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懷沒能托住《太平輪》的沉沒,影片雖然口碑好於上一部,但票房卻遭遇慘敗,上映至今,票房僅4000多萬。《太平輪》血本無歸已成定局。吳宇森說:“我的確有些感慨,危難的時候能夠顯示出人的自私和無情,也能凸顯人的同情心。急速變化的社會讓更多的人更加急功近利了,現在的社會變得沒有以前那麼寬容。”吳宇森還說自己不會受《太平輪》票房失利的影響,“我也不失望,不退休,也不會改變我的電影作風。”
在《捉妖記》、《煎餅俠》和《大聖歸來》票房一路高歌猛進之時,吳宇森導演的電影《太平輪·彼岸》顯得尤為悲情,影片7月30日晚6點開始上映,目前票房隻有4000多萬,這個數字顯然無法承載這艘“巨輪”的成本,而圍繞吳宇森導演的堅守與《太平輪》的情懷,各方影人和吳宇森粉絲力挺導演。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吳宇森導演對此表示感謝,而對於影片遭遇的“票房滑鐵盧”,這位年近七旬的導演則堅定地對記者說:“我不會受影響,也不失望,不退休,也不會改變我的作風,電影會越來越多元化,我覺得什麼時代都需要有情義、有情懷的電影。”
“對不起吳導演這份心血之作”
相比於上部,《太平輪(下)》的上映“低調”了很多,首日排片率僅為13%,很多觀眾甚至不知道電影上映的消息,這樣的關注度必然影響影片的票房走向。7月30日晚,看完影片,博納影業總裁於冬即發“朋友圈”指責發行方不作為。於冬說:“由衷敬佩吳導演大情大義的敘事,攝影特效精湛!所有演員都出彩,尤其子怡演得好極了!心情很沉重,不僅是因為劇情,而且為這樣一部大片沒有做好發行而難過,你們發《小時代》那股勁哪兒去了?這種放棄式的裸發實在不能理解!!!為吳宇森難過!”於冬還提出了一個“拯救方案”——把兩集重新剪輯成一集,片名改成《大江大海1949》,爭取在威尼斯電影節展映,讓觀眾對這部戲重建信心。“但是,我的力量救不了……非常非常非常遺憾!這樣的結果實在是我們玩資本這些公司的大敗筆!對不起吳導演這份心血之作!”
之后,王中磊、陸川等陸續在微博上表達了惋惜之情。影片主演黃曉明和佟大為也都於7月30日影片上映之日發微博支持吳宇森導演和《太平輪·彼岸》。
隨后,不少粉絲和媒體也發聲,向吳宇森這位令人尊重的導演致敬,對影片遭受的冷遇大發感慨。而被指責的影片發行方樂視的工作人員則表示,這部片子絕對沒有“裸發”,樂視網CEO賈躍亭也在微博上寄望,“太平輪不沉,好初心與好口碑不沉沒。”
然而,尊重與情懷未能挽救《太平輪·彼岸》,影片雖然口碑好於上一部,但票房卻遭遇慘敗,上映至今,票房僅4000多萬。《太平輪》血本無歸已成定局。
“現在的時代
已經沒有那種情懷”
上映之前有消息說,《太平輪·彼岸》將由徐克導演重新剪輯,而事實上,下部仍是由吳宇森的老搭檔胡大為擔任剪輯。對此,吳宇森導演表示,徐克沒有幫助剪輯,而是提了一些建議,但是他很感謝徐克,“感謝這位老朋友這麼多年沒有忘記我。”
吳宇森介紹說,好萊塢很多大導演,像拍《教父》的科波拉等,在新片拍完后,都會找好友來看看提提意見,他的《太平輪·彼岸》也讓徐克看了,對於如何讓沒看過上部的觀眾能夠在看下部時看懂,不影響劇情,徐克建議是以閃回的形式剪輯。此外,對於太平輪沉沒等重頭戲的后期制作,如果請好萊塢團隊,則意味著更大的資金投入,徐克跟韓國的特效團隊很熟,他為吳宇森介紹了韓國團隊幫忙制作特效,對於老朋友的幫忙,吳宇森深感欣慰。
吳宇森與徐克的情義一直為人津津樂道,吳宇森也表示很懷念兩人合作《英雄本色》的時光,“感覺像是俠客對俠客。”徐克拍過幾部根據金庸小說改編的電影,而喜歡看游俠故事的吳宇森卻從來沒看過金庸小說,“那時徐克家的書架上擺著好多金庸小說和古龍小說,因為那時人們說,誰也無法將金庸小說改編好,所以我想那我也不看了,等以后有時間再看吧。”
現在吳宇森和徐克都在內地發展,吳宇森說兩人一直計劃再合作,他們一直想再拍一部像《英雄本色》那樣情義滿懷的電影,“還在商量中,沒有計劃好是不會拍的,現在的時代,感覺已經沒有那種情懷,很難再有。”
“由於方方面面的原因,
我還是同意這樣分上下部拍了”
《太平輪》的票房不好與電影分成兩部上映有密切關系,當初這一消息剛傳出,即有不少吐槽聲,認為《太平輪》是想掙兩部電影的票房,加上上部裡從始至終未見“太平輪”,使不少想看沉船的觀眾不滿,認為上當了,看了一部加長的預告片,上部票房口碑的失利,直接導致了下部的無力回天。
對此,吳宇森沒有任何抱怨,他希望的是片方不賠錢才好。不過,吳宇森也表示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做出自己想要的導演剪輯版——在吳宇森的設想中,《太平輪》既不拍3D,也不分上下兩部上映,而是拍一部大約3小時的愛情史詩片。吳宇森希望將之拍成《日內瓦醫生》那種,“但是,由於方方面面的原因,我還是同意這樣分上下部拍了。”吳宇森並未說原因是什麼,而人們都知道,最重要的原因無非是“錢”,利益所驅。目前,在國內看大片很難找到2D版本的,而分成兩部上映,掙兩部電影的票房,確實可以分攤成本,但沒想到,這一“算計”導致慘敗,兩部也沒掙回一部的錢。
而對於上映的版本,吳宇森除感謝於冬的發聲和各方支持之外,還坦承后期制作倉促了些,“這樣一部大片隻有兩個半月的時間來做后期,沒有把這個故事講得更順暢一點。”此外,吳宇森認為他的電影注重感情戲,所以不太適合3D,“為什麼觀眾覺得節奏慢?因為我用2D電影的剪輯手法來剪,我希望找到感情點,找到情感的表達,焦點會注意到演員的感情,到動作戲才是3D剪法。” 在吳宇森看來,電影就是導演用攝影機在作畫。作畫就有構圖,而採用3D拍攝的話,每一細節都清楚,那就不是構圖了。
“現在的社會變得沒有以前那麼寬容”
很多人在看電影前,都把《太平輪》想象成中國版《泰坦尼克號》,但事實証明,兩部電影沒有太多相似性。吳宇森向記者透露,一般在拍攝電影前,他都不會去參考別的電影,就怕自己看了后潛移默化會模仿,避免模仿,是他這麼多年拍攝電影十分在意的一點。
《太平輪·彼岸》中尤勇扮演的音樂家吳伯超隻在上船的鏡頭中一閃,這個人物的出場顯得很沒必要。吳宇森導演介紹說,吳伯超是太平輪的罹難者之一,據歷史記載,他曾在太平輪上有過演出,而如果《太平輪》拍攝船上有表演,勢必會讓觀眾聯想到《泰坦尼克號》上音樂家從容演奏的一幕,所以吳宇森就把這段戲放棄了,結果隻拍了吳伯超上船的戲,之后就沒了下文。
而在沉船之后,有人為了求生搶孩子的救生衣,相比於《泰坦尼克號》中人性的光輝,讓人齒寒。對此,吳宇森解釋說,世間萬事變化都會間接或直接影響到作品中,現在的人急功近利很多,這個情節可能是現實對他的觸動。“我的確有些感慨,危難的時候能夠顯示出人的自私和無情,也能凸顯人的同情心。急速變化的社會讓更多的人更加急功近利了,現在的社會變得沒有以前那麼寬容。為什麼我喜歡懷舊?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雖然很艱苦,但人與人之間有一份信任和關愛在。”
“我也不失望,不退休,
也不會改變我的電影作風”
年近七旬的吳宇森以患病之軀,拍著費力不討好的電影,對此,吳宇森說自己覺得很值,因為他當年回國就答應了朋友,要幫助中國的年輕影人,這個承諾他會信守。中國雖然現在大片不討好,但並不意味著中國就不需要大片,沉船戲、災難戲等等很多,如果不嘗試拍,如果不讓中國的年輕影人接觸,就永遠不會拍這種題材。
對於觀眾喜歡看輕鬆的喜劇片,吳宇森也表示理解,但他認為電影應是多元化的,有給人減壓、讓人輕鬆的電影,也應該有有情懷、有思考的電影,“好萊塢和歐洲的電影都很多元化,我們向他們學習,也包括學習這種多元化,不能說一部喜劇火了,就一窩蜂都拍喜劇,每一個人都有感情的,娛樂之外也是要有一種感情來調劑一下。”
具體到自己,吳宇森不認為自己的拍攝手法已經“過時”,不符合現在的電影潮流,“我是個追求完美的人,我的電影要拍得有美學觀,哪怕一杯茶、一朵花、一堆垃圾,我都要拍得美,最重要的,我要拍出人心的美,我知道這個社會有壞人,有很多問題,可是在我自己心目中,我還是寧肯相信好人多,美的東西多,而我要拍的,就是美。我不主張電影為了適應某種固定觀影模式而改變節奏。”吳宇森說,自己不會受《太平輪》票房失利的影響,“我也不失望,不退休,也不會改變我的電影作風。”(記者 肖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