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
《三體》英文版封面
北京時間昨天下午1點,被稱為“科幻藝術界諾貝爾獎”的第73屆雨果獎在華盛頓斯波坎會議中心終於揭曉,中國作家劉慈欣憑借科幻小說《三體》獲得最佳長篇故事獎,這也是亞洲人第一次在國際上摘得雨果獎。 揚子晚報記者 蔡震
昨天,當揚子晚報記者撥通剛剛成為雨果獎得主的劉慈欣的手機,向其表達祝賀時,電話那頭的他,顯得出乎意外的冷靜,“我平時不怎麼看網頁,還是出版社人打電話給我,才得知獲獎消息,但真的沒有很意外。”他說,總共就6部作品入圍,六分之一的獲獎概率,是很高的。
劉慈欣對記者說,此次獲獎的是《三體》系列的第一部作品。“《三體》是我最好的作品,但也有一些遺憾希望能夠修改,但是已經出版無法改變了。目前工作上的話,對新作品有一些構思。”劉慈欣坦言,他對此次雨果獎也有一些遺憾:“《三體》的運氣好得有點不可思議,是因為在復選過程中之前入選的一部非常有實力的作品中途退出而入選。沒想到就獲獎了。”
《三體》作為新中國第一部翻譯出版到海外的小說此次獲得雨果獎可謂是創下了中國科幻小說的又一個新紀錄。而在目前炙手可熱的ip浪潮中,這次《三體》的獲獎無疑會讓三體的ip價值更上一層樓。而對此劉慈欣則表示他隻負責寫作,當時影視改編權已經全權讓渡,所以后續改編和海外版權都交由制片方處理。
這次劉慈欣憑借摘得雨果獎的是《三體》系列的第一部《三體1,地球往事》(英文版),去年在美國上市。《三體》第二和第三部翻譯也已經完成,第二部這幾天正好在美國亞馬遜開售,第三部也很快能在美國出版。雖然英文版三部曲還沒有完全面世,但劉慈欣的《三體》已在國外掀起一股“中國科幻熱”,此前先后獲得美國星雲獎、雨果獎、軌跡獎、坎貝爾獎、普羅米修斯獎五個國際幻想文學獎項提名。
得獎當然高興,不過,劉慈欣也表示,雨果獎頒給《三體》來得稍稍晚了些,談起緣由,他認為,“這個國際獎項評的是英文作品,而《三體》翻譯后進入國際視野的過程有些漫長。”這次的《三體》英文版由曾同時獲得過雨果獎和星雲獎,非常有實力的華裔科幻作家劉宇昆翻譯,劉慈欣對他的譯筆贊賞有加,“可以說,這個獎是我們兩人共同獲得的。”但對於自己的作品獲獎,業界由此拔高到中國科幻小說終於得到國際認可的高度,劉慈欣並不認同這一說法,“實際上,中國的科幻小說水平離世界水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包括我也不例外,隻能說還需繼續努力。”
什麼是雨果獎?
始創於1953年的雨果獎是美國兩大泛幻想類(科幻與奇幻)文學獎項之一,另一個是星雲獎。雨果獎由世界科幻協會主辦,在每年的世界科幻大會上頒出,用來獎勵過去一年內出版的優秀泛幻想類小說以及其他相關創作。雨果獎採用兩輪投票制,所有世界科幻協會的會員都可以投票。第一輪是提名輪,每位會員可以為每個單項選擇五個提名作品,每個獎項得到提名票數最多的五部作品入圍第二輪。第二輪中,每位會員為每個單項的入圍作品排名,根據總的得票情況決出最終的獲獎作品。雖然雨果獎名義上是個世界性的獎項,但考慮到有投票權的會員主要是美國人,所以雨果獎主要針對的是英語或者被翻譯為英語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