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人民日報:媒體向融合進軍 搶佔碎片化時間

呂曉勛

2015年08月21日08: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搶佔碎片化時間

  地鐵裡、公交內,咖啡館、餐廳裡……環顧你的周圍,低頭瀏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已成為不少人的習慣動作。“誰佔用了用戶的碎片化時間,誰就更容易獲得成功。”方寸屏幕之上,是最新鮮的一手資訊、最生動的新聞表達,背后則布滿了媒體向融合進軍的改變與創新。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報紙還在,廣告沒了。”網友的調侃,道出了當下不少傳統媒體的生存現狀。是及時轉身求發展,還是按兵不動等扶持?一年來,以互聯網思維為出發點,傳統媒體主動擁抱新興媒體,積極推動各方面的深度融合,搭上了開往春天的列車。

  同樣的新聞原材料,單一、死板的表達方式,隻會讓報道像落葉一般,靜靜地隨風飄逝﹔放下固有框架,調整報道姿態,確立受眾意識,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這是許多媒體人在探索進程中的共同感受。涵養和培育更多忠誠用戶,需要多一些“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進”的主動意識。從這個意義上說,從全媒體新聞平台的“中央廚房”,到新聞客戶端高度重視讀者互動、開發新聞跟蹤功能,種種融合實踐,對於如何精准把握讀者需求,均做出了有益探索。

  內容給支點,技術來撬動。從國際上看,英國廣播公司從網站成立之日起,運營主管人員就花大量精力,提高員工對互聯網在媒體地位方面的認識,不斷強調內容與技術的溝通﹔美國《紐約時報》以一支上百人的技術團隊,改變著一份報紙制作新聞的方式和流程,並且還在嘗試新的融合辦法。大數據挖掘、多感官體驗……新聞呈現形態更迭的背后,正是新聞報道理念與專業主義精神的與時俱進。“我們要看未來的讀者所在,我們得往讀者去的那個地方去。”以內容創新與技術創新為雙核驅動,傳統媒體必將在新的傳播變革中,展現出更強大的生命力與影響力。

  就媒體融合來說,其實我們和許多發達國家一樣,處於長身體的“青春期”,各自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都在不斷探索“互聯網+”時代的新聞傳播規律。拉開差距的關鍵,就在於能否實現優勢互補、共生共榮。除了技術、產品、市場、傳播平台等基本“伙食”條件的改善,如果能在體制創新、組織融合和流程再造等深層結構上提供更多治理“營養”,提振的或許是整個媒體隊伍的精氣神﹔由此而來的新聞產品,相信也會得到更多用戶的關注和喜愛。

  “隻有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是誰在裸泳。”國際輿論之爭,一定程度上是媒體傳播實力之爭﹔比拼話語權,重點看的是引導輿論的能力。不駐足觀望,不畏葸不前,盡快補齊短板,才能早日后來居上。這不僅是媒體贏得公信力的現實需要,亦是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必然選擇。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