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暑期檔,真的可以稱作“口碑大排檔”。《捉妖記》《煎餅俠》《大聖歸來》還在大銀幕上發揮余熱,昨天又來“收割好評”的新選手,沒錯兒,就是《滾蛋吧!腫瘤君》!該片根據已故80后漫畫家熊頓的抗癌故事改編。雖然在戲裡和戲外,熊頓都已經離開人世,但是,《滾蛋吧!腫瘤君》“有點讓你笑到哭又不狗血的”正能量電影。
若不是江志強那麼仗義,《滾蛋吧!腫瘤君》可能很久才見
導演韓延的上部大銀幕作品是《第一次》,以新導演的表現來看,那部純愛戲的市場成績確實值得點贊。而《第一次》的出品人是安樂影業的江志強,《捉妖記》也是這位江老板投資制作的。
《第一次》后,韓延原本要拍的電影是一部民國黑幫片,投資人也是江老板。那部戲已經籌備兩個多月,劇組建好,外景也搭得七七八八,說白了,真金白銀已經花出去不少。然后,韓延和白百何看到了《滾蛋吧!腫瘤君》的劇本,兩人恨不得立刻做這部戲。但是,那部黑幫片明明已是箭在弦上……江志強知道后,竟然決定按下這支箭,轉而把《滾蛋吧!腫瘤君》的制作提前。“如果我現在攔著你們(不拍《滾蛋吧!腫瘤君》),你們心裡邊總是感覺放了一個東西……”韓延如是回憶江老板當初的解釋。此前為黑幫片搭好的外景拆掉了。投資人大手筆的支持,作為導演的韓延坦言壓力很大,“我覺得這麼做真的挺任性”。
戲裡的熊頓那麼瘋癲,導演啊,你有沒有改編太過?
老板鼎力相助,韓延到底要怎麼拍?韓國純愛片的那種“從頭到尾虐你哭瞎”的范兒?韓延透露,《滾蛋吧!腫瘤君》最初確實存在過一版“很沉重的劇本”。后來,80后女編劇袁媛接手,《滾蛋吧!腫瘤君》才有如今的喜劇樣貌。
《滾蛋吧!腫瘤君》中的熊頓,“有點傻樂,時而犯二”,即便知道自己罹患癌症,看起來依舊沒心沒肺地瘋玩。“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我看過熊頓生前的視頻,她真實的表現比白百何的表演還要夸張。”面對記者的質疑,韓延如是回答。雖然熊頓生前就曾表露過想改編自己的“抗癌漫畫”,但是,韓延接手這個項目時,熊頓已經離世。此前跟進過《滾蛋吧!腫瘤君》的工作人員,拍攝過一些和熊頓見面聚會的視頻。“我看(視頻)的時候,她(熊頓)已經病得很重,但是你根本看不出這是個病人,她的狀態好像打了雞血一樣”,這是韓延看到那些視頻的最直觀感受,“熊頓對自己的評價也是‘表演型(人格)’更多,她在人前,永遠不會表現出悲傷。”
至於為何不引導白百何演得更像原型,“因為熊頓的個性太典型了,典型到了大家難以接受的程度,就是說你自己不看那個視頻,你不相信這個女孩真的這樣”。
“媽,我再也不會疼了,我想睡會兒……”這真的是熊頓離世前的話
《滾蛋吧!腫瘤君》雖然笑點頗多,不過,淚點也是一樣都不少。戲裡,熊頓離世前,在病床上和媽媽說的最后的話是“媽,我再也不會疼了,我想睡會兒……”這句話絕對成為此片最厲害的催淚彈之一。
韓延透露,這句話真的是熊頓生前所說的最后一句話。這場戲實拍時,白百何的情緒已然失控,上面那句簡單的台詞,她連拍數條都說不完整,“她投入角色太深了”。韓延曾經想過“這個版本實在拍不了就算了”,最終,白百何成功完成這一段的表演。現在,我們也在片中看到了這句真正屬於熊頓的台詞。
不過,《滾蛋吧!腫瘤君》的結尾,熊頓追悼會上放映了一段“熊頓生前錄制的告別視頻”。這個段落確是韓延和編劇的設計,“熊頓有很多的粉絲和書迷,我還是想給大家一個盡量完整的交代。”相信電影的這個特別結尾會讓很多書迷流淚。
■導演有話說
只是個抗癌電影?
導演: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腫瘤君”需要去對抗
《滾蛋吧!腫瘤君》雖然講了一個癌症病人的故事,但是,韓延坦白,自己作為主創並未去過腫瘤醫院體驗生活,“我不敢直接接觸病人,萬一我們去採訪,導致病人情緒激動或者有什麼問題,誰也沒法負責啊”。不過,這部電影的拍攝中,有腫瘤專家全程做顧問,來保証情節符合醫學上的真實。
韓延並未在戲中設計太多和治療有關的情節,在他看來,所謂“腫瘤君”更像是“每個人人生中的最大的挫折,不一定要告別這個世界”。作為導演的韓延,他對觀眾的某個期待是“通過這部戲看到一個人如何去度過自己最大的挫折”。
改編熊頓的故事,最大的挑戰其實不在戲裡,而是在戲外。《滾蛋吧!腫瘤君》上映后,主創和片方可能會面臨一種聲音:“這是在消費熊頓嗎?”韓延坦言,自己也有類似的擔心,因此,他們也很小心地拿捏電影宣傳的調性。
《滾蛋吧!腫瘤君》的出品方購買故事版權時,曾付給熊頓父母一筆版權費,但是,熊頓父母並沒有接受,他們堅持讓出品方把錢捐給“熊頓公益基金”。韓延透露,電影的部分票房會捐給基金。“這些真實發生的事,你看著好像是拍電影編出來的,但是,就是真實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