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中國報業》>>2015年7月上
人民網>>傳媒>>正文

變,才有機會——訪重慶商報社黨委書記、總編輯陳兵

張曉燕

2015年07月22日10:30  來源:中國報業  手機看新聞

核心閱讀

所謂壞消息,是以昨天的眼光看,是以傳統的壟斷地位看,如果以今天和明天的視角去看,以市場化角度去看,未必是壞事。

頻繁改版說明沒有想好要達到什麼目標,以此對抗新媒體更是沒有找准對手,報紙真正的對手,是還沒有轉型的報人自己。

你看到絕望就會在哀傷中掙扎,你看到希望就會在努力中前行。

媒體人在新聞職業訓練中的跳躍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夠在今天的市場中大顯身手。

移動互聯網重新煥發了媒體人創業的幾個關鍵詞:眼光、胸懷、膽識、智慧、創新。最大的沖擊在於有沒有開放、簡單干淨和戰勝困難的心態。

陳兵,重慶商報社黨委書記、總編輯,一個地道的重慶人,無論外貌還是性情,都顯示著一個重慶人的特色。在都市報的圈子裡,陳兵是一個資深報人,深耕報業已30余年。他1985年3月進入重慶晚報社,從最基層的記者、編輯崗位做起,一直干到副總編輯的位置。2014年3月調到重慶商報社任總編輯。

重慶商報隸屬於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是集團三張都市類報紙之一,也是重慶都市報市場上唯一一份帶“商”字的報紙,其發展也得益於商報特色。與陳總聊商報的發展,聽他介紹商報搭建的18個面向市場的平台,總覺得這哪一個單獨拿出來也得是一個大項目啊:騰訊•大渝網、重慶一百度、掌上車市APP、創客匯創業孵化平台、新財商指數研究院、商小妹購電商平台、數字營銷工作室等等,這麼多項目都在商報旗下,這對於掌舵者的綜合統籌能力、把控方向能力、判斷未來能力都將是極大的考驗,尤其是在目前報業發展大環境下,有可能一子落錯,滿盤皆輸。看來,陳兵的神經足夠堅強。

個性化專業化,都市報你准備好了嗎

記者:最近不時有報紙的壞消息傳出,停刊、停薪等,請問陳總您對此怎麼看?

陳兵:很正常。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好有壞,正是好與壞才能推動發展。所謂壞消息,是以昨天的眼光看,是以傳統的壟斷地位看,如果以今天和明天的視角去看,以市場化角度去看,未必是壞事。市場不是藝術,是殘酷的,物競天擇,優勝劣汰。

記者:重慶的報業市場競爭還是挺激烈的,在您看來,重慶報業是否屬於較成熟的報業市場?有何特征?

陳兵:我個人認為,都市報的發展會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大眾化市民化階段,都市報在這個階段得到了充分發展,並且有成熟的內容模式和盈利模式﹔第二階段是分眾化多元化階段,一些都市報剛剛進入這個階段,而另一些都市報則進入了這個階段的深水期,由於面對不確定性和多樣性的環境,沒有方向,不適應不穩定,沒有探索出滿足用戶需求的競爭規則,沒有成熟的發展模式﹔第三個階段是個性化專業化階段,都市報還沒有准備好。

從大眾化市民化階段看,都市報市場早已是成熟的,這些年的競爭一直很激烈甚至從經營上看是殘酷的。但是,如果從分眾化多元化階段看,都市報還遠遠沒有進入成熟期。

記者:有觀點說,報紙頻繁改版說明已無其他對策應對新媒體。您認同嗎?

陳兵:頻繁改版說明沒有想好要達到什麼目標,以此對抗新媒體更是沒有找准對手,報紙真正的對手,是還沒有轉型的報人自己。但改版是必要的,是大眾化向分眾化的轉型,是報紙特色化戰略的一部分,不過要保持清醒,改版不能解決報業的主要問題。

記者:我國報業發展不均衡,一二線城市的報業基本都在轉戰移動互聯網,但一些三四線城市的報業還在深耕報紙主業,且效果不錯。未來這些三四線城市會和一二線城市的報業市場經歷一樣的發展階段和程度嗎?

陳兵:我覺得大部分三四線城市的報業會和一二線城市的報業市場經歷一樣的發展階段,在市場大潮中總有一群盲目的追隨者模仿者,但一小部分會在追隨與模仿中結合自身優勢不按常理出牌,走出特色之路。

記者:報業彌漫著一股哀傷,看朋友圈都是如何拯救報業,您認為應該如何拯救報業?

陳兵: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你看到絕望就會在哀傷中掙扎,你看到希望就會在努力中前行。

與移動互聯網的推進賽跑

記者:重慶商報與重慶其他的報紙有所不同,是重慶市場上唯一一張經濟類的都市報,經濟的背景對於報社開展資本方面的工作是否提供了更多便利條件?

陳兵:很多人都問過我——重慶商報有何優勢?我們的優勢就在於一個“商”字。這個“商”,是重慶商報創辦18年來在專業財經領域積累下的強大品牌優勢、資源優勢、平台優勢、團隊優勢,以及衍生出的“創業投資、理財消費”核心集群。

在過去18年,基於“商”這樣一個定位,重慶商報打造出了包括平面、PC、新媒體等在內的一系列強勢財經媒介平台,這些都體現出了重慶商報在商業財經領域積累的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記者:依托於“商”的商報包括兩大核心集群,請您描述一下?

陳兵:以“商”為特色,我們衍生出了兩大核心集群,一個是創業投資集群,就是以創客匯為龍頭,形成一個創業生態系統,這個系統的優勢在於:一是依托商報品牌的公信力和影響力﹔二是做成365天的孵化項目、孵化老板、孵化企業的創業孵化平台﹔三是在創業產業鏈上植入了幾大關鍵點,包括創業項目投資團隊(常駐資金池規模在1億元以上)、創業導師團顧問團、創客新品集市(每月新品發布推廣)、創富俱樂部、創業孵化基地、創投基金、創客商學院、創業政策平台查詢、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推廣平台、年度創客和項目評選等等。

另一個是理財消費集群,是以商小妹購為龍頭,依托生產基地、全國報商聯盟、跨境電商、區縣電商等,形成一個O2O的商品電商系統。這個系統的優勢在於品牌拉動,“商小妹”是重慶商報的一個品牌,我們正著手把它做成著名商標馳名商標,通過與生產基地的合作,選擇具有特色的爆款商品,植入商小妹特供品品牌,推廣銷售、定制旅游等。這個集群中,還包括“我健康”(名醫坐堂、健身圈、養生圈、辣媽育兒圈、微醫生圈、女人圈、優生活圈、我健康社區)等等。

記者:這些集群未來的發展目標是什麼?

陳兵:現在,我們正在進入資本運作階段,一是對核心特色項目進行股權合作,二是對我們的經營公司——匯融集團進行新三板挂牌上市。

記者:作為總編輯,您如何評價現在的重慶商報?

陳兵:重慶商報正在走特色化之路——“商生活”特色內容+相關產品項目為主線的全媒體集群營銷平台。

重慶商報社在去年4月就確定了“項目拉動、資源整合、平台轉型、機制創新”的媒體融合16字方針,通過做項目來進行資源整合、平台轉型、機制創新。從實戰看,有兩個關鍵點,一是選擇項目一定要依托報紙優勢品牌、優勢資源、優勢平台、優勢團隊,通過試水——工作室——公司化來完成﹔二是機制創新很重要,如果項目好、團隊好,機制不好,仍然做不好項目。

一年多來,我們的發展經歷了項目化、平台化、集群化。如果說平台化是一棵棵樹木,項目化是樹上的果實,那麼集群化就是一片片樹群,這些樹群就構成了商報系媒體融合的一大片森林。我們為此在原有基礎上搭建或合作了面向市場的18個項目或平台。

記者:這些項目或平台現在的運營情況怎麼樣?

陳兵:這些項目或平台基本是圍繞著商報的品牌、資源、團隊來做的。具體包括:兩張報紙,一張是突出“商”的重慶商報,一張是首份面向航空機場的臨空都市報。3家網站,包括與騰訊合作的國內第一個商業性城市生活區域門戶網站大渝網,與百度合作的消費生活社區網站重慶一百度,以及自建的圍繞商報系創業投資、教育、健康、養老、電商消費的功能性服務網站商小妹網。

此外,還有一個對城市形象企業形象進行營銷推廣的“渝電影”傳播平台﹔一個依托商報全媒體平台建立的專業市場研究機構“新財商指數研究院”,以打造指數產品、榜單評選、定制類調研、公共事務研究為核心業務,主要產品包括“周末去哪兒——重慶旅游人氣指數榜發布”等,被評為《2013-2014中國報業新媒體創新50強》﹔一個商小妹購電商O2O以及商小妹試試族輔助平台﹔一個365天創業孵化平台“創客匯”以及少年創客培訓中心﹔一個文化創意街區﹔一個“我健康”微信平台,吸引三甲醫院100個權威特色科室加盟,建立了100名專家顧問團,包含名醫坐堂、健身圈、養生圈、辣媽育兒圈、微醫生圈、優生活圈、我健康社區等﹔一個薦股理財的“牛股村”微信平台﹔一個為商會、協會、產業園和展覽業搭建營銷平台的會刊會展讀本等﹔一個面向區縣的城市營銷綜合性全媒體運營平台,包括營銷策劃、資源共享、活動展示。去年9月至12月,開展了“加快五大功能區域建設•全民探尋重慶新名片”大型城市類營銷策劃活動,今年重慶“十大賞花目的地”和“十佳避暑勝地”等大型評選活動正在進行中﹔一個自媒體營銷平台“微客匯”,是集聚重慶微信大號、影響力民間組織機構、圈層大微,以及讀者(用戶)的開放型自媒體聯盟,為客戶提供社交渠道投放平台﹔還有微博微信矩陣、重慶財經新聞手機報等等。

記者:這些項目或平台應該屬於跨界發展吧。

陳兵:這些項目或平台,我不認為是跨界,我覺得媒體做項目做平台,最好是做與自己的品牌、資源、團隊密切相關的。

重慶商報在轉型方面,去年是快步走,今年要求快步跑,與傳統媒體的下滑賽跑,與移動互聯網的推進賽跑。報紙內容轉型上,主要突出分眾化(突出一個“商”——創業投資理財消費)、互動化(新聞與受眾互動,特色項目與用戶互動)、視覺化(辦一張新型視覺報紙)﹔職能部門向高效、一站式服務轉型﹔經營轉型是利用品牌、資源、平台、團隊做特色項目。

思維方式的觸類旁通是報人的優勢

記者:互聯網金融是現在很熱的一個領域,請問商報計劃進入這一領域嗎?“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您認同這一說法嗎?

陳兵:從去年以來,很多報紙都在熱議甚至實踐互聯網金融。我覺得媒體的融合發展是離不開互聯網金融的,這是未來的一個方向。但是,從現階段看,互聯網金融既是一塊香饃饃,更可能是一塊燙手山芋。

我們的想法是找一家互聯網金融方面的專業公司合作,從去年至今與8家這類公司商談P2P合作,從定位、渠道、市場、風險、團隊、成長性、收益等方面進行評估洽談,但最后都沒有下手。為什麼?這裡面魚龍混雜,有一家公司商業計劃書做得很好,但是我們評估的主要指標不行,決定不合作,兩周后這家公司老板就跑路了。這是一個原因。其他比如團隊執行力行不行,這也是一個關鍵,有好的藍圖還得要有能干的人才行。比如成長性怎麼樣?有的現在看發展很好,但未來沒有方向或者方向不對,等等。

互聯網金融這一塊不能湊熱鬧,一定要腳踏實地,否則會一子不當,滿盤皆輸。

基本贊同“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從大方向或者很專業的項目看,比如互聯網金融,完全靠自己做,這個學費交不起,但也不必拘泥於此。媒體人有一個很大的優勢被忽略了,就是思維方式的觸類旁通,媒體人在新聞職業訓練中的跳躍思維和發散思維,都能夠在今天的市場中大顯身手,比如豬八戒網,今年6月中旬又獲得投資26億元,創服務交易平台融資之最,它的創始人朱明躍,過去就是重慶晚報的首席記者,現在不是做得風生水起、熱火朝天?

記者:針對移動互聯終端,報業開發了相應的產品,“兩微一端”等,您如何看待這些產品的前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會雙豐收嗎?

陳兵:不看好現在報業開發的所謂產品。因為很多這類產品仍然是基於大眾化的思維在設計運營,仍然是沒有細分並滿足用戶需求,仍然是沒有真正的互動滿足體驗需求,仍然是自說自唱自吹自擂自我陶醉,你看有幾個雙豐收的?

記者:報業的未來在移動互聯網,對此請問您怎麼看?

陳兵:從目前看,企業的未來都在移動互聯網或者都要借助移動互聯網。但這只是一個大勢,大勢不等於個體的未來,做什麼、怎麼做才是關鍵。

記者:移動互聯世界像個萬花筒,瞬間萬變。報業該如何在這個世界站穩並壯大自己?

陳兵:變,才有機會。一些人擔心產品做強了平台又被替代了怎麼辦?其實,一是時間搶在人先,走在前面了還可以賺錢﹔二是它變你也變,不要怕變化。隻有變,才能以變應萬變。

記者:在您看來,移動互聯網到底給報業帶來了什麼?最大的沖擊在哪裡?

陳兵:如果要說帶來了什麼,我覺得是重新煥發了媒體人創業的這樣幾個關鍵詞:一是眼光,要重新審視方向﹔二是胸懷,要開放合作﹔三是膽識,要有狼性精神﹔四是智慧,要復雜問題簡單化﹔五是創新,要不按常理出牌。最大的沖擊在於有沒有開放、簡單干淨和戰勝困難的心態。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