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破風》上映一周票房過億 為中國體育電影"破風"

2015年08月18日07:37  來源:長沙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破風》為中國體育電影“破風”

  《破風》劇照

  《破風》海報

  在上映一周后,《破風》的票房終於破億。盡管相比於上映首日票房就破億的《捉妖記》和《煎餅俠》而言,它不那麼顯眼,但在國產體育題材影片中已是佼佼者。

  觀眾被電影傳遞的價值觀觸動

  《破風》是由香港導演林超賢拍攝的運動題材影片,講述一群年輕熱血的天才騎手,在一路征戰的自行車賽事中,面對親情、友情、愛情的抉擇和成長。“騎車就像人生,最難的是爬坡,不進則退。”這部電影成為林超賢的心境寫照。從構思到上映,花了他14年時間。

  破風手,高速騎行比賽中的奉獻型車手,在賽道中抵擋風阻,讓沖線手將體力保留至終點線前的沖刺。沖線手,最后集榮譽和關注於一身的贏家。因而,“破風”是為他人作嫁衣裳之舉。這部影片用時尚運動“包裝”了集體主義這個最傳統價值觀,引發人們共鳴。在聚集了較多高觀影水准影迷的豆瓣網和時光網上,該片評分分別達到了7.5分和7.2分。

  美國作家塞繆爾·厄爾曼曾寫下一段小詩來描述青春:“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態﹔青春不是粉面、紅唇、柔膝,而是堅強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炙熱的戀情﹔青春是生命深處的自在涌流。”

  剛從電影院走出來的林皓鈺,想起了這段詩歌,他被這部電影傳遞的價值觀深深觸動:“電影所傳遞的精神,除了最凡常的永不放棄外,更重要的是通過集體去檢視個人心靈的黑暗面與不足。”這部影片讓更多年輕人關注到其精神內核——集體主義和奉獻精神。當個人既能與集體價值相配合,又能保持相對獨立的思考,便是一種自我實現。

  “傳統文化和精神應在當代社會加以繼承,這樣弘揚正能量的作品應該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支持。”90后紀錄片導演楊寶磊說。

  中國體育題材電影僅約100部

  體育題材電影在全球一直擁有廣闊的市場,而且這一類型往往佳片頻出,業界甚至有著“運動無爛片”的說法。《百萬美元寶貝》《一球成名》《我愛貝克漢姆》等體育題材電影獲得了商業價值和藝術價值的雙豐收。

  然而中國電影誕生至今,能稱得上體育題材電影的僅約100部,精品更是微乎其微。許多人對於此類電影的記憶甚至還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的《女籃五號》《沙鷗》等。

  文藝評論人石述思表示,歐美體育電影發達,其成功基石是每一項運動背后數以千萬計的擁躉。一個以體育運動作為周末活動的家庭,自然而然就是體育電影的目標受眾。反觀國內,說“體育是我們的生活方式”為時尚早。

  楊寶磊認為,中國電影普遍注重影片中的娛樂精神,不少影片隻強調大制作,一味地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和快感,而忽略了電影業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電影作為大眾的一種文化產品形態,娛樂性是其重要功能之一,對於娛樂性的追求無可厚非,但是作為獨特精神產品的電影,還應追求其社會價值。”

  隨著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又一波體育熱的東風已經吹到了中國,內地電影人或該考慮如何借著這次東風揚帆起航了。(任沁沁 李思思 朱恩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