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幕后推手、不太被觀眾關心的兩位制片人,卻因為暑期檔的票房大賣而“人氣急升”,這兩人就是《捉妖記》的監制江志強和《煎餅俠》的監制陳祉希。其中,陳祉希是位“80后”全才,演員出身,身兼演員、歌手、電視出品人、電影制片人等多重身份。而且,她還是《泰囧》的制片人。一位“80后”,如何能讓兩部電影票房均超過10億,她有什麼獨到的眼光和投資秘訣?前日,陳祉希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
性格不適合做演員 才轉而做了制片人
北青報:從《泰囧》開始,你成功轉型為制片人,當初為何放棄做演員,投資電影?
陳祉希:我從2002年大二開始拍戲,也接拍了一些很不錯的電視劇。那時我總覺得,演員太被動了,很難保住自己的位置,並且是處於被選擇的狀態。實際上,在娛樂圈中有很多的規則,做演員難免會有潛規則這麼一說,但以我的個性,我很難接受這樣的規則存在,更無法去遵循別人給我制定的規則。我的性格更適合做有掌控力的事情,所以就轉到了幕后。我在這份工作中獲得了很多快樂,可以更大化地完善自己對電影的認知以及自己想要實現的夢想。
大家可能覺得,《泰囧》的成功是幸運使然。幸運的成分肯定不可避免,但其實在這之前我已經做了很多的項目,比如電視劇《都是兄弟》、電影《活該你單身》、《邊境風雲》,所以在《泰囧》之前,無論是對電影類型的分析還是對電影投資,我都已有了很多的儲備。
北青報:想要做一個成功的制片人是很難的,但是你在這麼短時間取得這麼好的成績,你認為這與之前你做演員的經歷有關嗎?
陳祉希:跟做演員肯定會有關系的,因為做演員的時候你會積攢一系列資源,當時的投資老板現在變成了合作伙伴,當時做演員的合作伙伴現在成了我投資的影視劇中的演員。拿《泰囧》來舉例,當時認識徐崢就是通過《李衛當官》這部劇,最后成了合作伙伴。
北青報:有人給你冠以最具商業敏銳度的“中小型投資電影市場操盤手”,你怎麼看待這種評價?
陳祉希:我認為我自己身上有敏銳的那個部分,但同時還有幸運的部分。綜合了幸運、直覺還有洞察力以及方向判斷等等因素,逐漸會形成自己對項目判斷的體系。
北青報:作為制片人,你認為自己的優勢是什麼?
陳祉希:自己的氣場會包容所有的人。我經常和朋友說女孩子一定要像水,要繞山而行。對於我而言,這個山就是指男人或者是合作伙伴,不要想說自己也變成一座山去和另一座山磕,因為兩座山的山尖兒是永遠都不能到一起的,那麼就永遠都無法談合作,但如果你是水,那麼就會自動地繞山而行。你會去包容他,那麼就算合作伙伴之間存在一些小問題,如果從情感的角度出發都可以迎刃而解。女性應該是獨立的,應該用自己身上的個人魅力去感動別人。我跟別人談事情的時候一定不帶著敵意、攀比心或者是盛氣凌人的感覺去談。我就是將自己的姿態放低,然后心平氣和地當做朋友去談。
有很多東西都是要看你到底用不用心。我雖然很忙,但是我會在有限的時間內很用心地跟別人交往或者交朋友。不要把錢看得太重,也不要比較誰付出得多。我現在在不斷調整自己的格局,遇到糾結的事情也不要太糾結,一定要學會舍得,但一定要講清楚自己的原則。
投資電影不是賭博
北青報:《泰囧》和《煎餅俠》都票房大賣,也証明了你商業眼光的獨到性,你選擇投資作品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陳祉希:我沒有辦法去判斷什麼樣的電影一定會成功,但我會判斷什麼樣的電影是一定不會好。有人給我推薦一些項目,我自己感覺就不好,那就通不過了,但是有些項目看似沒有什麼問題,但又沒有什麼亮點,這個項目你就要琢磨需要從哪方面改才會好。其實一個好的項目,劇本夠好,導演夠好,投資方合適的話,一定會請到好的演員,然后就會想要找到好的制作團隊,到后期你的宣傳和發行,你的合作伙伴選得沒有錯的話,這個項目就不會有不成功的道理。
雖然你不能夠預測到這樣的項目會進展到什麼樣的程度,但是最起碼你會確保這個項目不會賠錢。我覺得這個是可以判斷出來的,所以說有些人說,“投電影就是一場賭博,你根本無法判斷”,我覺得這個是沒有根據的,雖然存在少部分黑馬,但大方向是不會改變的。分析類型、演員陣容、宣傳指數,你就可以大致了解到一個電影大概會分到多少票房。
北青報:你投資的電影,基本都是中小型電影,你會去嘗試投資大制作嗎?
陳祉希:這要看劇本,如果說你的劇本給我的感覺是四兩撥千斤的,那我會選擇做這種以小博大的中小型電影,但是隨著不斷的合作,一些新銳導演的想法會更加成熟。他們可能就不再滿足於中小型電影,他們可能會嘗試去拍攝質量更好、質感更高的真正的大電影去充實他們的導演夢。隨著這種想法的出現,我們也會隨之加大我們的制作和投資。
北青報:與江志強相比,你覺得你們的投資眼光與他們這些老牌制片人有什麼不同嗎?
陳祉希:老牌的制片人會有他們自己的資源,自己的體系和人脈,還有他們豐富的經驗。我們隻能說在目前階段去盡自己最大可能做到四兩撥千斤。我們也會制作精良的電影,跨出自己的第一步。但是相較於老牌的制片人以及所合作的導演,我們畢竟年輕。我們的一些想法、思路和理念可能不被老牌制片人或者導演們接受,所以跟新銳導演合作對我們而言的優勢就是,我們之間可以有商有量,我們可以非常直白地講自己的想法,與他們溝通,大家有問題就會一起來探討。
時代變了,並不是說老牌的制片人和導演就落伍了,隻能說這個領域需要更多新鮮的血液去填充了,不可能永遠讓60年代出生的人主導市場,不能永遠停滯不前。如果到下一個時代還是這樣的格局,那這個領域就永遠不會進步甚至會倒退,每一個時代都應該存在一個主流去佔領市場。
做項目賭的是人
北青報:很多人都說你眼光獨到,《泰囧》、《邊境風雲》、《分手大師》、《煎餅俠》的成功,也印証了你的商業眼光,你選片的標准是什麼?
陳祉希:首先,我選片就是按照自己喜歡的風格,把自己變成真正的觀眾。我常覺得自己有一個屌絲心態,按照這樣的心態去看喜不喜歡這樣的一個故事,這樣的故事會不會讓我開心,以及我會想象未來它變成影像會是一個什麼樣子﹔第二,我合作過的導演都很有才華,他們在做劇本時都很有自己的想法﹔第三,他們都具備普世價值觀,所以他們做出來的電影肯定是大家喜歡的,願意去看的。
北青報:你合作的都是徐崢、大鵬這些新導演,你是怎麼看待他們這些“績優股”的?
陳祉希:所有人都問我為什麼要不停地挖掘新銳導演,我一直跟大家開玩笑說因為老導演也不會跟我合作,因為我太年輕,也沒有資歷和經驗,沒有機會有一個項目可以跟老導演合作。對於我來說,跟新人導演和同齡人溝通成本更低,更容易對一個項目跟大家討論和分析,最后共同給出建議讓項目往一個良性方向去發展。從我自身來講,和他們合作我的投資風險會變小,因為他們本身就是明星,跟他們合作除了電影的制作難度增加外,其他的一些因素就會變得相對容易些,有保險系數。
我常常說做項目賭的是人,所以在我看過《泰囧》后,認為它是非常好的題材,徐崢和王寶強在裡面有很出色的表演,加上黃渤肯定對電影市場會有很大的沖擊。三人的組合會產生很強的化學反應,所以我才會不遺余力、非常堅定地做了《泰囧》這個項目。
北青報:你覺得《煎餅俠》有可能沖破《泰囧》的票房紀錄嗎?
陳祉希:我沒有任何野心。我覺得不能把《泰囧》作為標准,做好眼前的電影就已經很好了,因為時間和背景包括很多的因素都發生了改變。你把當時拍《泰囧》的錢拿來現在拍,拍不出同樣質量的電影了。作為同類電影,我沒有辦法去比較,但是我可以做到問心無愧。(記者 肖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