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青年記者》>>2015年5月下
人民網>>傳媒>>正文

報紙媒體的數據新聞實踐 

秦怡

2015年07月27日13:48  來源:青年記者  手機看新聞

數據新聞,是基於數據的一種新聞呈現形式。目前國內外媒體對數據新聞均有較多嘗試,《華西都市報》於2014年推出數據新聞,並設有“華西數據”題花。本研究通過對《華西都市報》2014年數據新聞的分析,探討目前國內紙媒在數據新聞的實踐方面呈現的特點,並進行反思,提出建議。

研究發現

《華西都市報》數據新聞編輯團隊目前由六位專業制圖人員組成,在校期間主修繪畫、設計等專業。在數據新聞的生產流程中,編輯與制圖人員保持交流,編輯將制圖思想傳遞給制圖人員,制圖人員接收到相關信息后,將數據制作成信息圖表。

本研究基於內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對《華西都市報》2014年運用數據進行的新聞報道進行整合、統計,總計186篇,深入閱讀后有以下發現:

(一)數據新聞提升新聞價值

1.可視化呈現提升新聞的趣味性、可讀性。呈現信息圖表時,《華西都市報》多以“一圖讀懂××”“數據看××”“××大數據”等格式命名,新聞內容以直觀的圖表呈現,提供輕量化的閱讀體驗。

2014年1月19日和20日,《華西都市報》推出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系列報道,回顧2013年各項工作,包括經濟成就、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財政預算、義務教育、民生實事、城鎮建設、兩院報告等方面。可視化的信息圖表中,用標識性很強的圖例代替各項工作,如紙幣圖案指代財政收入,拄著拐杖的老人代表養老事業,諸如此類,受眾可以迅速地通過信息圖表了解新聞的核心內容,高質量的電腦制圖配置文字報道,相較於傳統的純文字報道,趣味性、可讀性更強。

2.數據保証新聞的客觀、精確。數據新聞中數據的來源有官方機構、媒體報道、網絡資源、媒體自採,建立在這些數據上的報道比記者依靠個人經驗進行報道更客觀、精確。

2014年3月18日,《華西都市報》06版有一篇題為《5歲兒子肚子疼 媽媽“憑經驗”開藥》的新聞,一位母親依據朋友的用藥經驗給患腸胃病的兒子服了藥,結果因用藥不當導致孩子關節病變。記者編輯在對這篇新聞進行處理時,除對醫生、家長等多方信源進行採訪外,還依據四川省人民醫院提供的數據制作一張名為“一圖讀懂兒童用藥之困”的信息圖表。該圖表中,四川省兒童因藥物中毒、藥物使用不當導致不良反應或失聰的比例一目了然,兒童用藥安全令人擔憂的現狀不言而喻。這些具體的數據呈現了客觀的現狀,警醒家長用藥安全,產生強烈的傳播效果。

(二)趨勢預測性新聞及數據驅動型新聞出現

在分析大數據時代對新聞行業帶來的影響時,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彭蘭教授提出,未來新聞業務的調整方向之一便是選題轉向趨勢預測性新聞和數據驅動型深度報道。①

依托公開信息,數據新聞可迅速匯聚新聞選題的有效數據,反映事件或現象更全面,報道角度更宏觀。借由數據調查可探究現象背后的原因、邏輯和規律,點明現象的趨勢,形成數據驅動的深度報道。

《華西都市報》2014年的數據新聞中已逐漸使用數據提升新聞深度。6月26日06版對吸毒者年齡的分析,得出吸毒者日趨低齡化的趨勢,並借此探究吸毒低齡化的原因,提醒重視培養青少年正確的價值觀。這類以數據為基礎的趨勢預測性新聞和調查報道,通過對比、統計、關聯、綜述等不同的分析方法分析問題,預測趨勢,調查原因,讓事件及背后的邏輯更加清晰、客觀地呈現。

(三)促成獨家策劃

新聞的新體現在內容的獨家上,在面對同樣的新聞題材時,對數據的挖掘和分析能夠創新報道角度,吸引受眾閱讀。

以十八屆四中全會報道為例,橫向對比《華西都市報》和《成都商報》的專題報道,《華西都市報》運用自己在數據新聞方面的優勢,在內容的獨家性上更勝一籌。四中全會召開期間,兩家報紙都根據全會內容及進程推出了新聞報道,《華西都市報》除關注會議公報內容外,將依法治國的編年表以圖表形式呈現,並對5000多字的全會公報中出現的高頻詞進行梳理,“法治”“依法治國”“法律”等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也成為該篇報道標題制作的依據。《成都商報》當日02版全版刊登了公報內容,版面可讀性不如《華西都市報》,內容的挖掘力度不夠。《華西都市報》用數據梳理會議內容,客觀地傳遞了本次會議的精神,在受眾層面的傳播效果更直接、有效,是對同類型題材新聞報道的創新。

對當下數據新聞的反思

數據新聞的數據大多來源於官方機構,達到74.9%,這也意味著其他數據來源相對較少。官方機構的公開信息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傳達,對受眾而言,是枯燥的,再者,信息公開也並不意味著受眾能夠接受、理解。如何將這些枯燥的數據信息轉化為富有表現力的、通俗易懂的信息圖表,需要採編團隊和制圖人員的通力合作,提升其數據過濾和分析能力是未來數據新聞發展需要突破的問題之一。

需要突破的問題之二在於媒體需要提高從官方機構以外的途徑獲取、挖掘數據的能力。官方機構發布的信息對新聞報道而言是單一的,尤其是時政題材的報道,政府及相關部門的信息公開有時間固定甚至相對滯后的局限。在傳媒市場競爭激烈的當下,媒體應當注重從網絡用戶及公共資源、其他媒體報道中獲取、挖掘數據,在報道時間上搶佔先機,化被動為主動。

在數據新聞的生產流程中,媒體還應當重視篩選過濾數據中的人性化元素,解讀大數據與個人的關聯。在美國,一家名為Narrative的公司,已經開始運用Narrative Science算法利用計算機撰寫新聞報道。②目前國內尚未出現機器生產新聞的現象,但仍給數據新聞探索一個重要的啟示:大數據是公開的資源,任何媒體都享有挖掘和開發的權利。

《華西都市報》2014年的數據新聞集中在政治和經濟兩類題材,這兩類題材的共同之處在於數據大多來自官方機構公開的信息,敘事模式多數為以簡易、輕量的可視化呈現展示政府工作進度、經濟發展狀況。如果不創新敘事方式,不注重挖掘數據中的人性化元素,目前數據新聞的發展將受限。

建 議

(一)利用互聯網拓展數據新聞數據來源及傳播渠道

新型主流媒體應在互聯網思維指導下,以服務用戶為核心,以開放平台為功能轉型。③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UGC早已不是新媒體獨有的內容生產模式,主流媒體在扮演好傳統“把關人”的角色之余,應積極利用互聯網,搜集受眾感興趣的話題,拓展新聞題材及數據來源渠道,促成用戶積極參與,並通過受眾的反饋來修正完善報道,實現UGC與PGC的生態平衡。

英國《衛報》目前已形成互動性很強的開放新聞,所謂開放新聞即新聞發布採用網絡優先的形式,收集受眾意見以此調整紙質版本出現的定稿。《華西都市報》目前開通了微信平台、官方微博、手機客戶端,這些都可以成為媒體報道與受眾意見交流的平台。

(二)在“數據”與“新聞”的博弈中避免本末倒置

數據新聞歸根到底是新聞的一種呈現形式,數據是一種表達。在數據新聞的生產中,數據圖表的制作應以直接、形象地呈現關鍵的新聞要素為宗旨。部分數據圖表有為“數據”而“數據”的問題,制圖過於花哨反而掩蓋了新聞事實。網易《數讀》欄目可以作為紙媒參考的范本,清晰明了又不俗套的餅狀圖、柱狀圖配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表達,一條優秀的數據新聞就產生了。

注釋:

①②彭蘭:《“大數據”時代:新聞業面臨的新震蕩》[J],《編輯之友》,2013年第1期

③石長順 梁媛媛:《互聯網思維下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構》[J],《編輯之友》,2015年第1期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