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何東平:光明日報社以用戶為本 讓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水乳交融

2015年08月19日14:11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光明日報社總編輯何東平

人民網深圳8月19日電 由人民日報社與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政府聯合主辦的2015媒體融合發展論壇在深圳舉行,相關部委和各級宣傳主管部門領導、中央和地方主流媒體代表、知名專家學者、科技企業負責人、資本市場實力企業家齊聚論壇,共商媒體融合大計。

以下是光明日報社總編輯何東平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行,各位新老朋友,當我們信息傳播的“光與電”和“數與網”中,越來越游刃有余的時候,突然一夜之間“芯與屏”已經深入到我們的生活,影響了我們對外部世界的感知、判斷,就在這個時候,我們這個會場上的信息,已經在萬裡之遙被點擊,被分享,被談論,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不管是媒體融合的頂層設計者,還是管理者,還是新媒體技術的開發者、運營商,或者是報紙、通訊社、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從業人員,都感受到了新媒體挾風帶雨席卷而來的強大市場,以及由此產生的無限廣闊的變革空間,人民日報社、深圳市委、深圳市政府主辦的這次大會,是對媒體融合發展一年來成果的梳理,是與媒體融合相連接的不同行業間的智慧碰撞,對於我們更好的把握時代脈搏、拓寬思路,找准路徑,建設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各類、各級新型媒體意義十分重大。現在我結合我們報社的媒體融合實踐,和大家分享幾個觀點的做法,有三點

第一,深入辯証的思考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關系。新媒體的傳播廣度、力度毋庸置疑,就在一周前的8月12日,深圳的騰訊發布的今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微信及其海外版的月活躍用戶已突破6億,這是非常驚人的數字,就連作為傳統媒體從業者的我們,大多數時間也是通過微信等新媒體來獲取和分享信息,應該說這種媒體的快速的變革,業態的調整,是劃時代的,這時刻的改變著傳媒業的格局。

與此同時,我也想講兩個事例,一個是我們通過對本報讀者群的研究發現,知識水平較高的讀者,和年齡偏大的讀者,仍然保留著紙質閱讀的習慣,有意思的是相當一部分人還習慣於從報紙,而不是從微博、微信上,了解各個領域,包括把新媒體也看成一個客觀的了解對象,願意在紙介上看新媒體的有關信息,所以新媒體也成為我們光明日報的報道對象。二是我們光明日報的發行量,近五年連續保持10萬份以上的增長,今年發行量81萬份,受眾力量逐漸擴大,影響力逐漸提升。

與全社會讀報人口數量下降大趨勢相比,這是大趨勢中的小趨勢,這需要我們重新思考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間的關系,是此消彼漲,零和博弈,還是此漲彼漲,合作共贏?

我們認為紙制媒體因為專業、權威、深度和可回顧性,不僅具有不可代表性,而且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我們沒有理由現在就放棄紙制媒體,我們也要看到新媒體、新傳播技術提供了靈活多樣的傳播技術和傳播渠道,為越來越多的受眾,特別是年輕受眾所需要,紙制媒體的受眾本身也在變化,越來越強烈的產生互動交流的需求,這是傳統媒體無法提供的從這個角度講,紙制媒體和新媒體有機融合,將使受眾在獲取新聞的速度、數量和質量上實現動態平衡,融合之后的紙制媒體,將成為網上海量信息的導航儀,為受眾提供最重要、最精華、最可信的閱讀引導,並為新媒體提供源源不斷、高質量的新聞產品和思想根源,紙制媒體也將運用新媒體互動便捷、閱讀靈活、傳播快速等優勢,借船出海,造船出海,獲得更大的關注度,進一步增強輿論引導能力。在中宣部的指導下,光明日報參與主辦的“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就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有機融合的積極嘗試,我們在論壇舉辦之前,先在報紙上刊登演講消息和演講人的背景注釋,演講過程中,光明網全場直播,場外觀眾通過光明日報官方論壇進行提問,參與互動。演講以后,報紙上刊登演講精華,供讀者深入閱讀收藏,讀者還可以通過掃描報紙上的二維碼,進入光明網頁面獲得鮮活的臨場感受,據統計每一場活動都有300余萬網友觀看直播,20余萬網友通過微信、論壇參與互動,極大的增強了高雅的、極大增強了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力和引導力。

數字印証了媒體融合方向的正確性,我們相信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完全可能此漲彼消,合作共贏,共同為受眾提供完整、精彩的新聞信息服務,隻要堅定信念、深入拓展,持續發力,媒體融合將產生難以想象的爆發力,帶給我們前所未有的從業經驗。

第二,通過觀念轉變和流程再造,讓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水乳交融,我們借鑒學者和媒體從業者的觀點,在實踐中引入了融媒體概念,剛才我聽到楊社長在講話中也引入了融媒體的概念,這表明我們的態度,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不是單兵作戰,不是生命嫁接,不是此消彼漲,不是激烈性的結合,是化學反應,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策應,渾然天成,這個過程是天然的,涉及的內容包括理念、流程、產品、隊伍、渠道、市場,但是轉型機制稍縱即逝,我們要下定決心,抓住這個機會,盡快讓報紙成為有高度融合度,具有真正強大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興主流媒體。

2014年10月份我們成立融媒體中心,以中心為依托,逐步建立包括報紙、網站、移動互聯網產品、社交媒體平台、樓宇信息屏在內的多載體、多層次傳播報道體系,在重大報道中,我們嘗試實現了網站滾動播報、社交媒體同步直播,視頻節目跟蹤解讀,紙制媒體縱深報道這樣一種立體化的報道。2014年11月舉行的烏鎮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就是我們一次融媒體的演練,我們改變以傳統報紙版面為主導的採編方式,設計24小時全天候生產融媒體的採編流程,前方記者將採集到的信息第一時間發回,后方編輯及時聯系前方記者指導其對相關內容進行加工,網站、微博等新媒體編輯將其編輯制作成適合該平台發布的內容,報紙版面編輯晚上根據需要選擇特刊的內容,所以我們看到線上線下在內容、形式、風格等方面完全不同的融媒體新聞傳播體系。與融媒體中心同時成立的還有報紙的融媒體版,每周出版一期,反映各新聞單位在媒體融合工作中的最新做法和經驗,為推動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提供參照。我們組成媒體融合發展專題調研組,對各媒體在融合發展中的理念、做法、難點和未來趨勢進行調研,今年6月起,融媒體版連續整版篇幅推出媒體融合發展系列調研報告。

第三,以用戶為本,增強用戶體驗,互聯網+時代,用戶體驗為王,已經是業界共識,一款產品的用戶體驗是流暢的、明快的、愉悅的,還是滯澀的、沉悶的、無趣的,直接決定了產品的成敗。傳統媒體涉足“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尤其要適應移動化傳播的需要,在語言風格、推進速度、視覺呈現、互動分享等方面,帶給用戶良好的體驗,今年兩會期間,光明日報融媒體中心設計的卡通人物小明,出現在報紙的重要欄目和新媒體產品中,帶領用戶一起讀圖解、看視頻、聽講解,小明的名字,就取自光明日報的明,是參加工作兩三年的青年知識分子熱情樂觀關心祖國的興盛和社會的發展,為了進一步強化用戶的體驗,我們還為小明配上了語音和動態效果。

今年9月份,我們的小明將帶領用戶到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場上帶領大家觀看,我們在兩會期間推出的《炫融特刊》,由於流暢的交互式體驗和適合轉發的特性,在微信朋友圈形成刷屏式的傳播效應,單期視頻轉發量在百萬次左右。

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閱讀呈現碎片化,在最短的時間裡面,找到用戶想讀的內容,是提升產品使用體驗的重要途徑。光明都市傳媒,採用全新的組網技術,通過后台可以遠程精確控制每一塊屏幕的播放內容,在這個基礎上,推出全新的廣告方式,叫做廣告零售,廣告可選擇的最小活動單元是一個屏幕,將有效的拓展潛在的客戶群。總之,面對日益變化的信息技術,我們還要不斷的探索創新,還要不斷的更新觀念,我們光明日報同仁有一句話,不要問融媒體能做什麼,而要問融媒體暫時不能做什麼,努力去做,媒體融合前路光明。謝謝大家。

(責編:吳亞雄、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