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漫畫》是中國第一本給孩子看的漫畫期刊,1979年創刊,至今已經有36年的歷史。創刊之初的歷任主編不僅是編輯界的大家,也是漫畫界有名的漫畫家,王裡、顧朴、丁午、於大武,每一個名字都是響當當的。
和平裡四小的胡明亮老師,與《兒童漫畫》合作,創辦漫畫美育課堂,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在教育界引發素質教育的佳話。
承載著上述的諸多榮譽,今天筆者作為《兒童漫畫》的第六任主編,榮幸地和大家分享多年來《兒童漫畫》用漫畫踐行美育、推進漫畫素質教育的經歷。
兒童漫畫畫兒童,兒童漫畫兒童畫——36年不改初衷
《兒童漫畫》在30多年的市場沉浮中,尤其是在近一二十年來國家對動漫大力扶持,市場上的漫畫期刊層出不窮、競爭殘酷的大環境下,屹立不倒。不僅獲得萬千兒童讀者的擁躉,更保持了品牌的歷史性和延續性,多次獲得出版管理部門和集團授予的各種獎項。
究其原因,就在於36年來《兒童漫畫》一直堅守著創刊之初的辦刊理念:兒童漫畫畫兒童,兒童漫畫兒童畫。首先,刊物的核心是講孩子的生活,是讓漫畫家們為孩子創作有趣的漫畫,《兒童漫畫》當年網羅了一批最知名的漫畫家,著名的兒童畫家溫泉源老先生為兒童提寫刊名,老一代的漫畫家方成、繆印堂、王復羊等都為《兒童漫畫》供稿,甚至80%年輕的一線漫畫家都是從《兒童漫畫》出道,由編輯挖掘並培養出來的,如新一代的漫畫家有貓小樂、劉曼華、孫曉剛等。
特別是《兒童漫畫》的老主編丁午先生,創作了《熊貓小胖》《小刺猬》兩部長篇漫畫,《熊貓小胖》后來被上海美術制片廠拍成了動畫片《小熊貓當木匠》和《熊貓百貨商店》,《小刺猬》則成為《兒童漫畫》永遠的標志,也是“80后”一代人的共同回憶。
刊物不僅為孩子們帶去歡笑,更鼓勵他們拿起筆,參與到期刊內容創作中來,做期刊的主人。從創刊到現在,刊物中都保留了相當的版面,專門刊登小朋友的稿件,這在全國所有的漫畫期刊中,隻有《兒童漫畫》36年來從未改變過。而且,編輯們更重視小讀者們一封封飽含深情的來信,用心解答他們的苦惱和困惑,即使是小朋友不經意提到的問題,也都照顧得面面俱到。
曾經有一位小讀者來信,問某一期漫畫裡的大象為什麼沒長象牙,編輯一查,那頭大象是一個不太重要的角色,作者不小心忘了畫象牙。但編輯非常認真,找來一張正式的畫卡,畫了一頭長著象牙而且又大又漂亮的大象,寄給這位小朋友,並感謝他細心指出刊物的疏漏。
正是因為對小讀者的這種熱忱,我們一邊聯系著作者,一邊聯系著讀者,同時也在思索《兒童漫畫》作為國家級兒童期刊平台,是否應該承載更多的使命和責任,因此開始了對漫畫素質教育的探索。
“一支筆、一張紙”的素質教育
《兒童漫畫》從2003年到現在先后在全國建立了25家漫畫教學創作基地,建立基地學校的初衷就是推進漫畫素質教育。深深扎根於學校,用“一支筆、一張紙”的教學模式,積極踐行國家在中小學中推動素質教育的理念。
“一支筆、一張紙”是《兒童漫畫》一位輔導教師的精辟總結。2003年,《兒童漫畫》建立第一家漫畫教學基地——安徽貧困縣的一所普通小學。當地孩子不只是物質條件匱乏,甚至課間都要在教室后面的小菜園勞作,用所得的收成填補家用。對比城裡的孩子,這些孩子勞作的身影以及在漫畫課上的踴躍發言,還有他們在刊物上發表的那些漫畫,都特別能震撼人心。
這所學校的漫畫輔導教師,是一位特別淳朴的農村教師,身兼數職,教幾個年級的語文、數學和美術。對於我們能夠在他們學校建立漫畫教學基地,他激動得有些不知所措,反復感謝我們。他說,這不只是對他和學生們的肯定和支持,更重要的,漫畫教育就是最好的素質教育,既不需要高額的器材和設備,也不需要場地,隻要有一支筆、一張紙,這裡的孩子也可以跟城裡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一支筆、一張紙”點出了漫畫素質教育最重要的意義,也給了我們精准的定位。此后,《兒童漫畫》依著這個想法,開設了不少適合學生參與的欄目,比如《漫畫課堂》,請多位漫畫家輪流為小朋友講解怎麼構思、怎麼畫漫畫。每年舉辦漫畫大賽和看漫畫寫作文大賽,讓更多的孩子參與進來。十多年來,我們走過不少地方,有貧苦地區,有少數民族地區,當然也有很多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漫畫素質教育表現出強大的適應力,越來越多有志於發展漫畫素質教育的學校和老師參與進來。
漫畫素質教育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著名漫畫家繆印堂曾這樣總結:漫畫能樹立人的幽默品格,能培養孩子的審美取向和分辨是非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觀察力、想像力和創造力,以及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習慣。
漫畫真的能做到這些嗎?
曾經我們去重慶建立漫畫基地時,聽到這樣一個故事。有位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家長和老師多次努力無果,都要放棄他了。孩子自己也很傷心,開始自暴自棄。在一次漫畫課上,老師表揚了他一句,孩子一下子有了動力,有時間就趴在桌子上畫,本來這個孩子特別好動,上課連10分鐘都坐不了,就開始有小動作。但是漫畫是花時間就能畫好的嗎?不只是技法熟不熟,畫得漂不漂亮,漫畫是閃耀著智慧和幽默感的有思想的畫。
怎麼辦?還能不能再畫出讓老師表揚的漫畫來。這個孩子特別倔,放學也不踢足球了,走路回家,一邊走,一邊觀察周圍的人和事,有時候都能把別人盯得不好意思了﹔以前拿起書就犯困,現在什麼名著、課外書都看﹔以前就是家長打他,也不寫作文,后來他隨身帶一個小本隨時隨地記漫畫構思,天天用漫畫記日記。結果一學期下來,他從倒數幾名一躍成為了班裡的前十幾名,作文也越寫越好。這樣的轉變,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幾年以后,我們再去漫畫基地時,得知這個孩子考上了大學,成為這所學校的傳說。
像這樣的例子,我們每年去學校時都會聽到很多,漫畫就是有這麼大的魅力,孩子們因為喜歡漫畫而自覺自願的奮發。當作品發表時,他們收獲了自信和喜悅﹔當記了幾大本漫畫日記時,他們發現自己的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當把每天坐車的時間利用起來畫速寫時,他們變得比以前更有毅力和恆心……
漫畫讓孩子們變了,不只是越來越優秀,而且長大了,就像素質教育所倡導的那樣,成長為一個個獨立且有個性的人。
創刊36年,推行漫畫素質教育12年,這期間,我們有成績,有感動,也有挫折和困惑,但我們依然不改初衷。深深扎根於兒童的土壤,並不是單純地要培養幾個小漫畫家,而是希望漫畫教育能啟迪孩子的智慧、陶冶情操、培養個性,使他們在享受快樂的同時,成長為健康、樂觀、有獨立人格的人。也正是這種信念的堅守和政策的支持,讓《兒童漫畫》這塊金字招牌更加散發出迷人的光芒。
(作者系《兒童漫畫》執行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