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5年第6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解釋學視域下的《查理周刊》事件

崔先偉  李曉晨

2015年07月01日13:04  來源:視聽  手機看新聞

摘要:解釋學的理論和方法對新聞傳播學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本文運用解釋學中“前理解”和解釋學循環理論來分析法國《查理周刊》遇襲事件,並且通過國內和法國媒體對該事件的報道傾向對比,給我國的新聞工作以啟示。

關鍵詞:解釋學﹔前理解﹔查理周刊﹔解釋學循環

一、解釋學與解釋學循環理論

解釋學是一個解釋和了解文本的哲學技術。被譽為“西方解釋學之父”的施萊爾馬赫認為,解釋是理解的藝術,應以理解本身而不是以具體內容作為解釋學的研究對象,解釋學本身是為了正確理解、避免誤解。

然而解釋和理解的過程是復雜的,以對文學作品的理解來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現代解釋學開創者海德格爾提出著名的解釋學循環理論,他認為解釋者對被解釋對象存在“認識預期”,理解活動依賴於理解之前就存在的“前結構”,在“前結構”與解釋者的“情境”之間始終存在著理解的循環。伽達默爾的視域融合觀念也說明了這一點。他認為,解釋者以自己的視域去理解文本時,就出現了兩種視域的對立,隻有兩種視域相互融合才能產生新的理解。理解是具有歷史性的,其認識會有不可避免的“偏見”。“偏見”是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的產物。

因此,我們對事物的理解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已經在一定的文化歷史之中形成的前見,前見或“前理解”規定著人們能夠發現哪些問題。在研究解釋者的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前理解和解釋者可能存在的認識預期等因素的影響。

二、解釋學和新聞傳播學的關系

解釋學的研究方法和理論在新聞傳播中有著很大的借鑒意義,尤其是在對新聞事件的理解、解釋、呈現和表達方面。新聞是對新近或正在發生的事實的報道,新聞工作者要將事實真實、客觀地呈現在公眾面前,這是新聞行業一直秉承的原則。對於新聞事件的報道來說,是否找准解讀的文本以及如何進行解讀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受眾對新聞事件的認知和新聞的傳播效果。

歷史賦予個體的前見都不盡相同,對同一新聞事實的報道,作者不同的立場和出發點會使讀者有不同的認識。因此新聞工作者的前見和前理解影響著受眾對新聞事件價值的理解和判斷,新聞從業者的知識修養和專業素質十分重要。

新聞事件不是孤立存在的,或多或少反映了一定的社會問題,因此新聞作品對事件的解釋,不能僅僅局限於事件的本身,還要結合事件發生的背景和所處的時代環境,盡可能地展示事件所處的整體環境和各方面細節,在整體和部分的解釋學循環之中讓受眾更加接近新聞的客觀真實。

三、用解釋學觀點看法國《查理周刊》事件

(一)法國媒體報道傾向分析

《查理周刊》是法國一本諷刺漫畫雜志,總部位於巴黎。當地時間2015年1月7日,《查理周刊》報社遭遇恐怖分子襲擊,造成12人死亡。《查理周刊》曾多次刊出過調侃伊斯蘭先知穆哈默德的漫畫,令穆斯林社會非常憤怒,就在事發前,《查理周刊》還刊登了諷刺伊斯蘭國家首腦的漫畫。

《查理周刊》報社遇襲事件發生后,法國各大媒體紛紛發文表達對伊斯蘭恐怖分子的憤怒和譴責。法國《世界報》、《回聲報》、法國電台、法國電視台、法新社、《觀點報》、《快報》、AEF新聞社、法國Obs、Télérama、Rue89等紛紛在1月7日發出聲明,譴責恐怖分子的襲擊。法國電台、法國電視台、《世界報》聯合發出聲明,明確表示“捍衛新聞媒體獨立的原則、自由的表達與報導,捍衛我們的民主”﹔2013年曾遭攻擊的《解放報》的黑底頭版僅有一句話:“我們全都是查理。”法國總統發表講話,鼓勵民眾面對威脅,團結一心。據有關報道說,逃犯還沒有抓獲,巴黎共和廣場便聚集了幾萬民眾,他們舉著支持《查理周刊》的紙牌,悼念遇害的漫畫家和編輯。不少民眾和新聞人表示,這次襲擊是對自由表達權的挑舋,言論自由是與生俱來的權利,不應受到恐怖分子的威脅。

法國媒體異口同聲地譴責恐怖分子的罪惡行徑,把這次事件單純地定義為恐怖襲擊,大聲宣告自己的權利和自由,卻極少有媒體將報道重點放在雜志社遇襲的原因上。如此帶有偏見的輿論“一邊倒”的現象發生在法國媒體界是可以理解的。西方社會和伊斯蘭國家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法國的伊斯蘭移民眾多,因為彼此的膚色、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念的不同,矛盾和沖突時有發生。從解釋學的角度看,一些新聞工作者由於具備歷史文化賦予的作為理解基礎的“前見”,因此法國社會在持有一定認識預期的前提下,對待此事件的理解就帶有了固有偏見的烙印,立場和出發點都難以客觀。不僅如此,法國媒體以及官方在報道和發言中一直強調譴責此事件中恐怖分子的罪惡行徑這一點,和民眾的視域相融合,產生了輿論“一邊倒”的現象,使這種帶有明顯偏見的觀點也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二)法國媒體與中國媒體報道對比分析

與法國媒體相比,中國媒體大多對此事件持比較客觀的態度。在客觀敘述事實的同時,國內媒體指出法國媒體關於此事件的報道中的不當傾向,並分析對我國的啟示。在譴責恐怖主義的同時,也表達了對法國媒體極端言論的批判,指出法國媒體避而不談《查理周刊》遇襲原因,反思言論自由的界限。如《環球時報》發表題為“怒斥恐怖主義不等於挺爭議漫畫”的社評,新華社評《查理周刊》遇襲“新聞自由要有限度”,鳳凰網發問“《查理周刊》巴黎總部遭遇恐怖襲擊事件對中國又有何種啟示?”。

相比之下,法國的許多新聞媒體對《查理周刊》遇襲的原因視而不見卻是有失專業素養的表現。在報道《查理周刊》事件中,許多法國媒體沒有選擇正確、恰當的“文本”進行解讀,即隻選擇了事實的某一部分而並非全部,因此報道出來的事實有失客觀公正,只是傳遞了狹隘、膚淺的觀點,對問題的解決毫無益處,卻使得輿論變得更加偏激,宗教矛盾進一步深化,不利於維護社會的穩定。

西方媒體一直標榜言論自由,也一直以恐怖分子行為破壞言論自由而站在道德高地對其進行譴責和批判,恐怖分子制造暴力襲擊事件固然值得譴責,但也只是少數人的極端行為,並不代表所有伊斯蘭國家的態度。然而因為多數法國媒體解釋過程中選擇的“文本”不夠准確,沒有從多個立場出發的多元觀點,沒有新舊視域不斷循環而產生的對這一問題的深刻把握,也就沒有客觀真實的報道,很容易激化宗教之間的矛盾,使民眾對恐怖分子的反感轉移到整個伊斯蘭國家中。

(三)對我國新聞媒體的啟示

1.媒體要充分認識到前見和前理解對理解活動的影響

因為歷史傳統等因素的存在,我國的新聞媒體具有不同的“前見”,在報道中多是深刻揭示法國《查理周刊》遇襲的原因,指出其標榜言論自由的虛偽和激化宗教矛盾的實質。這也啟示新聞工作者,要盡力擺脫自身“前見”對新聞報道客觀性的影響,跳出固有偏見看問題,才能真正做到客觀公正,得到好的傳播效果和社會效益。同時,在理解和解釋新聞事件時要充分考慮到當事人的立場和態度,這樣才能提出更具深度、更有力度的見解。

2.記者要不斷接受多元觀點,在新舊視域融合中提高自身理論水平

美國著名新聞工作者普利策做過這樣一個比喻:“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那麼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雲和淺灘暗礁,及時發出警告。”新聞工作賦予了媒體人神聖的職責,要想看得遠,就要在思想上走在前面。這就要求記者接受多元觀點,不斷進行新舊視域之間的融合,提高自身修養和水平,才能在對新聞事件的解讀和剖析過程中提供多元的視角和觀點,創作出具有引導力和影響力的優秀新聞作品。

3.媒體在報道新聞事件時要結合時代背景,既提供細節又要注重整體

在對《查理周刊》事件的報道中,隻有結合法國社會的背景才能認識到恐怖襲擊事件背后所反映的價值觀沖突問題。媒體隻有注重揭示整體背景和事件細節相結合,呈現多方面不同的聲音和觀點,才能更接近新聞的客觀真實,為讀者還原事件的原貌,而不是憑借媒體的話語權去左右讀者的思想甚至煽動讀者做出過激的行為,要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維護社會穩定和團結。

參考文獻:

1.朱連增. “解釋學循環”與理解理論的重構[J]. 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學版),2003(2)

2.白楊,張培. 解釋學方法與新聞學研究[J]. 採寫編,2012(2)

3.郭宇,王建平. 解釋學方法在新聞傳播學中的運用——以鳳凰衛視《有報天天讀》節目為例[J]. 中國傳媒科技,2012(22)

4.張揚,李丹. 解釋學與新聞傳播的關系探討[J].新聞世界,2013(5)

(作者系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