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湯姆·克魯斯的撈金之作《碟中諜5》在全國公映了。昨日,該片在廣州舉辦媒體試片場,力挺者大贊阿湯哥神勇不減當年,“一排排的巧克力腹肌讓女粉激動、男粉自強不息”,而吐槽者則挑剔說:“特工武器致敬《王牌特工:特工學院》,飛車元素致敬《颶風營救3》、《速度與激情7》,內奸情節致敬《007》,這導演大概鞠躬得腰都要酸了。”知名特工系列品牌電影老梗頻出,除了賣情懷,還有什麼讓觀眾愛不釋手?
梗這麼老,靠阿湯哥撐場
想象力不夠
就升級高科技
在《碟中諜5》中,阿湯哥在維也納歌劇院阻攔殺手刺殺奧地利總理,所繳獲的那杆槍造型乍看之下就是一支單簧管,但這裡捏捏那裡擰擰,就輕鬆地把金光燦爛的樂器變成了一把殺人於無形的狙擊步槍,瞄准鏡、消音器……一應俱全。整個改裝過程令人目不暇給,瞬間令人想起諸多同類鏡頭,比如《王牌特工》裡英國紳士把常用的長柄傘變成長槍、打火機變成微型炸彈,《007》裡丹尼爾無數次從長盒子裡拿出槍械零件秒速組裝……“這分明是向老前輩們致敬啊”!
在多部特工電影中,對高科技犯罪有著不能自拔的興趣,《碟中諜5》也不例外,阿湯哥這回遇上了“掌紋壓車窗玻璃開車門鎖”、“眼底視網膜+聲音識別+掌紋=三層加密U盤的打開密碼”、“近距離疊加可刪除加密U盤內容”等嶄新的偵查與反偵查新科技,至於什麼“圖文識別夜視墨鏡”、“雜志式超薄電腦筆記本”、“藏於深水的超級電腦中樞”等都已經是上世紀90年代就幻想過、目前已經紛紛應用在民用設備上的科技。
情節無突破
阿湯哥年過50秀肌肉
在多部特工電影中,緊張感越強的口碑越好,其必殺技就是“時間設限”:比如阿湯哥必須在30秒內潛水更換電腦中貯存的資料、並且在封閉艙關閉前潛出,否則全軍覆沒。電影足足用了10分鐘的片長來解釋這30秒內的各種驚險、困難、不可能……又比如超級炸彈已經綁在了阿湯哥搭檔的身上,能否和對方大BOSS談判成功、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談判條件,電影又用了大約8~9分鐘來表現阿湯哥的睿智和好口才。吐槽粉這回再也按捺不住了,說:“阿湯哥什麼時候從動作明星變成了談判專家?這明顯畫面違和啊。”但力挺鐵粉就萬分陶醉地認為:“我湯終於在智商上完勝世界同行了。”
阿湯哥一直是《碟中諜》系列電影的最大看點,過去19年,從第一部密室倒吊變蜘蛛人,到后面的跳大橋、扒懸崖、攀迪拜塔,阿湯哥都帶來了最讓人腎上腺素飆升的場面。然而,隨著他年齡的增長,“尚能打否”也成為不少觀眾心中的疑問。幸運的是這樣的疑問似乎是多余的。影片伊始,50多歲的阿湯哥親身上陣,上演高空手扒A400M軍用運輸機,向觀眾証明自己依然實力非凡。而在緊接著的一場打斗戲中,阿湯哥又“放大招”,竟然露出八塊腹肌與歹徒血拼,讓女觀眾直呼:“50多歲身材依然這麼好,我們有什麼理由偷懶不努力?”
溫情幽默,靠懷舊牌取勝
雖然間諜電影的故事情節劍拔弩張,但親情、友情、愛情這樣柔性的調味品依然不可或缺。
在《碟中諜5》中,由阿湯哥領銜的IMF團隊裡四位隊員一起出生入死,展現了兄弟之間的感人情誼。盧瑟·斯蒂克依然扮演黑客維爾文·瑞姆斯, 從《碟中諜2》開始和阿湯哥並肩作戰,到《碟中諜5》,幫助阿湯哥撥亂反正,增添了華麗的主角光環。飾演本吉的西蒙·佩吉與阿湯哥一路並肩作戰,過程中將小幽默發揮極致,為緊張的任務執行過程增添了歡樂,極大地緩解了打斗情節的疲勞感。對於這一情節的設置,不少觀眾都表示很受落:“他倆走在一起就有一種濃濃的《泰囧》感覺,非常搞笑!”
另一部特工系列電影《颶風營救》則將親情這一主題發揮到淋漓盡致。不管是第一部孤身救女、第二部奮勇救妻、還是第三部不顧安危救家人,主角連姆尼森與瑪姬·格雷森所演繹的父女情都讓觀眾非常受落。
除了感情調和外,懷舊的格調也是特工電影的一大招牌。對於影迷來說,去看《007》、《碟中諜》等系列電影,早已不是看劇情這麼單一,而是有一種懷舊情懷,去看阿湯哥、“邦女郎”就好似去看一位老朋友,懷舊的情緒吸引他們走進電影院。(記者 林虹汝、黃岸)
頭評
再牛也牛不過新鮮感 林虹汝
關於品牌系列電影能否越戰越勇、超越常規的話題儼然已是老生常談。通常,人物、情節和情懷構成了一部電影最吸引人的亮點,而情節和情懷得以依賴生存的人物形象通常都會在第一、二部電影中驚艷亮相。而這“亮相”所帶來的新鮮感,包括特別的人物性格、典型的生存環境、特異的任務技能等都會源源不斷地給觀眾帶來感官和心靈上的各種刺激。
但這種新鮮感很快就隨著觀眾對人物形象的熟悉而被透支,比如“第一集講一個超級特工機智和好身手,第二集透露他的前世今生,到第三集他都談戀愛、結婚、生子的節奏了……作為一個鐵粉,除了懷舊,我已經找不到繼續對主角好奇和激動的理由。”“新鮮感緊缺”是一個老大難問題。更麻煩的是,歲月流逝,主角年華不再,比如“007”從肖恩·康納利變成了布魯斯南和丹尼爾,與此同時,粉絲也不斷更新換代……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了票房和電影續集能否繼續生存下去。
然而,無論歲月如何流逝,品牌系列電影的魅力依舊存在,IP強大的號召力已經替代一切宣傳語,“看著電影就如同看見自己的童年”。同時,不斷加入的新角色和新困難,在新科技、新武器的點綴下,都推動著觀眾一次次重拾信心,買票入場。挽救“新鮮感”,電影人一直在嘗試,也必須多花時間、心思去嘗試,如果劇情總是老特工遇上老對手,次次都要搭上親人、老友的性命做賭注或者一邊飛車、潛水,一邊破解密碼,還要應付追殺……這些老梗你還能指望新一代觀眾有多少耐性?與其陪著50多歲的大叔數腹肌,還不如去隔壁影廳看看新鮮的《捉妖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