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IP電影”是神馬? 不了解的人先看《梔子花開》

2015年07月05日07:51  來源:揚子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IP電影”是神馬? 不了解的人從《梔子花開》看起

現如今,“IP電影”已成為電影圈最火的概念。“IP電影”以燎原之勢攻佔了五一檔、國慶檔、賀歲檔等重要檔期。放眼望去,“IP電影”無處不在。那麼,“IP電影”到底是什麼電影?簡單說來,IP就是知識產權,可以是一首歌,一部網絡小說、一部廣播劇、一台話劇,或是某個經典的人物形象,哪怕只是一個名字、一個短語,把它們改編成電影的影視版權,就可以稱作IP了。2015年,眾多“IP電影”席卷大銀幕,親愛的你,准備好跟IP電影一起發燒了嗎?

NO.1

由歌曲改編而成的電影 去影院找尋歌曲的韻味

代表作:《梔子花開》

誰能夠想象,沒有劇本,沒有演員,甚至也沒有導演,只是聽了一首歌,就能讓一眾投資人忙得熱火朝天。然而在2015年,這樣的事情並非天方夜譚。正如樂視影業CEO張昭所說:“音樂IP就是大金礦。”接下來的一年裡,去影院在銀幕上找尋歌曲的韻味,將成為一個趨勢。《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明天我要嫁給你了》、《你的背包》、《她來聽我的演唱會》、《愛之初體驗》、《小蘋果》、《小情歌》、《三年二班》、《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我的未來不是夢》等這些耳熟能詳的歌曲名字,已經陸續出現在了廣電總局的拍攝公示欄內。

當《同桌的你》這部由校園歌曲發酵而來的電影,以不到3000萬的投資狂收4.55億票房的時候,IP為何物還鮮為人知,然而《梔子花開》將映未映之際,“IP”卻在電影世界裡炸開了花。據說“同桌的你”四個字,每個字就值1億元,可見“IP”電影盯上的,是名字背后的文化積澱,創作可能性,以及商業價值。正因為如此,《梔子花開》的創作,便由“民工級”的IP掘金,成長為一種初具產業形態的精耕細作。請來了淵源最深,氣場最合的何炅來執導,“宣傳前置”的伎倆也嫻熟運作著,把主角取名權拋給觀眾的形式走的也是體驗式文化消費的路線。總之,一切的一切,都是嶄新的,前所未有的。

那麼,該怎樣去期待“梔子花開”這四個抽象的字背后的電影故事呢?一首長度不過三四分鐘的流行歌曲,如何裂變、升華成一部90分鐘標准片長的電影,這在成為觀眾期待之前,首先是投資方和制作方探討的命題。為此,片方召集了一大幫寫手,以“梔子花開”為題,腦洞大開,千挑萬選之后,才鎖定了這個在本月10日上映的故事,淡淡的青春,純純的愛,充滿激情、鮮活明亮的青春內核,意圖將所有有過青春的人一網打盡。《同桌的你》看哭了正青春和已不再青春的你我,証明了音樂IP是通向靈魂的最佳准入方式,正因此,《梔子花開》未映先火。

NO.2

由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 小說成為“電影IP”的重頭戲

代表作:《烈日灼心》

從春節賀歲檔的《狼圖騰》,到五一檔扎堆出現的青春片,暑期檔《小時代》完結篇,再到國慶檔陸川版《鬼吹燈之九層妖塔》和年底即將上映的由烏爾善執導的《鬼吹燈尋龍訣》,由暢銷小說和網絡小說改編而成的影視劇作品,當仁不讓地成為了“電影IP”的重頭戲。回首2015年前6個月,已下線票房過億的國產片裡,真正為影片原創劇本的,隻有徐靜蕾執導、王朔編劇的《有一個地方隻有我們知道》,以及劉德華主演的《失孤》。

而在今年第十八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由小說改編的影片《烈日灼心》則成為最大贏家,同時摘得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兩項大獎。該片即改編自女作家須一瓜的長篇小說《太陽黑子》,原載於《收獲》雜志上,屬犯罪懸疑類題材,但電影的結局與原著結局並不相同。據《烈日灼心》導演曹保平透露,將小說改編成電影劇本時,花費了很多時間,常常因為在邏輯上無法說服自己而寫不下去。特別是原作中有些東西,還要在符合審核標准、不影響戲劇張力的情況下,進行電影藝術的再加工,這個過程非常煎熬。不過好在沒有傷筋動骨,基本保持了原汁原味,達到了想要的效果。

憑借一部電影,三名演員同時獲獎的情況並不多見。《烈日灼心》三大主演鄧超、段奕宏、郭濤,一個協警、一個刑警、一個的哥,三人在影片中演技大爆發,缺一不可的演出在上影節一亮相即艷驚四座,最終同時奪下影帝桂冠。《烈日灼心》已定於今年內上映,多個獎項的獲得,讓人不由得對這部影片充滿了無限期待。

一個又一個成功案例,讓經典小說的版權成為稀缺資源。電影IP的觸角早已伸向擁有眾多忠實粉絲的網絡小說,還有的在電視劇市場試水之后,再到院線走一遭。改編題材上也較從前有所突破,跨越青春、仙俠和懸疑,IP的布局和版圖還在不斷擴大。

NO.3

由廣播劇改編而成的電影 讓幽幽的聲音引爆恐怖high點

代表作:《張震講鬼故事》

張震要走進電影院去講鬼故事了,而且其制作者是首次涉足電影投資領域的任泉和李冰冰,據說《張震講鬼故事》要連續投拍10部,恐怕不得不說是今年電影市場最大的IP。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張震講鬼故事》幾乎是80后高校學生們的一段不可磨滅的青春記憶,在宿舍裡守著收音機聽《張震講鬼故事》,那身臨其境的感覺,越聽越害怕,卻越聽越上癮。其后,《張震講鬼故事》被做成有聲作品,並形成品牌。曾幾何時,賴盜版所賜,《張震講鬼故事》迅速沖出北京,躥紅長江以北,掀起了中國恐怖文學的小高潮。正是盜版猖獗,才讓更多人看出了恐怖文學具有相當龐大的潛力市場,於是才有后來的恐怖有聲專輯。

而改編后的影片,更是幾乎全部取材於年輕人身邊的恐怖故事,下足了猛料讓人汗毛直豎,驚聲尖叫。以往挂羊頭賣狗肉的國產恐怖片可能讓許多恐怖迷頗為失望,而《張震講鬼故事》則至少有多年的聽眾積澱,那種被恐怖氛圍虐心的快感,急需滋長和升級。影片中普通的合租房、燒烤攤、小河邊、小劇場,無孔不入的恐怖調調隨時來襲,同時再匹配年輕人熱衷的校園戀情、青澀青春、閨蜜話題,這份任泉、李冰冰聯袂制作的“張震牌”秘制恐怖料理,就這麼驚艷出爐,和盤端出了。

此次影片《張震講故事之鬼迷心竅》,是瞄准固有年輕受眾群體而來的都市驚悚品牌再現,張震那令人恐怖的聲音也在銀幕中再次響起,讓人有一種在電影院裡聽“張震講鬼故事”的現場感。此外,這位高深莫測的恐怖料理大師,還會在影片中客串亮相,備足了恐怖大殺器,刺激著“恐怖控”們飢腸轆轆的情緒。

不難看出,或許《張震講鬼故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都市題材恐怖電影大品牌,只是指日可待的事情。總之,奇巧淫技不足道恐怖的精髓,想要盡情釋放,想要驚悚的快意,想要恐怖的虐心,還得走進影院,讓那幽幽的聲音,引爆恐怖的high點。

NO.4

由話劇改編而成的電影 銀幕“話劇”彰顯藝術能量

代表作:《十二公民》《戀愛排班表》

很明顯,在電影圈裡,話劇IP電影“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偏偏要靠才華”,這是它甚囂塵上之后給人留下的某種印象。之前《十二公民》的導演兼編劇徐昂,便是話劇導演出身,《十二公民》是他的電影導演處女作,雖是根據經典美國影片《十二怒漢》改編,但全劇卻活靈活現地表現了話劇的舞台風格。有人評價說,《十二公民》是具有國民氣質的一部電影。隻靠一個幾乎不換背景的銀幕“話劇”,成功地寫活了十二張嘴,深入探討了中國社會的貧富分化問題,讓來自不同階層的十二個人,最終艱難地達成了價值共識,從而贏得關注,獲得成功。

《戀愛排班表》則是話劇IP的另一次瘋狂逆襲,這部據說靈感源自英國鬧劇《奔向你老婆》的荒誕喜劇,曾多次改頭換面登上北京、上海話劇舞台,屢創奇跡,最終改編成電影。話劇IP基本有一個共性,場景並不豐富,但故事的矛盾沖突非常強烈。《戀愛排班表》以黑道、丑聞、三角戀和各種“笑彈”為噱頭,配以許晴和車曉的顏值,再加上話劇獨有的空間調度與台詞運用,讓各種陰差陽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情節一步步聚攏在同一屋檐下,持續發酵。

話劇元素的成功移植,無疑將產生巨大的藝術能量。這部電影的故事核,說到底是一個探討雙人床如何能睡得下三個人的故事,它探究的兩性倫理問題,可以說是文藝作品永恆的母題。譬如張愛玲就曾說過,也許每一個男人總會穿梭在紅白玫瑰的女人世界,環肥燕瘦,取舍難抉。《戀愛排班表》中的男主“張立國”顯然活脫脫地演繹了這種尷尬,捧腹大笑過后,其“渣男渣女”的思考,讓一部分人憤怒,一部分人顫栗。然而這似乎並不是一部嚴肅探討愛情是非,指導三觀的電影,一個精明的電影創作者,不再企圖讓觀眾走進影院接受拷問,而是在接受美學上下足功夫,讓觀眾在歡笑中,情不自禁地滑進故事的圈套,讓一千個人看到一千個哈姆萊特,各取所需。(文│曾寶)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