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導演十慶(中)有張藝謀(左)、田壯壯兩位大牌導演保駕,靠的是二十幾年的友情和信賴。
《王朝的女人·楊貴妃》(以下簡稱《楊貴妃》)這部電影從2009年開始立項,時至今日已經六年有余。從最早由韓國導演郭在容執鏡,到開拍不到一個月后因理念等原因與中方產生分歧,全部班子重新搭建,之后換成了十慶做導演。據了解,導演組最多時曾有張藝謀、田壯壯、姜文等六個導演同時在劇組,這在世界影壇也是不多見的景象。這部命運多舛的電影在六年中到底遭遇了哪些坎坷,本報記者採訪了影片導演十慶和出品方春秋鴻文化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劉岩,聽聽他們來講述“王朝的女人”背后的故事。
● 緣起 ●
英國編劇+韓國導演=楊貴妃?
《楊貴妃》這部電影的緣起有點讓人驚訝,據劉岩表述,一個在陝西住了很久的英國編劇當時由於熱愛唐朝文化,並對楊貴妃有著比較深刻的了解,寫出了這個劇本。當時劉岩剛剛做完吳宇森的《赤壁》,但他從市場上考慮到此類古裝動作大片可能會在國內出現些審美疲勞,好在《楊貴妃》中的主線是愛情,但這個劇本和國人慣常對楊貴妃的認識有比較大的偏差,“並不是說不好,而是他想以歌劇的形式來表現,完全是一個西方人的視角,所以最后大家沒談攏,這個事情就停滯了”。回想2009年,當時還是國內電影市場的古裝大片熱,誰也想不到如今這股熱潮已漸漸退卻,十慶直言:“所以說劉岩的膽子大嘛!”
之后劉岩割舍不下這份感情,他去了和中國文化比較接近的日本與韓國去找投資方,“這樣一個大制作,對於當時的中國市場來說還是很難收回成本的”。因為《楊貴妃》的重點在愛情,因此最先獲得推薦的《我的野蠻女友》的導演郭在容並沒有受到中方太多的非議。當時的劇本已經由中國編劇重新改好,郭在容不但憑借關系引入了日本投資方,還推薦了演員小栗旬,就此中日韓三方的合作開始。
● 夭折 ●
“盛唐拍成清朝,這事就成笑話了”
電影籌備了一年多,於2012年1月電影正式開機,劉岩表示他在開機后的幾天去現場查看,發現與之前約定的拍攝計劃和風格都大相徑庭,“劇組的其他部門包括服裝、武指、攝影都對郭在容意見很大,用他們的話說就是(郭在容)表達很自我,不太尊重歷史。”十慶也幫忙回憶當時的細節,“舉個例子,郭在容當時想拍打麻將,但眾所周知麻將應該是清末的,唐朝是沒有一條龍的”。
就此,劉岩和郭在容提出終止合作,他澄清說:“外界都傳是范冰冰把他炒了,但實際上是我把他炒了。”韓國人走了后,事情還不算完,日方又提出要修改劇本,增加小栗旬的戲,“達不成一致,最后就變成中國人自己的事兒了”。
當時的陣容不但包括小栗旬,尊龍也曾進組,他本是要演唐明皇的,再加上王力宏,這個國際化的陣容即便放到今天也能吸引不少觀眾。但最后的結果是所有的素材全部歸零,都沒有用上,道具全部被扔掉,景也全部扔掉。十慶透露說,“今天來看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如果用他的道具、素材,絕對不是今天能夠呈現給觀眾的”。
但令人不解是,為何如今的版本連這些演員也都被替掉了?十慶解釋說:“這個事跟劇本有直接關系,跟演員沒有關系。原來郭在容版的劇本裡有李白,本來是打算讓王力宏演李白,但如今本子裡連李白的角色都不在了,王力宏就沒了。至於小栗旬,是由於日本投資方有條件,要把他們的演員佔到多大規模,新劇本做不到,也就放棄了。演員的換檔是劇本原因”。
恐怕郭在容版的素材將再也不會重現,幾千萬的投資到最后一個鏡頭都沒有了,劉岩為了滿足本報記者的好奇,簡單談了它的風格,“郭在容看完了尊龍的《末代皇帝》,他就想根據《末代皇帝》的風格來拍。但眾所周知那個電影的基調是很灰暗的,我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不能接受,更不能把盛唐拍成清朝,這事就成笑話了。我跟他個人之間沒有分歧,完全就是藝術認知的不同”。
● 重生 ●
外行導演十慶從“救場”到“接盤”
在劇組停工的時段裡,劉岩的好友十慶到劇組去看他,當時誰也想不到最后將這個項目完成的就是十慶。
十慶本是個商人,他是香港最大的某電訊公司中國區總裁,但他跟圈內的不少電影人都有往來。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他就曾與張藝謀合作過《代號美洲豹》,當時十慶為該片打造了劇本。劉岩找到十慶的本意是希望他能幫忙修改一下劇本,“他二十多歲就開始寫劇本,在文字感覺方面的造詣還是很深的,圈裡人都認同他。但本子改到一定程度再不好改了,我說要不然你干脆重新幫我寫一遍,他說沒時間,我說那好我等你。所以劇組停工半年多,都是在等新的劇本。”
“寫好以后他給我和一些朋友都看了。一天姜文給我打電話,說這個劇本讓他汗顏。因為一個非職業編劇能寫成這樣,你一定要把這部電影拍出來。有一天我突然覺得或許十慶可以試試自己當導演,他說沒干過肯定不行,但我認為他對藝術很有感覺,技術上可以請執行導演來幫著他。他說你給我找的導演我也不認識,工作起來配合不好,找我的朋友來幫忙行嗎?我說行啊你說找誰?他提出田壯壯、張藝謀導演都可以參與。”由於有了國內這些頂尖導演的加持,劉岩也算是放下了心,但對於十慶本人初次做導演,他還是給予一定的認可:“我認為導演這個職業,還是要靠時間來積累,包括導演的藝術感和人生閱歷,沒有積累到一定程度,這是不可能的。這方面沒有神童,我在這個行業也接觸過很多導演,不是說別的導演不好。但從我跟十慶導演的接觸過程當中,能夠看出他內心是有很大格局的人,而且他還有很大的人生閱歷,他的言談舉止處理,可以讓你看出他對人生的態度,他的這種氣質非常適合做導演。加上這個劇本也是他寫的,看到他字裡行間的這些東西,經過幾次接觸,我覺得他比較適合。”
十慶也坦言關於自己來擔任導演這件事確實跟姜文、張藝謀等都商量過,“他們跟我說你應該對這個劇本最熟悉、最了解,最知道你想要表達什麼,你來做導演最合適,之前沒做過,其實都是技術問題。我記得有導演跟我講,在好萊塢,導演連攝影都不管,就要戲。不用擔心,服裝要求是什麼,美術產品要求什麼,天馬行空地想你要什麼去要就行了。就此我也跟劉總談了,他是有經驗的人。這次的預算很大,要做就要做像樣的東西,至少盡可能像樣。最后呈現出來的效果,這一點還是達到了。我記得當時想要個宮殿的柱子,直徑要兩米,高十米。同事們都說,這不可能。要完這個以后,現場沒法拍,會顯得很短粗,任何一個場景裡都會顯得比例不對,但我仍堅持要,后來做到了。”
● 加持 ●
“電影之中拍情字,電影之外是義字”
《楊貴妃》這部片子有張藝謀、田壯壯聯合執導,姜文、李少紅、徐靜蕾、馮小剛、顧長衛等人都先后探過班,甚至有一場戲最多時有六個導演在場。但十慶對此卻沒有過多的驕傲,“那場戲冰冰也在場, 大家在一塊也就是聊天,探班,也是創作、交流,都是因為這個來的。”有人會好奇十慶為何能召集到這麼多國內頂級導演助陣,劉岩解釋說,“他很有人格感染力,因為我這麼大的投資,我一定要找到合適的導演,我看中的是他的才華,他對很多事情的看法跟一般人不一樣。沒有接觸他的人可能無法理解,我花這麼多錢投資還冒險,別人不存在冒險,願意和他交往,我覺得都是很正常的事。”十慶自己則坦言,“我跟大家都是很多年的朋友,當時也很想這部片子能讓年輕觀眾感受到並看到,一個朋友有事情,其他朋友都伸援手(這很正常)。我跟90后小孩接觸很少,不太知道,也許他們現在的生活是這樣的,我聽到不是這樣的。我能感覺到,跟我們那一代人有所不同,電影之中拍情字,電影之外是義字,時間很寶貴,我一直堅持自己的風格,他們肯定知道這個片子出來后不是他們原來的風格,但是這樣來幫,就是義字。”
導演田壯壯在《楊貴妃》首映當日捧場,他對於自己的加盟也給出了解釋:“我真的也挺想問我自己為什麼去的,隻有一個解釋,我跟十慶是太好的朋友了,我在這行不是特別規矩的人,他給我好多幫助,他想拍這部戲,希望我能跟他一起做這件事情,我覺得那就做吧,他后來寫的劇本是真的好啊。”
● 分歧 ●
“不涉及利益,坦誠相待就簡單了”
人一多,自然就會產生分歧,但這次由於都是老友們的加持,電影並沒有重蹈郭在容版覆轍,劉岩表示自己作為一個旁觀者,他覺得工作氣氛特別好,“大家共同來探討,誰說得對就聽誰說。大家都是為了友情來的,都是很坦誠地來做這件事,不涉及利益就比較簡單了,很順利地就拍完了,最后剪成的是一個綜合大家意見的版本。這個事能走到今天,還是靠堅持和互相信任。小范(范冰冰)從一開始就在裡邊,因為我這檔期不固定,她推掉了很多戲和代言。她就是我的一個朋友,要跟我走到底。所以能走到今天我很感謝大家。”
十慶坦言確實也因為不同的看法而與其他導演有過爭執,“吵架、不同的看法,整場戲的走向有時候都會不一樣,會有不同意見,但是最后還是以我為主,最終大家是來幫我的。像最后一場戲的處理,我就跟張藝謀導演處理得不太一樣。但是這種東西特別舒服,如果完全順著一個方向,這事有點怪,不太可能。其實這個爭議不是在現場爭議,劇本一搞完就已經開始了。
我對劇本階段的爭議印象特別深,張藝謀提意見,他看完劇本,覺得很好,也很喜歡、認可,但是體量一看不是兩個小時的片子能裝下來,最起碼得三個小時,才能裝進去,甚至三個半小時。后來他說隻有一個辦法,把枝枝蔓蔓全部砍掉。當時我沒有經驗,想一棵樹沒有枝蔓,不好看。我當時比較固執,我還是要滿拍,就全拍了。最后素材出來足足有六個小時,最后剪到兩小時,本來可以不用浪費那麼多的時間,讓演員經歷那些辛苦,我當時不懂,太固執了。但是他們有經驗,一看劇本就知道得三個小時以上。”
● 未來 ●
“其實我想拍春秋,那個太過癮了”
兜兜轉轉六年過去,《楊貴妃》即將於今日在全國上映,這部大戲終於能讓人一窺真容。但處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暑期檔,劉岩並未有過多的擔心:“因為正好片子在現在做完了,我也不想把它放得太久,這個片子我覺得也適合暑假,畢竟賀歲檔還都是以喜劇片為主。”而作為一個“救火隊員“,當十慶被本報記者問及是否在未來會繼續轉做導演這個身份,他表示,”如果碰到特別合適的劇本,我肯定會願意,因為電影這個東西挺吸引人的。其實我想拍春秋,中國的精神源頭,拍那個太過癮了,沒有任何的束縛和障礙。如果把電影拍好的話,能掌握歷史精髓的東西,像BBC拍過很多類型的片子,特別好,小孩根本不用看書。BBC一拍,十集、五集,一百年歷史就都說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