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社科院黃楚新:在謠言面前保持沉默就是一種放縱

黃沖 馬越

2015年07月20日07:42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在謠言面前保持沉默就是一種放縱

   黃楚新,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新聞學研究室主任

  2015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日前在京發布。藍皮書對2014年92條典型假新聞的分析發現,有59%的虛假新聞首發於微博,首發於微信的假新聞雖然隻有7%,但辟謠難度更大。新媒體為何成為謠言的重災區?誰該為謠言造成的后果承擔責任?近日,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了《新媒體藍皮書》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新聞學研究室主任黃楚新。

  謠言一般在微博首發,但會在微信流傳得很廣

  中國青年報:為什麼微博等新媒體會成為眾多假新聞的首發地?

  黃楚新:微博、微信上會產生謠言,原因有很多。

  首先,我國網民數量急劇增長。今年上半年我國網民數量預計要突破7億,其中83%以上都通過手機上網,也就是說有5億多是移動新媒體網民。這些網民不僅僅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時也是信息的見証者和發布者,他們可以把隨時隨地看到的、聽到的,在第一時間發布出去。他們也會因為好玩或好奇,發布未經証實的信息。

  其次,一些營銷公號的有意為之。在粉絲經濟盛行的當下,微信公眾號的價值會通過關注者多寡來衡量。比如,一個微信公眾號如果有4萬個關注者,每發布一條信息的收益就有1500∼2000元,關注者增加,收益也會遞增。因此,一些營銷公號就會通過發布聳人聽聞的信息,來增加關注度,這些關注度就成為他們營銷的價碼。

  第三,現在老年人上網的越來越多,他們熱衷轉發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信息。我前兩天還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評論,現在什麼都不能吃了,感覺都有問題。老年人接觸的信息相對比較匱乏,缺乏辨別真假的能力。他們會把微信上的消息等同於《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上的新聞,會深信不疑。

  第四,一些境外組織聯合國內組織傳播政治謠言。比如對歷史虛無主義的宣傳,對英雄人物事跡的抹黑和否認等,包括對狼牙山五壯士、董存瑞、黃繼光等英雄事跡的否認,對一些偉人的曲解、妖魔化。這些行為都是有預謀的意識形態斗爭的體現,因為動搖社會根基的前提是動搖社會的價值觀。這些謠言更值得我們警惕。

  中國青年報:雖然首發於微信的假新聞隻有7%,但辟謠難度更大。這是怎麼回事?

  黃楚新:和您分享一個我自己的小故事。6月25日一大早,我刷微信朋友圈,又看到好幾條“找孩子”的信息。其中有一條,“海南一對父母願把自己120平方米的海景房作為報償尋找丟失的孩子”。很引人注意,我就把這條消息裡的電話號碼,在網上搜索了一下。結果發現網上早就有這條消息了,只是把名字、地點、時間換了一下,這次是在海南,之前還有在深圳、河北等地。

  我就在朋友圈裡將搜索結果,以截圖的形式發了出去。發布之后很快就有很多人點贊。可后來想想,我又覺得不太妥,在熟人圈裡這樣做,好像是駁了別人面子。我這種心理也可以反映出大部分人的心理。微信這個媒體相對比較封閉,屬於“熟人圈”。越是封閉的圈子,謠言越是難以破解。

  對比微信和微博你會發現,微博就像一個信息的廣場,是各種信息的匯聚地。謠言很多,可辟謠方式和辟謠力度也很大。比如,你說某個食品有毒,很快就會有食品專家出來說,不是你說的那樣。而微信更像是一個私人的會客廳,信息的傳播在熟人圈子裡。你一般不會在家裡和人當面爭得面紅耳赤,還是要留留面子,和諧為主。所以微博的自淨化能力比微信要高,謠言一般在微博首發,但會在微信流傳得很廣。

  我們在謠言面前保持沉默,其實就是放縱

  中國青年報:我們發現,對於一些流傳甚廣的謠言,有些網友也會懷疑其真實性,但覺得能提醒人們增強防范意識也不錯。你說他是傳播謠言,他還覺得自己出發點很好。對於這種心理,您怎麼看?

  黃楚新: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在新媒體時代,很多網友都有一種尋求“存在感”的心態。他們會積極轉發一些信息,一方面是要發出自己的聲音,找到存在感,另一方面顯得自己消息靈通,成為朋友圈中的積極參與者和傳播者。

  在新媒體環境下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提高每個人的媒介素養。如何提高?可以在中小學開設相關課程,在社區普及新媒介素養知識,包括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如何使用新媒體,以及了解我們每個人在新媒體中應該扮演的角色,比如不傳播謠言,不過度發布信息打擾他人。

  中國青年報:這些網上流傳的謠言都有什麼特征?作為普通網友,要分辨謠言,有沒有什麼操作性強的方法?

  黃楚新:首先,看新聞要素。正規新聞都有五個基本要素——誰、何時、何地、做什麼、有何影響。一些謠言可能不具備這些要素。第二,看信息來源。有些人會通過PS等技術,使得謠言看上去像是來自中央電視台或《人民日報》等權威媒體。如果你花一點工夫查一下,就會發現那一天根本沒有這個報道。第三,假新聞一般都會聳人聽聞,讓讀者感到不安、產生恐懼感。事實上,權威媒體報道一般都會比較客觀,不會讓你感到恐慌。第四,假新聞常常與生活、工作、家庭等緊密相關,比如食品、孩子、安全,因為這些主題最受關注、最有市場。

  普通人要辨別謠言,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隨手搜索。對於一些聳人聽聞的新聞,根據關鍵詞或重要信息進行搜索,可能會發現類似的信息很早就出現過。 一旦發現謠言,我們每個人都有辟謠的責任,不要礙於情面。如果我們在謠言面前保持沉默,其實就是放縱了謠言的傳播,危害會更深更廣。

  微博微信不僅僅是娛樂工具,而是媒體。是媒體就有監督社會、傳播信息、教育的功能,就有規避假新聞的職責。微信平台已經建立辟謠中心。我看了一下,自7月3日開通后,已經受理了200多萬條謠言,處理了20多萬條。用戶看到疑似謠言的信息,可以舉報給辟謠中心,平台將根據謠言的情況,將自己沒有能力處理的發給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分析。比如科學類的發給中科院之聲、科普中國,人身安全類的發給平安北京。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社會的廣泛參與會產生很大力量,這也符合新媒體參與互動的特征。微信可以把辟謠做成一項向用戶推送的服務,可以第一時間提醒大家哪些信息是謠言。

  中國青年報: 對於微信上的公共號,您有什麼建議?

  黃楚新:據統計,微信公共號目前以每天1.5萬個的速度增長,總數已經達到800多萬個,數量非常龐大,同時也給管理帶來了更大困難。

  一方面,有些微信公眾號是營銷機構的,他們為了私利傳播虛假新聞信息。對於這部分公眾號,應該加大處罰力度,加大傳謠成本。現在對很多謠言隻做到了屏蔽,比起傳謠獲得的利益,差得太多。另一方面,雖然微信公眾號很多,但很多都是“僵尸號”,有了等於沒有。一些政府和傳統媒體的公眾號,還是按照傳統方式進行傳播,關注度並不高。新媒體時代是快讀、悅讀的時代,公眾號應該尊重新媒體傳播規律,把龐雜的信息濃縮起來,讓枯燥的信息變得賞心悅目。

  隻要政府在第一時間客觀、公正地發布信息,很多謠言都會不攻自破

  中國青年報:有人說,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老百姓不能分辨謠言,而是他們在事實真相不明確時,往往會傾向於選擇相信謠言。對此您怎麼看?

  黃楚新:我們知道,謠言的傳播力度=事件重要性×真相模糊性。政府機構需要提高自己的信息傳播力度和意識,這將大大減少謠言的傳播。目前政府已經積極地走出這一步。

  比如說,在前段時間長江客船“東方之星”翻沉事件中,6月1日晚上發生了事故,6月2日李克強總理在飛機上召開緊急會議,提到了七條指示,其中有一條指示就是關於信息發布的,要求及時、准確、充分發布救援進展的權威信息。所以這次事件發生后,沒有引起社會恐慌,質疑聲相對較少。像傷亡人數等都做到了第一時間公布。我看到權威媒體在採訪專家時,選擇了我國在河流、海事方面很專業的兩個院校,上海海事大學和大連海事大學的專家,他們的解釋比政府更加客觀公正。對於一些疑問,比如為什麼不在第一時間把船扶正,我看到專家的解答非常有說服力。這樣一來,謠言即使出現也很快就被覆蓋了。

  政府掌握的信息肯定比個人要全面,隻要在第一時間客觀、公正地發布信息,很多謠言都會不攻自破。而一旦政府處理不當,很容易導致謠言滿天飛。當謠言盛行時,再去辟謠就晚了。謠言比真相跑得更快。

  中國青年報:我們發現,網上很多謠言都是周期性的,經常辟謠,隔一段時間又會出現。對於這些謠言可以有什麼應對措施?

  黃楚新:辟謠的成本比發布謠言的成本大多了。很多時候你雖然辟謠了,因為先入為主效應,有人還是寧願相信謠言也不相信辟謠。而且,網絡上有無數個端口,謠言很難一次全部清理干淨。網絡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對管理者提出了很大挑戰,比如現在有一種“發后即焚”軟件,可以在信息發布后完全抹去發布者的信息,使得信息的傳播無從追蹤。

  對於常見謠言,剛才提到的辟謠中心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另外,傳統媒體也可以參與進來。傳統媒體在深度報道和專業性上會更加突出,對於謠言,可以通過追蹤報道、社會調查等方式去查証、鑒別。

  互聯網的本性是自由、平等、參與。我認為,應該在保証這三個特征的前提之下,對傳播虛假新聞的行為加大管理力度。比如說新加坡,今年上半年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住院,一名未滿16歲的男孩發布了“李光耀去世”的假消息。如果在我們國家,可能會因為是未成年人,進行教育、勸告就算了。但在新加坡不是這樣,一旦罪名成立,這名男孩將面臨不超過5萬新元(約合人民幣22.866萬元)的罰款,或10年以內的監禁。當然,我們國家有自己的國情,不能完全照搬。但對於網絡內容、技術和網民行為的管理,確實應該更加細化。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