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5年第4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廣播新聞編輯裡的“播說結合”

竇濤

2015年08月24日10:06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播說結合”不是什麼新話題,隻不過提起“播說結合”,人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新聞主播,比如,語速如何控制,語態如何把握等等。實際上“播說結合”不是新聞主播的專利。想在節目中既保留播報的簡潔明快,又融入主持的親切自然,拉近與聽眾的距離,沒有新聞編輯上的支撐,僅靠主播發揮,效果多半不如意。在江蘇新聞廣播《江蘇新聞聯播》節目中,如何將“播說結合”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編輯工作中,我們進行了不少嘗試。簡單來說,廣播新聞編輯裡的“播說結合”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個層次:

首先,節目內容的區分和板塊的區隔。“播說結合”對於新聞主播來說,最大的難題是決定什麼時候該“播”,什麼時候該“說”,畢竟“播”和“說”在語態上有著較大的差別,如果一檔新聞節目中,“播新聞”和“說新聞”切換得過於頻繁,不僅會讓新聞主播無所適從,更會讓聽眾覺得混亂。所以在《江蘇新聞聯播》的編輯中,我們特別注意將新聞按照播報風格進行分類和集中。比如,把時政通稿、簡訊這些更加適合播報的內容集中在一起,盡可能編得短小精當,力求呈現大氣、權威、簡潔、明快的風格,而將相對偏“軟”的民生文化類新聞放在一起,突出親切自然而又理性思辨的主持人風格。讓兩種截然不同的播音風格在整檔節目中錯落有致,井然有序,不僅使新聞主播在表現上做到心中有數,在風格切換上游刃有余,也打破了單一生硬的節目風格,增強了節目的可聽性。

其次,新聞與新聞之間的重組與串聯。簡單說,就是尋找新聞之間的內在聯系,在同類新聞中進行恰當的歸類和串聯。2013年2月28日,記者採寫了這樣幾篇會議稿:江蘇省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關於實施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工程的意見》﹔全省中醫藥工作會議要求全省村衛生室和社區服務站都能提供4種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全省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工作會議曝光教育亂收費,31所高中被查出1.2億元違規款……內容都不錯,但如果簡單堆砌在一起,主持人一條一條地照本宣科,會有生硬之感。於是,我們在前面加上了這樣的串聯詞:“昨天是2月28號,二月份的最后一天。從省政府到各廳局的多場會議集中召開,而且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與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那麼會議中究竟有哪些民生看點,我們一同來梳理。”幾句話不僅點明了幾條會議新聞的內在聯系,更提示新聞主播在播音風格上進行改變,由被動的“陳述”改為主動的“梳理”。2014年1月1日,記者採寫了一組新年的報道,乍一看,除了都發生在新年第一天,這些新聞內容各異,並沒有共同點。於是,我們從每條新聞中精心提煉了不同的新年新感受:第一次走進南京市委大院參觀的市民的“新鮮”、參加中小學新教師招聘考試考生的“淡定”、剛剛收到新年禮物的宿遷水上救援隊的“感動”、賞梅勝地無錫梅園裡游客的“溫暖”……並以此為主線,重新改寫了新聞導語,將新聞有機串聯起來,不僅生動烘托出了溫暖歡樂、充滿朝氣的新年氛圍,而且給新聞主播在播報基礎上的“溫情講述”創造了條件。這種通過尋找新聞間內部邏輯關系,重新串聯組合新聞,進而以“先說后播”或者“先播后說”的方式呈現新聞的方法,在保持《江蘇新聞聯播》大氣權威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軟化”了播報風格,無形中增加一份生動和自然。

最后,對單條新聞的剪裁拼接與補充。就一則新聞來講,要讓新聞主播播好,不能單靠一條干巴巴的新聞導語,而要努力挖掘新聞背后的故事。應通過背景、解讀、分析、質疑、辯駁、反思、感動、贊揚、建議、提醒等,讓新聞的層次更加立體豐滿,給新聞主播演繹新聞留出更大的空間。也就是說,在“播”的基礎上要留出“說”的余地。2013年5月21日,《江蘇新聞聯播》中,記者播發了一條“南京江寧區方山郵政支局夜間被強拆,信件散落一地”的消息。然而,整條新聞僅僅描述了事件的過程,對於這場強拆案的特殊性卻未著筆墨。我們根據事件中拆遷方的表態,在新聞后加上了這樣的點評:“這起強拆案有兩個細節耐人尋味,一個是久拖不決的拆遷談判,另一個是強拆發生在凌晨卻‘意外’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僅這兩點就很難讓人信服這場強拆僅僅是一次誤會……當然,這起強拆案的真相最終要由當地紀檢部門在經過詳細調查后才能做出。而我們也期待相關部門能盡早給受害方,不僅是郵局,更是公眾一個交代。因為這起強拆案危及的不僅僅是郵局合法權益,更是我們每一名公民的通信安全。”不僅揭示了強拆背后深層次的危害,也給新聞直播對新聞的理解和呈現做了鋪墊。除了編輯的添加補充,其實記者稿件也有很多內容可以單獨提取,善加利用,作為對新聞的解讀。比如,在一則“揚州市教育部門決定今秋小學不考漢字注音,幼兒園禁止小學化”的錄音稿后,我們配發了這樣的點評:“‘搶跑教育’究竟有沒有必要?我們來看數據數據是怎麼說的:揚州市教育部門最近對市區城鄉6所學校69個班級抽查統計顯示,3527名一年級學生在漢語拼音第一階段集中教學后,達到合格水平的有3493人,合格率為99.03%﹔達優秀等次的學生2956人,優秀率為83.8%……可見,我們大可不必因為擔心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在教育上提前搶跑。”點評中採用的數據正是從記者的稿件中截取出來的一段新聞背景,相比“湮沒”在新聞稿中,拿出來給新聞主播“用事實說話”顯然更具說服力,也更能讓主播在“播”完新聞后,有“說”的意願和空間。

總之,不論是對節目板塊的區隔、新聞之間的串聯,還是新聞的拼接重組,目的隻有一個:把新聞的話語權交還給新聞主播,讓他們能夠在“播”“說”之間更加自由地切換和發揮,既保留“播”的簡潔大氣,又融入“說”的親切自然,從而把新聞更加個性化地呈現給聽眾。

(作者單位: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廣播傳媒中心)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