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河南老兵李玉文現場講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裡與戰友結下的深厚友誼。
自從開播以來,央視大型公益尋人欄目《等著我》已經實現了很多人的尋人夢,這其中有失散多年的親情,有在心中萌動已久的戀情,更有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生死與共的戰友情。
《等著我》幫多位老兵圓夢
在6月28日播出的《等著我》中,92歲的河南老兵李玉文,尋找67年前共同許下生死諾言的兩位戰友,那種戰友情在炮火紛飛的戰場萌芽,由血和汗澆灌,讓人終生難忘。盡管李玉文老人提供的線索並不多,而且他跟兩位戰友已經分別了67年,但借助公安部和民政部等國家力量、央視和其它媒體平台,再加上全國熱心觀眾的無私幫助,《等著我》成功幫李玉文老人找到了一位戰友的后代,這對他也是一種心理上的慰藉。節目最后,李玉文老人還拿出一份當年犧牲戰友的名單,《等著我》也將盡最大力量幫他尋找這些烈士的家人。
其實不止李玉文老人,在之前的節目中,《等著我》就已經多次幫助共和國的老兵們實現尋人夢想。比如生活在內蒙古的抗戰老兵莫鬆秀老人,60年來他一直在尋找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兩位戰友,通過《等著我》和其它媒體、熱心人士的幫助,莫鬆秀老人最終與老戰友在《等著我》重逢。去年,一位八旬老兵錄制的尋找烈士家人的視頻在網上傳播,這位名叫孟慶銘的老兵參加過抗美援朝,他希望找到當年戰友們的親人,告訴他們戰友生命最后時刻的點點滴滴,為了讓老人盡快實現心願,《等著我》也邀請孟慶銘參加節目,幫他尋找犧牲戰友的親人。
共和國不會忘記浴血奮戰的老兵們
雖然現在已經是和平時期,但對於這些抗戰老兵們,黨和國家都沒有忘記,人民也沒有忘記,就像倪萍在節目中說的那樣,我們今天安定和幸福的生活,都是靠這些老兵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們離開家園和親人,拋頭顱洒熱血,用生命的豐碑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后來的抗美援朝戰爭,老兵們不惜百死報家國,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鄉。
現如今電視上“抗日神劇”泛濫,手撕鬼子、彈弓打鬼子、石頭砸飛機,甚至還有褲襠藏雷……這些胡編亂造、不尊重歷史、過度娛樂化的雷劇,會讓年青一代錯以為戰場上的厮殺非常輕鬆,淡化了老英雄們當年血和汗的付出。真正的戰爭絕不是這麼輕描淡寫,更不是瀟洒的擺Pose耍酷,就像節目中李玉文老人講述的一場戰役,當時他和戰友們都被敵人沖散了,當三個戰友意外重聚以后,當再次面對著敵人的圍剿時,他們根本不可能“小宇宙爆發”將敵人殺個精光,而是“死也要死在一起”的悲壯和慘烈。
《等著我》鑄就民族魂
今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4周年,8月1日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8周年,同時,今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今年9月3日,黨和國家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抗日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在這樣一個舉國同慶的時刻,更加彰顯出共和國這些老兵們當年的奮斗和付出是多麼寶貴,沒有他們,何來我們今天的安定幸福?沒有他們,何來共和國今天的強大繁榮?沒有他們,中華民族怎麼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所以,代表著國家力量和全民意願的《等著我》,每一次幫助抗戰老兵們尋找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次尋找中國魂的過程。由於年代久遠,再加上戰爭年代的戰友們能否活下來都是未知數,因此,《等著我》未必能幫每一位老兵實現心願,但就像倪萍在節目中說的:“(不管這些老兵們是否找到),我們找到了,我們找到了一個民族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