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西游記之大聖歸來》悄悄逆襲暑期檔
相比高排片、高票房、高話題的青春片《小時代4》和《梔子花開》,魔幻動畫《西游記之大聖歸來》(簡稱《大聖歸來》)才是上周末最讓人驚訝的電影。這部完全沒有明星,也沒有任何宣傳和路演的“小片”,在一開始排片率不足10%的情況下,僅靠著口口相傳的推薦,票房過億。看過該片的人,絕大多數都變成了“自來水”(自願做水軍的人),在朋友圈、微博口碑力挺。在這個暑假,家長不用怕帶孩子去看《小時代》“毀三觀”,看《梔子花開》會睡著,《大聖歸來》絕對是一部全家歡的電影,看完后要刷二遍三遍的,好多都是看著好萊塢大制作動畫長大的人。
奇跡:在《小時代》和《梔子花開》夾擊下,一部國產動畫片票房也過億了
7月10日上映首日,票房1800萬﹔7月11日,2800萬﹔7月12日截至21時,4083萬﹔7月13日截至9:30,總票房突破1億。截至昨日下午,豆瓣網友給《大聖歸來》打出8.8的高分,認為該片高於市面上93%的動畫片﹔時光網評分8.5,在兩部青春片搶佔80%市場份額的夾擊中,《大聖歸來》昨日上升至時光熱榜第1名。在口碑推動下,昨日《大聖歸來》的排片上升到14%,遠超過《道士下山》的6%。《大聖歸來》在排片和票房實現逆襲,很大程度依靠網友口碑傳播,“自來水事件”讓人看到口耳相傳的能量。雖然有網友表示,《大聖歸來》最終票房仍不如《小時代4》或《梔子花開》,但即便是《超能陸戰隊》或《瘋狂原始人》這種全球熱賣的動畫電影,票房也是遜色於真人大片的。若《大聖歸來》的后續排片得到保証,相信超越今年國產動畫票房冠軍《熊出沒之雪嶺熊風》2.95億總票房,應該沒什麼難度。
驚喜:以為是腦殘動畫,沒想到制作如此走心
一提國產動畫,很多觀眾就覺得要麼是孩子看的低幼動畫片,要麼是特效根本沒法看。但《大聖歸來》卻在網絡得到:劇情不低幼、大聖帥爆了、預告片只是一小部分等的評價,完全沒想到制作得如此走心。最常被動漫迷吐槽的畫面和特效,成為《大聖歸來》最為人稱贊的長處。有網友說:“幾乎每一幀都能作桌面背景。小唐僧、孫悟空以及其他動畫角色,嘴角、眼神、微表情真實自如,他們張嘴說台詞時,導演都認真對了口型,整體制作一點也不粗糙、低幼,連螢火虫都不用‘光點’代替,非得把翅膀也畫出來。”“雖然對中國動畫我不抱希望,但我好愛這部電影,沒有跳幀,沒有莫名其妙的不自然的表情,3D效果很立體,劇情緊湊,細節度高。這是我迄今為止看過的最好的國產動畫”。此外,影片還使用大量鏡頭美學,小唐僧“江流兒”跟隨爺爺成長、孫悟空跋山涉水的畫面,都媲美《飛屋環游記》《機器人瓦力》裡經典蒙太奇段落轉場﹔大聖出場、大鬧天宮、棍戰群妖等動作場面,做到沖擊力極強兼具風格各異﹔還有棍戰古箏、妖王嗩吶、祭祀京劇的交響樂團配樂,資深配音演員童自榮、吳文倫加盟,更令網友夸張留言:“看《大聖歸來》,耳朵真的要懷孕。”
驚險:《大聖歸來》曾難產,靠眾籌渡過難關
影片結束,一大段眾籌人員名單出現,其中不乏十幾歲的孩子,原來《大聖歸來》上映遭遇過命懸一線的尷尬:因導演不同意隨投資人意思改劇本,導致投資方臨時撤資,導演自己墊錢緊緊巴巴苦熬找投資,用了一種眾籌模式,投資10萬塊錢就可以在片尾給投資者的孩子署名﹔上映前又被迫減掉30%的劇情﹔上映當天排片量也少得可憐﹔這青春片一統天下的局面中,隻能用大范圍點映這種“星火燎原”的方式賭口碑擴散。
日前,《大聖歸來》內部手稿流傳網絡,紙張上的精致場景、細致細節,引發動漫迷自願轉發,華商報讀者黃先生本科學的是動漫專業,他看過手稿后就說:“國產動畫工作室做出這樣的東西,我第一反應是挺難相信的,有些細節不是錢能解決的,我能看出導演的用心。雖然它並不完美,但我們終於有了一個國產動漫人物,伴我同行的不是哆啦A夢,而是我的英雄齊天大聖。”
>>導演專訪
田曉鵬:要給國產動畫信心
華商報:被國產特效坑錢,一直以來備受詬病,《大聖歸來》技術特效成為亮點,你怎麼看這個現狀?
田曉鵬:在特效上,我們太看重“設計”了,做出來的東西很華麗很炫酷,忽略觀眾的體驗。我比較喜歡琢磨物理性的東西,就是這個動作要符合物理原理,而不是純粹的好看,比如石頭砸在悟空身上,那個碎掉的過程應該像真實生活一樣。
華商報:這也是為什麼悟空的設計,跟真實的猴子更像,更原生態的原因嗎?
田曉鵬:對。以往作品它都是大眼睛、雙眼皮,一看就很漂亮,我希望悟空有反差,可能大家剛看到他的時候覺得不好看,但原著裡他就是一個妖怪,誰看到誰覺得害怕,可它人性又特別厚重,接觸下來你會越來越喜歡他,我覺得人物這樣才能立得住,而不是單純從表面上接受他。
華商報:影片上映前也遭遇一些困難,你感覺最艱難的地方是什麼?
田曉鵬:開機是在4年多前,當時特別迫切想要去做這件事情,絕對等不起了,到處找投資,那時候市場也不特別好,大家對動畫電影的前景也不看好,從市場到技術都不看好,但我在這個行業裡積累了好多年經驗,總覺得應該還能拍出一些新意,所以還是覺得要把它啟動起來,否則別人也看不到我究竟想要做什麼。
華商報:國產動畫給人印象還停留在低俗,畫面粗糙的階段,你認為制約動漫行業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田曉鵬:其實我有許多優秀的同行,但是我們中國人一提動畫片,就覺得是做給幼兒的,質量再好也覺得是給兒童看的,造成很多人不敢去碰這個市場,路越來越窄。所以我們剛開始做的時候也是冒著風險,要讓國人慢慢接受動畫原來成年人也能看,這條路是很漫長的,但總要一步一步走。我現在看到很多同仁都在往這條路上去,感覺還是很欣慰的,市場也要給大家一個認識的過程,要給國產動畫信心。(記者 任奕潔 採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