理單位,穩居甘肅省教材市場首位。”而對於該項業務的益處,招股書直言“免費教材由政府採購,不存在應收賬款的風險。”
投資“武媚娘”回報400萬
在銷售之外,廣告自然也是《讀者》主要收入來源之一。2014年,《讀者》廣告收入為2169萬元。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心靈雞湯”讀物熱度的減退,《讀者》的賺錢速度放緩,讀者傳媒將觸角伸向四面八方,開始涉及熱度較高的影視和數碼產品等板塊,只是目前來看收效尚微。
2010年5月,讀者傳媒成立子公司讀者數碼,借助《讀者》人氣基礎,讀者數碼相繼推出“讀者”電紙書、“讀者”手機和“讀者平板電腦”。
2012年,讀者傳媒投資3000萬元分別聯合攝制了《廣州十三行》、《天倫》和《定遠艦上的男人們》三部劇集,其中除了《廣州十三行》沒有開拍外,其他兩部劇集為其帶來了187.5萬元回報。2013年,讀者傳媒又斥資5000萬元投拍《武媚娘傳奇》、《愛情萬萬歲》等四部電視劇,回報依然有限,僅有1015.84萬元,約為投資的兩成。其中紅遍大江南北的《武媚娘傳奇》投資回報為436.67萬元。
依照讀者傳媒招股書,所募集資金絕大部分將用於投資期刊、數字出版,對此,不少分析認為在刊物主營收入佔比逐年下降的背景下,其投資前景並不明朗。但作為兩市唯一的期刊概念股,讀者傳媒有可能被資金炒作。無論怎樣,在資本市場,老品牌如何開講新故事吸引新資金,對《讀者》來說是個考驗。(記者 齊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