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新華日報社永久收藏巨幅主題性版畫《勝利的那一天》

2015年08月12日08:15  來源:揚子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新華日報》永久收藏《勝利的那一天》

  版畫《勝利的那一天》

  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周躍敏社長(右)接受陳超的捐贈。

  一縷穿過雲層的陽光下,三隻和平鴿翩翩飛舞。巨幅主題性版畫《勝利的那一天》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為時間背景,以當天《新華日報》等媒體刊登這條激動人心消息的版面為主調,以厚重深沉的色調,聚焦抗戰勝利那一天中華民族“悲欣交集的面孔”。昨天,著名版畫家、魯迅版畫獎獲得者陳超先生,將這幅歷時半年創作的版畫作品捐贈給新華日報社永久收藏。

  《新華日報》與版畫有著深厚淵源。史料表明,《新華日報》是中國近代報業史上第一張開辟“木刻陣線”的報紙,一大批響應魯迅倡導“新興木刻運動”的版畫家在該報“木刻陣線”專版上發表作品,宣傳抗戰,激揚斗志。在照片和影像極其匱乏的烽火歲月裡,《新華日報》大量選用主題鮮明、生動活潑的版畫,和犀利的文字作品一道,對激勵民族解放的信心,鼓舞激昂抗戰的斗志,起到了非同凡響的作用,毛澤東同志稱《新華日報》為抗戰的“一方面軍”。在昨天的捐贈儀式上,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董事長周躍敏深有感觸地說,“版畫是《新華日報》歷史的一部分,同樣也可以說,《新華日報》也承載了中國新興木刻史的一部分,在中國現代版畫的發展史上,《新華日報》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對於《新華日報》與版畫的歷史,中國國家畫院版畫院副院長、清華美院教授代大權做過專門的研究,他說,“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新華日報》都發揮了旗幟和號角的作用。一大批優秀版畫家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創作呼喚黎明的版畫,在《新華日報》上發表,解放南京的《新華日報》號外特刊頭版上,發表的就是蔡若虹先生的《一帆風順》版畫。”中國美協版畫藝術委員會主任姜陸告訴記者,在中國現代版畫發展進程中,從《新華日報》走出了一批在中國現代版畫乃至中國現代美術史上卓有成就和影響力的版畫大家,王琦、彥涵、陳煙橋、張望、李少言、李煥民、劉峴、鄒雅、林軍、張新予、程勉、陳汝勤等版畫藝術家,都曾於不同時期在《新華日報》任職,他們既是《新華日報》美編工作的開拓者和參與者,同時也是各個時期對中國現代版畫事業發展的重要貢獻者和領導者。

  陳超此次創作的《勝利的那一天》版畫隻有12幅,已成絕版。他捐贈給新華日報社的,是其中的第一幅,“希望能藉此表達對新華日報版畫史的紀念,”陳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抗戰勝利70周年,大家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紀念這一偉大的日子,我希望能找到一個不一樣的角度,給人以直抵內心的震撼。”在新華報業集團名家工作室創作期間,陳超通過對《新華日報》歷史的了解,萌生出了以報紙版面為創作內容的想法。他說,“這半年來,我有幸翻閱了從1938年《新華日報》創刊至今的上萬份報紙,在這些報紙中,希望能找到歷史脈絡,就是新華日報和木刻版畫之間的淵源到底在哪裡。”正是基於這種想法,陳超終於找到了創作靈感,“聚焦抗戰勝利這個特殊的時間點,將各個報紙的版面集中起來加以呈現,有厚重的歷史感,效果非常震撼。其中,《新華日報》這張號外的版面是最大亮點。”陳超介紹說,“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包括毛澤東當年的題詞,都是在《新華日報》上發表的。今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中國所有報紙,唯一能完成我這幅作品構想的隻有《新華日報》。”

  新華日報社總編輯劉守華在捐贈儀式上說,“抗戰版畫通過新華日報這一傳統載體,變成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斗武器’。《新華日報》1945年8月16日的版面是中華民族一張‘悲欣交集的面孔’,這張‘面孔’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被一位藝術家呈現在我們面前。從這幅作品中,每個人都能看到民族的新生,感受到歷史分量。”

  今天,版畫在新華日報社的傳承仍在延續。今年5月,由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和中國美協版畫藝委會共同主辦的“叩版春秋·50后中國版畫家提名展”亮相新華全媒體藝術館,21位“50后”知名版畫藝術家的42幅優秀作品集中亮相,展現出中國當代版畫家們的藝術創作水平和整體風貌。對此,周躍敏說,“這是歷史的傳承,更是文化的傳承。對版畫的關注與提倡,體現了我們這份報紙的文化擔當,這說明新華日報不僅僅是一家新聞媒體,更是一個文化平台,承載著追求精神力量的社會責任。”董 晨 傅秋源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