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5年第8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一花一世界——

以《甄嬛傳》為例分析宮斗劇的盛行

李璐煜

2015年08月10日14:35  來源:視聽  手機看新聞

“宮斗劇是指以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為背景,將后宮嬪妃或女官等女性角色作為故事主體,以人物情感糾葛或政治權力傾軋為劇情主線的電視劇集。”①宮斗劇這一劇種最初多由港台拍攝,起源於香港經典劇目《金枝欲孽》,2012年《美人心計》揭開了內地宮斗劇的帷幕,其中歷經“宮”系列、《步步驚心》等多部同類型電視劇,直至《甄嬛傳》的播出將宮斗劇的盛行推至頂峰。相比之前的宮斗劇都熱衷於將穿越這一元素加入其中的特點,《甄嬛傳》卻呈現出了媲美歷史正劇的精良品質,“給后宮戲這一類電視劇創作開掘了文化深度”②,不僅“立意明確、主題鮮明,結構緊湊、線條清晰,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勝”,而且體現出了強烈的批判精神,其對人性的開掘,播出以來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③

一、《甄嬛傳》自身魅力

《甄嬛傳》剛播出不久就被稱之為“后宮版”的《杜拉拉升職記》,二者都是從一開始的較為平凡卻不平庸的女性,歷經大起大落,一步步形成人格的自我完善,最終登上人生巔峰的成功女性形象。就題材而言,《甄嬛傳》選擇為古裝劇,就為收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甄嬛體”這種含蓄委婉的表達方式也為本劇帶來了不容小覷的宣傳效果。

導演鄭曉龍在被問及拍攝《甄嬛傳》的初衷時曾表示:“我希望觀眾能夠通過《甄嬛傳》中悲慘的人物命運感受到強烈的批判精神,不再把陰暗吃人的宮廷當作向往的地方,不再被某些宮廷戲誤導想穿越回到古代。”④宮廷生活浮華奢美,歷來是藝術作品為展開美好情感而喜歡設置的大環境,主角往往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而觀眾很容易產生代入感,產生錯覺,誤以為“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的境遇在主角身上不會出現,《甄嬛傳》雖是以甄嬛為主線,但沒有陷入俗套,較為真實再現了一個后宮生活中光鮮背后的一面,其中的人物成長情節令人唏噓。

(一)懸念

懸念大師希區柯克有一個著名的“定時炸彈”理論:“如果畫面一開始炸彈爆炸了,死了很多人,觀眾不會很驚訝,也沒有什麼感覺,哦,死人了,如果一開始一個人在桌子旁悠閑地坐著,而桌下有一個定時炸彈,那麼觀眾的心就會被緊張起來,時時刻刻想著這顆炸彈。”電視劇用心理學玩弄觀眾焦慮的心理推動劇情發展,一步步揭開謎底——究竟誰是使皇家血脈受損的凶手,好的劇情是讓觀眾猜不到答案,而在逐漸深入劇情的過程中恍然大悟有意外的收獲。

劇中一個值得指出的懸念設置是純元皇后。一個從未露面已故去的角色,佔有巨大的戲份,這在希區柯克的影片中多次出現,《蝴蝶夢》中的前女主人麗貝卡,《精神病患者》中的狂人諾曼•貝茨的母親,都是從未出現,但是卻一直是引領劇情發展的重要線索。這種設置其本身有種戲謔的意味,現世人受制於往生人,卻更顯得后宮生活對人極大的束縛。

(二)性情

《甄嬛傳》原著作者兼編劇流瀲紫在談及寫作初衷時說過:“后宮女子殘留在發黃的史書上的,唯有一個冷冰冰的姓氏或封號。不是賢德就是狠毒,好與壞都到了極點。所以想憑著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靜下心來書寫關於她們的故事。”⑤在劇中的人物性格設置上,角色不分大小都有其閃光點,劇中每一個主要演員都是一個鮮活生動的個體,而非是主角或劇中“主子”的陪襯。出場不久便被賞“一丈紅”賜死的夏冬青,流珠、頌芝、寶娟等小主身邊的服侍丫鬟等角色個性鮮明,並不是一個純跑龍套、說著無用套話的小角色。在人物性格上,避免了好人從頭好到尾,壞人一出場背景音樂都變了的滑稽現象,可惡之人也有其可愛之處,飛揚撥扈的華妃卻是對皇上最為深情的一個,甚至可以說,站在每一個人的立場上,觀眾都不能輕易用絕對的對錯來給人物劃分屬性,從這一點上講,《甄嬛傳》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

(三)細微

相較於那些制作粗糙、情節漏洞百出、槽點較多的同類電視劇,《甄嬛傳》在服飾、禮儀、語言等方面是十分細微講究的。在語言方面,較高的文採性與古裝劇的風格也較為融洽,“私心想著”“也是極好的”等句式成為“甄嬛體”在受眾中的運用,又為電視劇本身加大了宣傳。電視劇中鮮為人知的各種中醫、樂舞、香料知識也足以見識到原著作者的用心和細致,“驚鴻舞”“木薯粉”“夾竹桃”等一系列《甄嬛傳》標志符號都能給觀眾以深刻印象。

二、社會環境

(一) 意識變化

近年來,網絡文學改變成影視作品已經屢見不鮮,“中國新世紀以來網絡文學興起和主流文學衰落是同時發生的,其間既有生產機制的分庭,也有審美原則的抗禮。網絡文學正是一個承載白日夢的巨大容器,一個滿足欲望同時又生產欲望的幻象空間。特別是那些廣為流行的作品,不但投射了當下中國人最核心的欲望和焦慮,更為大量尚處於潛意識狀態的彌散欲望賦形”⑥。

在此情形下,成功學、厚黑學等人文思想,以及近幾年來盛行的心靈雞湯,都曾掀起過大眾追捧的浪潮,《甄嬛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劇中出現了不少被觀眾摘出來廣泛在網絡上出現的句子,例如:“別人幫你,那是情分,不幫你,那是本分。容不容得下是你的氣度,能不能讓你容下是我的本事。”如此種種都可以反映出人們內心世界中意識形態的發展變化。

(二) 電視劇現狀

中國電視劇市場近幾年出現了“翻拍”“雷劇”、以婆媳問題等家長裡短為主要內容的家庭劇、“手撕鬼子”之類匪夷所思的夸張行為設定、主角往往被設置成“瑪麗蘇”屬性等多元現象,加之英美韓劇等國外電視劇的來襲,使得能立得住腳並且受大眾歡迎的國產電視劇並不多見,在這種情形下,《甄嬛傳》這部由網絡小說改編而成,在制作、裝束、語言、禮儀上都較為考究的古裝戲能拔得頭籌也在情理之中。

(三) 女性視角

一直以來,女性在電視劇受眾上都佔有一定的分量,設置在某些情形下是主力軍。《甄嬛傳》從女性角色入手,以女性視角來觀察周圍變化,並以女性的方式來處理解決問題,待人接物、察言觀色都極其細致入微,可以說是一部女性微心理劇。雖然劇中整體脈絡都與皇上密不可分,在大多數時刻皇上這一男性角色決定著眾多女性角色的地位甚至於生死,但是,這一男性角色不再佔據以往電視劇中無法撼動的地位,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種女性與之抗衡的力量。

波伏娃說:“一個女人之為女人,與其說是‘天生’的,不如說是‘形成’的。”⑦《甄嬛傳》中著力表現的就是這樣一種“形成”的過程,每一個女性角色都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發生著不同的變化,甚至可以說,選擇不變的人大多數都沒有在劇中“善終”。中國人喜歡講求中庸,而中庸並不是無為,與中庸最接近的應該是平衡。因為每一刻身邊的事物都在發生變化,要想達到與之前的境遇無過大改變,你就應當主動地去調整自己,來維系整個動態中的平衡。

三、影響力

《甄嬛傳》作為首部在美國主流電視台播出的中國電視劇,無疑証明了本身的作品質量。與國內版本相比,美版劇集由原本的76集縮減為6集,每集90分鐘—120分鐘,減少了人物數量,精簡了人物關系。同時,宮斗戲也不佔據主要篇幅,而以甄嬛和果郡王的一段深宮絕戀作為故事的骨干。雖然被翻譯成英文的台詞語言不會像國內版更具魅力,但在人物服飾及禮儀文化方面,也能給外國觀眾以不同的審美體驗。

無論國內禁“宮斗劇”與否,劇能受歡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觀眾在現實中能找到映射。勾心斗角確實是人們思想意識裡的非正面力量,但是不能因為過程中會有負面能量的侵擾而去拒絕成長,成熟最重要的一條標准應該就是能辨是非、知善惡、明事理,《甄嬛傳》這部劇能夠收到大眾的歡迎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受眾意識的進步,大眾開始關注人性、人心,知微見著。

電視劇總歸是一種藝術樣式,我們都期望它能帶來更好的藝術審美感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大概是宮斗劇能給人們帶來的最大的意義。宮斗劇應勢而生,是時代的產物,故事雖發生在清朝,但又影射了當今職場。宮中六宮粉黛,新人不斷,姹紫嫣紅開遍,然而一花一世界,是她們的世界,又是我們的世界。(作者系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注釋:

①百度百科

②毛佩琦. 不妨“俗得那樣雅”[N]. 人民日報,2011-12-30(24)

③韓業庭,蘇默,唐蓉,王希子. 古裝戲應弘揚主流價值觀——從電視劇《甄嬛傳》說起[N]. 光明日報,2011-12-21(15)

④唐蓉,鄭曉龍. 批判精神是我最希望觀眾讀解到的.

http://culture.gmw.cn/2011-12/21/content_3220259.htm.2013-3-25

⑤王磊. 看甄嬛如何從單純到“復雜”[N]. 文匯報,2012-04-11(09)

⑥孫佳山. 多重視野下的《甄嬛傳》[J]. 文藝理論與批評,2012(4)

⑦西蒙娜·德·波伏娃著,桑竹影、南珊譯. 第二性[M]. 湖南文藝出版社,1986:10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