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中國報業》>>2015年8月上
人民網>>傳媒>>正文

欄目策劃引領創新報道模式

白永林

2015年08月21日13:41  來源:中國報業  手機看新聞

[摘要]榆林日報以欄目策劃為引領,以評論和深度報道為抓手,推出了大量集政策性、新聞性、思想性於一體的精品佳作,既把握了主動權、主導權,又體現了黨報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關鍵詞]欄目設置 專題策劃 深度報道

地市黨報的權威性和引導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欄目設置和報道深度。欄目設置體現報紙的精神和宗旨,在新媒體時代,這種精神和宗旨越來越需要深度報道來支撐。

2014年以來,陝西榆林日報社以欄目策劃為引領,以評論和深度報道為抓手,緊緊圍繞經濟社會建設和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舉全社之力,推出了大量集政策性、新聞性、思想性於一體的精品佳作,把握了輿論引導的主動權,體現了黨報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頂天”與“立地”結合

地市黨報設置欄目要堅持“頂天立地”的原則。所謂“頂天”,就是要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搞好宣傳報道。所謂“立地”,就是要同全市百姓同呼吸共命運,反映社情民意。依據這一原則,欄目設置要把黨的意志和人民群眾的心聲有機結合起來,既把握原則性,又體現鮮活性。

2014年,為了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榆林日報開設了“十八屆三中全會深度解讀”“學習貫徹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中央一號文件解讀”等欄目,全面、准確、系統地宣傳新時期黨的政策舉措。

同時,圍繞市委市政府重要政務開展宣傳報道工作。榆林市委三屆三次全會后,榆林日報除規定動作外,推出“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穩中求進統籌發展”“從干部抓起 從作風抓起”等系列評論文章,為全市各項工作的推進提供輿論支持。

地方兩會如何報道,是地方黨報每年要面對的問題。2015年市兩會期間,榆林日報精心策劃,設置了“富裕榆林,夯實幸福基礎”“民生榆林,共享發展成果”等欄目,深化報道主題,強化輿論導向,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

政務報道還要適時關注地方重要工作的背景和進展,榆林能源化基地建設是陝西省的大事,省委省政府連續12年在榆林召開座談會,部署協調榆林能源經濟建設。榆林日報開設了“走進轉型升級示范企業”“加快轉型發展,建設幸福榆林”等專欄,推出“春風拂來大潮涌——省委、省政府關心支持榆林持續發展紀實”“堅定信心 破解難題 轉型升級——全市全力幫扶民營企業發展紀實”“打造榆林經濟升級版”等大型專刊,既是對歷年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座談會政策效應的回應,又是對新形勢下穩增長調結構的期盼,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和廣大干部群眾的高度贊揚。重要政務報道增強了黨報的社會效應,體現了黨報的權威性和指導性。

聚焦熱點回應民聲

報道是為“問題”而寫,應瞄准“靶位”,增強針對性和有效性,要以問題為導向,圍繞熱點設置欄目。榆林日報開設“非常關注”欄目,對本地群眾熱議的話題,第一時間發聲,建設性地引導輿論,推動社會問題的解決。

榆林“落后”現象不少,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尤為突出。市委領導班子審時度勢,開展各項調研工作,得出“榆林是經濟發展較快的落后地區”這一市情判斷。報紙開辟專欄,刊登市委領導的調研文章和各界專家學者對破解這一難題的獨到見解,在不回避問題的同時,大膽提出對策思路,凝聚建設幸福榆林、小康榆林的正能量。

榆林新城區和老城區因歷史原因道路不暢,“行路難”是榆林市民的切身之痛。市委市政府向群眾承諾,從2011年開始,用三年時間打通47條“斷頭路”。報社組建專題報道組,堅持三年跟蹤報道,從道路現狀、堵塞原因、建設進展、各界反響等角度深入採訪,刊發文章80多篇,圖片100多幅,展示了黨報的特色和優勢。

上學難的問題事關每個家庭,榆林市政府三年投入116億元,新建擴建45所學校。報社組織了強大的報道陣營,對這一工程跟蹤報道,共發文字圖片報道近百篇,用事實詮釋了黨委政府工作的主題就是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榆林出租車一度拼客、拒載現象嚴重,市民滿腹怨氣。榆林日報派出報道組調查問題症結,推出5篇系列報道,揭露非法營運車輛擾亂城運市場秩序的現象,分析出租車行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並通過採訪各界人士尋求應對之策。報道推出后,相關部門立即行動,實施了整治、調價、投放等一系列措施,使出租車市場營運秩序趨於平穩。

凸顯特色反映亮點

榆林是國家能源化工基地,處在黃河與長城交匯、大漠草原與黃土高原交界、游牧文化與中原文明交融的特殊地理位置。幾年來,市委市政府圍繞建設“兩基地一中心”(能源化工基地、現代特色農業基地、區域中心城市)的奮斗目標,實施“園區”帶動戰略。戰略進展如何?取得哪些成效?存在什麼問題?是廣大干部群眾所關注的。榆林日報重磅推出“記者園區行”“科技特派員在行動”“再進白於山區”“沿黃看產業”四個欄目,深層次、全方位、多角度集中報道。報道採取“一拖二”模式,即報紙頭版和經濟版、文化版同時從不同角度報道。如“榆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科技星火燎原塞上”“神木錦界工業六大片區助力經濟騰飛”“榆林空港區:打造城市后花園”等深度報道,以記者的視角,証明園區已成為承載榆林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近10年來,榆林市520名科技特派員深入12個縣區460多個園區、基地、企業、農村,實施農村科技創業項目,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直接經濟效益達6.1億元。報紙開設“科技特派員在行動”專欄,報道10位優秀特派員的感人事跡,這些科技部門、大專院校的專家學者在沙漠裡播種馬鈴薯,在鹽鹼地種植燕麥,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白於山區有定邊、靖邊、橫山、子洲4個縣57個鄉鎮609個行政村,這裡交通不便、飲水困難、發展滯后。2009年8月,榆林日報曾開展“走進白於山區”系列採訪活動,報道白於山區各方面發生的變化。5年過去了,白於山區經濟社會發生了哪些變化?移民搬遷工作進展怎樣?取得了哪些成效?帶著諸多疑問,報社再次組織記者集中採訪。“再進白於山區”專欄共刊發了《新居新業新奔頭:定邊縣楊井鎮范塬峁見聞》《移民搬遷開啟葛家溝村新生活》等60余篇報道,再現白於山區的巨大變化。

陝北沿黃盛產紅棗,從去年9月開始,報社開設“沿黃看產業”欄目,抽調骨干記者對沿黃6縣42個鄉鎮及417公裡沿黃路進行集中報道,推出了“吳堡從一棗獨大到多元發展”“神木農業示范園引領轉型升級”等深度報道,反映沿黃地區公路建設、產業發展、農民脫貧致富的巨大變化。

這些欄目在導向與民意結合的基礎上,尊重新聞規律,尋找最佳切入點,在服務性、貼近性、可續性上下功夫,增強了新聞宣傳的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突破常規注焦百姓

欄目設置要有利於拓寬報道領域,豐富報道內容,突破常規新聞報道模式,向生活深處延伸。展現普通人的新生活、新追求、新風貌,凝聚社會正能量,是黨報“走轉改”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聞工作者的神聖使命。近年來,榆林經濟快速發展,社會急劇變化,涌現了大批新型職業人。報紙宣傳牢牢把握時代脈搏,開設“榆林新型職業人”專欄,讓讀者從普通人物身上看到社會深層變化,看到現代榆林人的精神狀態。這些報道內容豐富,可讀性強,增強了黨報的貼近性,被陝西省新聞出版局評為“年度新聞創新案例”。

(作者:榆林日報社政教部主任)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