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5年第7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全球化背景下東方影人在西方的華麗轉身

——談李安和吳宇森

趙 欣

2015年07月21日13:16  來源:視聽  手機看新聞

摘要:作為華人電影導演,吳宇森和李安有很多共同之處,作為同在好萊塢闖蕩的華人導演,他們又有著濃烈的個人風格。在和西方文化的融合中他們的個人風格越加顯現,同時也融合著他們各自對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和判斷。

關鍵詞:好萊塢﹔中西方文化﹔華人導演﹔全球化

“全球化”概念在上世紀末成為描述世界發展的關鍵名詞。這場始自經濟領域的全球化浪潮也波及到了社會和文化等諸多領域。在美國的全球戰略中,文化產業,特別是電影一直都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①好萊塢通過電影工業,向世界不斷傳達著美國式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並且已經在全球產生了龐大的經濟效益和眾多忠實追隨者。通過向海外市場出售電影版權等方式,好萊塢電影已經作為美國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著美國新經濟的發展。這股好萊塢電影之風也早已刮進中國乃至整個華語電影市場,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華語電影人也逐漸在國際影壇嶄露頭角,在國際三大電影節上頻頻拿獎,展示出華語電影人希望能在歐美打開市場、佔領一席之地的野心。李安和吳宇森就是較早闖蕩好萊塢並且獲得不同程度成功的華人電影導演。

一、李安:善用自身文化根基 打開廣闊國際視野

作為國際影壇最負盛名的華人導演,李安的電影非常多樣化,很多題材他都能駕馭,讓他的影迷總能保持期待感和新鮮感。從早期的《推手》《喜宴》《飲食男女》的“家庭三部曲”開始,他就一直在中西方文化之間尋找一種平衡,這些電影致力於探討傳統與現代的倫理矛盾、東方與西方的文化沖突,為當時的華語電影開辟了新的表現領域。他接受中西方文化的熏陶、中西方教育的引導,對中西方社會上的種種內容,他都因為閱歷的增加而有了比其他人更深的了解。這是他相對於其他人,特別是其他東方電影人來說有利的背景。他選擇在台灣讀完藝校后隻身前往美國,表明他已經清楚認識到,那裡有更多東西讓他去學習,其實潛意識中,他已經將目光和野心延伸到了大洋彼岸。

《推手》《喜宴》《飲食男女》的出色完成讓李安和他的電影得到了東西方社會的關注,大家都為這樣一位將中西文化沖突表現得如此細致入微,如此自然深入的導演而興奮。這除了得益於他的人生經歷以外,與他對中西方文化的了解和觀察更是密不可分。之后他又陸續指導了頗有中國氣質的武俠題材電影《臥虎藏龍》,並因此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在世界影壇上掀起了一股中國古典武俠的颶風。華語影壇也為之興奮,同時也虜獲了大量國內影迷的心。這部根據王度廬的小說改編的電影可以說將文學語言和電影語言結合得相當完美。在武俠電影難以出新、有些沒落的時代,李安顯然賦予了武俠電影新的意義和表現方式。他也曾經在一次訪問中談及他對武俠的理解,他認為江湖中的人都是浪漫的,所以他沒有將大量的筆墨放在江湖中的腥風血雨、打打殺殺,而是將自己對武俠的理解,那種深沉的風格、浪漫的情緒融入到電影的制作中,在音樂、舞美、攝影、布景等各個方面都力求表現出中國古典文化中的那種唯美的氣氛。這樣的處理,不但讓華人武俠迷眼前一亮,更是成為征服西方觀眾的有力武器,所以這部制作精良的新武俠風格的電影,能獲得成功也就不足為奇。

李安不僅僅能拍攝中國題材的電影,他所拍攝的徹底“西方化”的《理智與情感》同樣拿到了奧斯卡七項提名。這種西方原著、西方故事、西方演員的全西方題材,他同樣深入、准確地把握住了歐美文化心理,以到位、純正的敘事方式和精致的藝術表現得到本土觀眾的認可。同樣道理的還有他改編的電影《冰風暴》和為他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斷背山》,這種詮釋美國家庭微妙一面或者情感的題材內容,他同樣處理得很出色。這與他在美國接受大學教育以及對西方經典文化的涉獵,對西方社會文化的細致觀察是分不開的。

從李安身上我們看到了華人電影導演在好萊塢成功的可能性,“了解自身的文化和他者文化的共性與差異,然后進行平等的溝通,溝通過程中掌握軟性技巧,在沒有特色中注入文化特色”②。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李安讓西方觀眾或者好萊塢的電影從業者擺脫了華人導演受文化背景和意識形態的束縛來創作電影的陳舊看法,不再完全以“外語片”的角度來看待華語導演創作、執導的電影,而是以平等化、開放化的心態和文化視角來審視這些作品。

二、吳宇森:主動尋求融合與艱難把握平衡

相比李安電影中體現的那種含蓄深沉的浪漫情懷,吳宇森的早期電影是完全男性化的電影處理風格,是在用槍和血表現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藝術美感。80年代的《英雄本色》,奠定了吳宇森的暴力美學的電影風格,之后的《喋血雙雄》《斷箭》等影片,也都基本延續了這種風格。作為華語電影中裡程碑式的電影,《英雄本色》成就了吳宇森,也為華語電影提供了新的表現方式,開創了一個新的領域,這部電影也是在完全表達一種東方的思想和感情,思考的思路也完全是東方式的,包括朋友和義氣,包括影片中情感的表達。

在《英雄本色》獲得成功之后,吳宇森將拍片重心轉向了好萊塢。剛開始,他的好萊塢之路並不十分順利,他在華語片中經常展現的武打場面,在好萊塢電影中很難施展,水平和質量必然受到影響,而且讓人感覺有些不倫不類。在經過思考和磨合之后,吳宇森很快找到了新的適合好萊塢的表現方式。《斷箭》是筆者個人很喜歡的吳宇森電影,此時他已經摸准好萊塢風格,在電影的表現方式和表現手段上都能做到游刃有余,約翰•特拉沃爾塔的加盟也為影片增加了不少亮點。影片劇情也安排得非常緊湊巧妙,吳宇森設計的動作戲和各種細節令人應接不暇。本片是吳宇森第一次按照美國電影的套路大展拳腳,此時他已真正把握了好萊塢動作片的命脈。

此后他在好萊塢又接拍《風語者》《碟中諜2》《記憶裂痕》等影片,成為了完全好萊塢模式的作品,他在急於向好萊塢的制作模式和好萊塢的受眾、市場靠攏的同時,也使自己的創作特色慢慢消失,最終向好萊塢的工廠化生產妥協。難怪有影評人評價他之后拍的這幾部好萊塢影片,除了炫目的大場面和大制作,其他的換成任何一個有能力的好萊塢導演或者中國導演都能完成。

近年來,在好萊塢難以再獲得大突破的吳宇森,電影作品又有了回歸華語市場的跡象,包括《赤壁(上、下)》《太平輪》。他似乎已經不再僅僅局限於硬漢電影的暴力美學,他希望借助大場面的華語商業片贏回市場,不過似乎他的適應能力明顯沒有李安那麼強,每次東西方題材和市場對象的轉變都要讓他適應好一陣子。以《太平輪》為例,上映17天僅僅獲得了1.7億的票房。這在中國電影市場持續走熱,多部大片破10億的紀錄下,作為一部投資過4億,籌備期超過6年的商業大片,這個成績著實讓人失望。盡管吳宇森憑借自己的明星號召力,在影片中集合了黃曉明、張震、宋慧喬、章子怡等一班具有票房號召力的大牌明星,但是顯然每個人的能量未能在電影中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華麗的場面、宏偉的敘事,也沒有掩蓋住劇情的拖沓和人物性格的蒼白,最終還是讓觀眾失去了耐心。

結語

作為為影迷奉獻了多部經典電影的兩位華人導演,在努力開拓西方市場多年后,也在中西方電影市場的風雲變幻中摸索自己電影的方向。經過十幾年經濟、文化全球化的滌蕩和中外電影文化的熏陶,國內的電影市場和電影觀眾逐漸培育成熟,有了更多選擇的余地和更強的選擇能力。作為電影導演,依靠經驗和藝術判斷力,也能准確把握全球電影市場的脈搏。(作者系雲南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 

注釋:

① 楊璐. 美國影壇華裔影人群體初探[D].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② 戴修揚. 新世紀以來華語電影國際影響概況及文化探析[D]. 中國藝術研究院,2012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