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調查記者?有人說是“無冕之王”,有人比喻成“為社會亮燈”。但在陸蘭婷看來,“沒有那麼神聖與偉大,不過是把新聞的真實當做自己的靈魂與生命”。
陸蘭婷以上海人民廣播電台輿論監督欄目《聽眾熱線》和東方廣播電台輿論監督欄目《東方傳呼》為陣地,從事輿論監督報道23年。由她採寫的報道為老百姓解決了大量的急難愁問題,其中不少問題還得到了上海市領導的關注和批示。
外表柔似水,內心強如鐵,是許多人對陸蘭婷的評價。作為一名入行23年的新聞老兵,她的很多報道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經常有人問她為什麼會選擇最麻煩最困難的輿論監督報道作為自己的專攻方向,她總是回答:“我心目中的記者就該是這樣的。”
首席記者原是半路出家
如果不是機緣巧合,陸蘭婷現在很可能是一名出色的財務工作人員,而非調查記者。1976年,陸蘭婷進入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工作,先是在干部學校養了兩年豬,后來從事財務工作。雖然財務工作繁雜瑣碎,但陸蘭婷的性格是天生不怕麻煩,工作起來得心應手。在她心裡,卻不太喜歡這份工作,成為記者是她一直以來的夢想。
1984年,她參加成人高考學習新聞專業,1987年畢業后卻依然沒有機會轉崗,原因竟是她把手上的財務工作做得太出色了。曾經有一位領導對她說:“別人都可以,但你陸蘭婷,隻要我沒有退休,你就別想離開財務崗位。”
一直到1992年,她才得到了轉崗跑新聞的機會,那一年,陸蘭婷已34歲,還沒有一點做新聞的經驗。有人勸她還是算了,新聞業務零起點,很難和名校新聞專業畢業的大學生競爭,但陸蘭婷還是堅持自己的追求:“因為我真心喜歡當記者,我也認定自己是塊當記者的料。”
也許是看中陸蘭婷做每份工作都特別認真的優點,她很快受到採訪部的邀請,開始了她夢寐以求的記者生涯。她完成了自己在調查新聞崗位上的第一次任務:在商場裡完成了對“先漲價再打折”的“促銷貓膩”的報道。打那之后,她給自己立下規矩:無現場不新聞,這是一條基本原則。“別人說了不算,你得自己親自確認。要做到事事有出處、件件無出入,不歪曲、不片面,有根有據。人名、職務、單位名稱、數字,細節都要一一核實清楚。”讓她驕傲的是,23年來,自己的輿論監督報道沒有一篇因為事實有誤而產生糾紛。
作為一名“大齡新人”,陸蘭婷明白隻有勤能補拙。那時她家住天山路,電台在北京東路外灘,她每天抱著孩子坐車到延安東路外灘,再走到北京東路,每天都是第一個到辦公室,就為了搶先聽到錄音電話,尋找新聞線索。說是搶好線索,事實上卻是經常挑走許多人不願意做的那些“臟活”、“累活”、“苦活”,比如拆遷、垃圾場投訴等。
一個大熱天,她接到投訴后一個人跑到郊區足足有五六個足球場大的垃圾場。高溫下,垃圾場散發出陣陣惡臭。陸蘭婷的鞋子走一遭就報廢了。當時,恰好該區的副區長在電台做夏令熱線,陸蘭婷現場聯線,說:“我只是把我看到的現場描繪一下。”“親眼所見的現場”經過電波傳播,正是最有說服力的新聞。
陸蘭婷說:“報道好聽、解決問題是挑選報道選題的標准,採訪難度和採訪成本,從來不會去考慮。”幾十年如一日“不計成本”的現場報道經歷,也讓當年那個零起點的大齡職場新人,如今成了上海東方廣播中心採訪部所有新人入職的“第一關”。年輕人感慨她“太拼”,她卻謙稱:“34歲從零開始,與高學歷年輕人一起跑步,我必須倍加勤奮,希望笨鳥先飛、以勤補拙。”
喬裝打扮,深入“龍潭虎穴”
為求取新聞真相,陸蘭婷已記不清自己扮演過多少角色。“黃牛”眼裡的火車乘客,毒販眼中為父報仇的強悍女子,不法商販面前的老板娘,保健品推銷會上的花甲老太……都可能是她的百變化身。
揭穿騙術靠智取,更多時候,調查記者需要的還有膽識。有勇有謀方能獲取真相,並全身而退。
“做23年調查暗訪,接到的恐嚇電話不在少數,但我從未心生畏懼,因為知道自己是伸張正義。”但陸蘭婷畢竟是女性,再強硬的內心角落也有屬於人之常情的脆弱。作為一名電台記者,必須前往新聞第一現場,用聲音記錄真相。因此無論多麼危險、辛苦地採訪,她每次都要到第一線,親耳聽見關鍵線索並記錄下來,深入“龍潭虎穴”也是家常便飯。
近兩年,信用卡透支、公用事業費欠費等電話騙局有蔓延的趨勢,老百姓雖然深惡痛絕,卻很難有應對之策。陸蘭婷在被騙子騷擾之后,靈機一動:“與其識破騙術后將電話一挂了之,何不將計就計把騙子的行徑全程記錄下來?這樣既是証據,也是教材,能將騙子繩之以法最好,再不濟也能給百姓提個醒。”
結果,她佯裝上當,一步步誘敵深入,分4天揭開騙子層層遞進的伎倆。報道《騙子的自白》播出后,聽眾直呼過癮,因為陸蘭婷直至揭穿騙局時,採用的都是異常溫和的口吻。如此一來,騙子非但沒有惱羞成怒,反而將騙術和盤托出。報道播出后,公安局的刑偵人員也為之震驚,因為他們至今也沒有錄到如此完整的証據。為此,上海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專程上門拜訪討教,還把暗訪的錄音刻成光盤,分發到社區,成為加強居民防騙意識的生動案例。上海政法學院也來向電台索取錄音,當成法律系學生的輔助教材。
一次,電台接聽眾舉報,說某區有個大型賭場,不但賭資巨大,且參與者也“頗有來頭”。對陸蘭婷來說,何處有暗流,何處就是新聞報道的線索。接報次日,她喬裝打扮成“富婆”,借口找丈夫硬闖賭場。入內后,陸蘭婷一邊穿行在金碧輝煌的賭場裡,一邊與緊隨身后的賭場老板周旋。在佯裝找人未果后,不等老板開口質詢,她先聲奪人,沖對方大吵:“為什麼我老公在這裡輸那麼多錢?”
有人問她,暗訪的危急時刻怎可大吵大鬧?她答得鎮定:“一方面廣播報道需要現場實況音響,更重要的在於,暗訪需要保留証據。”但聽眾並不知道,大吵一架過后,她被盯梢近3個小時。報道播出后,這一賭場被公安部門取締。
被賭場人員包圍,陸蘭婷並不害怕,因為她知道他們一般不會對女人動手。但是有一次採訪,陸蘭婷嚇得夠嗆。那是一次深夜進入停尸房的暗訪。
2年前,有聽眾反映,上海某醫院不經洗滌和消毒就將病人蓋過的臟被子反復使用。投訴人說,這些臟被子都被扔在搶救室旁的停尸間裡。為了求証,晚上9點,陸蘭婷根據舉報人描述摸到了停尸間。四周空無一人,她推開沒上鎖的門,兩具尸體落入視線。“那是用藏青色裹尸袋包好的,放在床上,我當時就感覺心快跳出來了,腿也軟了。”陸蘭婷明白時間寶貴,取証難得,心率過速也隻能硬著頭皮入內察看。挪到尸體邊找到病人家屬所說的臟被子之后,她沒有轉身離開,而是繼續守在停尸間門口角落。直到尸體被拉走,搶救室又推進來一個病人,護工為其擦身后,撿起地上的臟被子直接給病人蓋上。目睹這一切后,陸蘭婷開啟採訪機,記錄下與護工的每一句對質。
從醫院回家那天,不巧丈夫出差在外,女兒住校念書,獨自一人在家的陸蘭婷打開家裡所有的電燈與電視,一夜未敢入眠。但若問她下次還敢不敢去,她一定不假思索,“我是人民電台的記者,為了捍衛社會的正義與新聞的尊嚴,我不能也不會退縮”。
有膽有識,暗訪不怕“碰釘子”
輿論監督報道不好做,但陸蘭婷有深厚的新聞功底,有信念,有血性,最重要的是有對黨、對社會高度負責的精神。採訪中,她從來不怕“碰釘子”。
進停尸房的採訪讓她記憶深刻,但被人威脅的經歷更是驚心動魄。她在暗訪以“復制手機卡”為名詐騙受害人錢財的違法行為時,為了拿到犯罪証據,她與犯罪嫌疑人約定地點,單獨接頭。犯罪嫌疑人為了迷惑她,幾次改變接頭地點,陸蘭婷始終沉著冷靜,與犯罪嫌疑人周旋,最后戳穿了對方的詐騙行徑,並制作了系列報道,使對方詐騙錢財的詭計泡了湯。結果,詐騙嫌疑人惱羞成怒,不斷地發短信、打電話恐嚇陸蘭婷,揚言要斷她和她家人的腿和手。她當時心裡確實有點擔心,但揭露社會丑惡的想法和努力,絲毫沒有改變。
在2012年獲得中國新聞獎三等獎作品《國家真的有7800萬的糖尿病專項補貼嗎?》的採訪中,一個以國家名義推銷假冒保健品的團伙為了防止暗訪,對每個參加推銷會的老人進行甄別,還要帶上病歷卡和身份証。為了深入虎穴,陸蘭婷以代老母親聽課的理由進入現場,跟蹤了好幾天。為了參加所謂的免費體檢活動,她還不得不用輪椅把90歲的老母親推到了醫院驗血,最終把推銷假冒保健品的過程全部錄音。這組系列報道播出后,公安、工商、食藥監聯合執法,一舉搗毀了這個犯罪團伙。
家人朋友都希望陸蘭婷不要做太危險的選題,但她說:“如果我有意外,你們就當我是戰地記者犧牲了。假如現在需要去戰場採訪,我第一個報名,否則就不要當記者!”
俠骨柔情,心系百姓疾苦
面對犯罪分子、黑惡勢力,陸蘭婷毫無懼色冷靜周旋。遇到生活困頓的弱勢群體,陸蘭婷卻滿懷同情慈悲心腸。“百姓利益無小事,千方百計解民憂”是陸蘭婷一貫秉持的工作原則。
陸蘭婷在採訪中,堅持走基層,不管大事小事,都要眼見為實。農民反映河道被養豬場的糞便污染,她要到養豬場看個究竟﹔居民反映家中屋頂漏水,她跑到居民家中查看漏水程度,還要爬上屋頂了解情況。
2015年4月2日,接到來自金橋鎮金浦小區居民的投訴電話后,陸蘭婷第一時間趕往現場。由於搭建出許多集裝箱“變裝”而來的違法建筑,小區可供車輛進出的道路變得十分狹窄,大大影響了小區居民的日常生活。
採訪取証,陸蘭婷有一套。她仔細看了現場,還想了解這些集裝箱背后到底有多少利益驅使。一個租住集裝箱的外來人員正蹲著做甜面醬。她也蹲下來,輕聲問:“做的是什麼?”租戶沒好氣地回答:“耗子藥。”陸蘭婷接著問:“有餅賣嗎?買一個吃。”對方說:“沒有。”兩度吃閉門羹,陸蘭婷依然不走,她用手指蘸了醬試吃,又問:“蠻好吃的。你在哪裡賣?以后來買一些。”陸蘭婷的誠意漸漸打動了利益受損的租戶,對方告訴她租金是每月七八百元。
職能部門的相關負責人來到了現場后,陸蘭婷問他們為何放任不管。對方推諉道:“在固定建筑上搭建的違法建筑屬於管轄范圍,集裝箱上搭建屬於非固定建筑搭建,不屬於管轄范圍。”陸蘭婷笑著說:“這個回答,我懂了,你也懂的。”寥寥數語,透出來的分量卻已足以讓對方汗顏。
陸蘭婷的身邊圍著許多當地群眾,他們一直用殷切的眼神看著她。而她的表現,似乎也讓他們看到了希望。金浦小區的鐘阿姨說:“有陸蘭婷在,我們相信會很快解決問題。”和鐘阿姨一樣,這裡的居民最擔心的是因為道路被堵后引發的一系列后果:“這裡住了很多老人,比如救護車開不進來就要出大事的。”
“百姓利益無小事。我是一個民生記者,民生記者就是要反映和解決老百姓身邊的急難愁問題。一篇真實、公平、公正的報道,能為百姓排憂解難。”陸蘭婷說。
這樣的報道還有很多。
曾經有一個小區通向菜場的斷頭路幾年不通,導致市民買菜要麼繞半小時路,要麼從河邊的護欄翻過去,生活極為不便。一位身患帕金森綜合征的獨居老人告訴她,因為翻不過護欄,他已經半個月沒吃到新鮮菜了,老人說完就哭了。陸蘭婷把這段聲音做成報道播出后,引起巨大反響,當地管理部門馬上與她聯系要解決問題。在得知居民們已經有送菜上門或在牆上開小門的方案后,這位管理部門的責任人連聲稱:“我們怎麼沒想到。”陸蘭婷則回答他:“如果你們真的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就不會想不到了。”
她的報道秉著“有理有節,與人為善”的原則,把立足點放在有利於黨和政府工作的改進、問題的解決和社會的穩定上。
在一次採訪中,文化檢察部門取締了一個家庭黑網吧。網吧的經營者是一對年輕夫婦,他們都是知青子女,帶著一個孩子,也沒有一技之長,網吧是他們全部的收入來源。面對愁容滿面的小兩口,陸蘭婷覺得自己的工作不應該到此為止,她四處奔走設法幫小伙子找到了一份修電腦的工作,又把他的妻子介紹到街道工作,讓一篇負面監督報道有了皆大歡喜的結局。
有一次,她偶然得知浦東大團鎮有一個姓鄭的初二男孩,母親離家出走,父親弱智。由於無人管教,他一直在社會上游蕩。她連夜趕到男孩家中了解情況,第二天又與學校和教育局聯系,多次奔走,終於讓失學的孩子重新回到課堂。她還與男孩和學校定期保持聯系、定時探望,鼓勵孩子好好學習,終於引導孩子走上了正道。
作為一名記者,真實地還原新聞事件就是本職工作。但陸蘭婷認為,記者的職責不僅僅是報道事實,能夠幫老百姓解決難題,讓一些弱勢群體的命運因為她的報道而改變,使社會矛盾化解於無形之中,成了她對自己的額外要求。新聞事件的記錄者、社會矛盾的調解員、法治規范的監督員……陸蘭婷的身份每天在不停地切換。
不忘初心,堅守公平正義
陸蘭婷說:“可能是與生俱來,我心裡有一杆秤,上面寫著公平與正義。對於整個社會來說,可能十件事裡有九件事我也無能為力,但隻要是我管的那件事,我就要管好。”
在生活中,陸蘭婷並不是愛較真的人,大家對她的評價是“很好說話很和氣”,她自己也覺得許多事情過得去就行了,沒有必要太一板一眼,這與她的工作風格截然不同。陸蘭婷愛漂亮、喜歡養狗、喜歡花草,在她看來,認真工作與熱愛生活並不矛盾,隻要拿起採訪機,她就隨時可以從家庭主婦變身成一位認真的女記者。
上海東方廣播中心採訪部現在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新進記者一般都要先到《聽眾熱線》鍛煉,而他們的第一個老師就是陸蘭婷。23年來,陸蘭婷帶教的記者一茬接一茬。她不僅教會他們採訪技巧,更從記者的職業道德、新聞理想的高度來帶教,使得一些80后、90后的年輕記者能很快進入角色,然后進入其他各個條線採訪。
“做了20多年記者,盡做些苦活累活,有人問我到底為了什麼,我覺得記者就該是這樣的吧,相信公平正義,努力讓社會變得更好。”陸蘭婷依然記得,20多年前那個夢想成為記者的年輕女子,描繪著自己心目中記者的模樣:仗義執言、嫉惡如仇、為民解憂、心系天下。
陸蘭婷,1976年進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工作,現為上海東方廣播中心首席記者。先后獲評為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上海市長江韜奮獎,榮獲上海市三八紅旗手標兵等稱號。從事輿論監督報道工作23年來,獲得十余項全國和上海新聞獎一、二、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