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9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模仿、嫁接與原創:電視綜藝節目的創新之道

楊麗娟

2015年09月09日15:26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在節目模式扎堆、同質化嚴重的電視綜藝市場,電視綜藝節目如何進行創新突圍已然提上日程,借鑒科技創新的模式,電視綜藝節目的創新分為三種創新形態:模仿、原創和嫁接。模仿是風險最小的創新方式,在模仿的基礎上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是發展方向,嫁接是不同節目元素的創造性融合,是創新的一種捷徑,而立足本土進行原創是電視綜藝節目長期繁榮的王道。

關鍵詞:綜藝節目﹔創新﹔模仿﹔嫁接﹔原創

扎堆跟風、節目同質化是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發展中遇到的一個突出問題。2012年《中國好聲音》的火爆,引起歌唱類綜藝節目的井噴式發展。而由《我是歌手》掀起的引進韓國模式的熱潮更是吹的滿屏皆是“泡菜味”。 繼歌唱類綜藝節目之后,喜劇、親子體驗類節目成為大熱,2014年電視熒屏播出的喜劇類節目以及親子類節目均超過20檔,《爸爸回來了》《爸爸請聽我說》《爸爸請回答》《喜樂街》《歡樂喜劇人》《我們都愛笑》等新一輪的扎堆撞車現象再次遭受詬病。中國電視綜藝節目模仿成風成為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發展的軟肋。

2015年平均每個季度都有近30檔綜藝節目上星,在綜藝大熱潮背后,也不時有“原創乏力”、“創新不足”等負面聲音出現。2015年6月上海白玉蘭電視節和騰訊視頻聯合主辦的白玉蘭綜藝論壇在上海舉行,來自電視台、視頻網站、制作公司等各方資深從業者以“明天的綜藝節目”為主題,討論互聯網時代綜藝節目的轉型與發展。應該說,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的創新開發成為各大電視台最渴望卻也是最遙不可及的“心頭好”。

十八大報告指出,科技創新根據創新模式的不同,大體可分為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原始創新本質屬性是原創性和第一性。集成創新其創新之處就在於對已經存在的技術按照自己的需要進行系統集成並創造出全新的產品或工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是創新最常見、最基本的形式。借鑒到電視綜藝節目的創新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三種創新形態:模仿、原創和嫁接。

一、模仿——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

引進國外成熟節目模式在我國電視節目的研發中屢見不鮮,也是目前各級電視台開展收視競爭的重要砝碼。對於各級電視台來說,也是風險最小的創新方式。從1997年出現的《快樂大本營》到后來的益智節目《開心辭典》再到《超級女聲》,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發展的每個階段都伴隨著對國外節目模式的模仿。2012年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引進荷蘭版《The voice of Holland》收視爆紅,使得以往簡單的版權購買上升到了原版呈現的高度,節目組購買的不只是節目的內容還包括節目的創意。原版引進過程中除了原版節目的全部光盤,還有該節目的制作“寶典”,“‘寶典’堪稱該節目的制作秘籍,從節目宗旨、詳細環節,到舞美、燈光,事無巨細統統包含,可謂是凝結了一檔節目最寶貴的創意、制作知識和經驗”[1]。此外,還有一位參與原版節目制作的人員來到中國進行具體指導。如:《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然而,對於電視節目版權引進來說,模仿的過程最難的是執行力的問題。比如《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等真人秀節目作為即興式綜藝節目,對其中參與明星即興發揮的把握等,如《奔跑吧!兄弟》開播之初,網絡上就有“為什麼跟拍明星的都是韓方攝像師,國內攝像師跟拍的體力和技術都做不到嗎”等詬病聲。這些都說明,節目引進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制作技術,學習國外制作理念,提升國內節目制作者執行力。

綜合來看,電視節目模式的引進最重要的是在模仿的基礎上注重引進后消化吸收再創新,也就是老生常談的本土化的打造問題。如《開心辭典》借鑒英國原版節目《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將原有節目“一夜暴富”的理念轉換成平民智力英雄完成“家庭夢想”。深圳衛視的《年代秀》在比利時原版節目《Generation show》“向年代致敬”的主題之上強化了“代際互動”的環節。《舞動奇跡》的原版節目是明星加專業舞蹈家的組合,兩個人隻跳國標舞﹔《舞動奇跡》中國版中兩個明星組合跳,既有國標、街舞還有民族舞。CCTV1《舞出我人生》與海外版《與明星共舞》相比,設定了明星作為“助夢者”來幫助平凡人實現心願的比

賽方式,以“舞蹈”和“公益”為主題。“無論從前期策劃、本土文化的立場設定、節目的訴求,還是到賽制的安排、舞美的構思、后期的加工剪輯,都蘊含大量的原創因素”[2]。

我們應當承認引進海外節目模式可以帶動中國綜藝節目迅速與國際接軌,但過分熱衷於引進國外模式容易帶來的負面效應是中國電視採購團在國際上大量搶購節目模式,使其價格飆升,從而加重各級電視台的制作成本。過分依賴海外節目模式,更導致中國的電視綜藝節目自身創新乏力,陷入拿來主義的惡性競爭。

二、原創——原版節目模式的研發

提倡中國電視節目的原創性,是提升電視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舉措。在當前各級電視台,尤其是省級衛視綜藝競爭拼殺激烈,一線衛視致力於穩定自己的收視寶座,二三線衛視急於借成功可能性大的節目打一場翻身戰,在這個競爭格局下需要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的電視原創綜藝節目便被“束之高閣”。然而,在經歷了引進節目模式與國際接軌的磨煉,以及國家廣電總局政策調控的雙重作用,中國電視熒屏也出現了從模仿到原版研發的大膽探索。如《出彩中國人》《私人訂制》《歡樂喜劇人》《超級女兵》等高品質的本土原創節目開始顯現。最為突出的當屬成為熒屏收視黑馬的文化類綜藝節目。比如中央電視台《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叮咯嚨咚嗆》,河南衛視《漢字英雄》《成語英雄》《跳動的詩詞》,浙江衛視《中華好故事》,天津衛視《國色天香》等。這些節目均以中國傳統文化如漢字、成語、詩詞、傳統故事、戲曲等為節目的表現元素,成為節目模式原創開發的代表。

綜觀以上節目,和引進模式相比,原創節目立足本土市場特點,立足本土文化,更貼近本土觀眾的收視需求。除了節目模式的原創開發,很多現有的節目模式在內容的原創開發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比如:歌唱類綜藝節目作為同質化嚴重的一種節目模式,中央電視台的《中國好歌曲》抓住了我國流行樂壇原創匱乏的弱點,以及當前歌唱類選秀節目原創缺乏的市場空白點,一改同類節目由選手翻唱流行歌曲的形式,讓原創作品成為節目的表現主角,為樂壇輸送一批創作生力軍。“這一創新改變了過去選秀歌手因沒有自己的作品而后勁不足,大多曇花一現的境遇,通過對原創內容的強調使歌手與節目本身都呈現出更為強勁的發展態勢”[3]。廣東衛視於2014年推出的《Hello,中國》是原創策劃的一檔以外國人士為參與選手、以傳揚中華文化為宗旨的全國首檔中外思維碰撞文化綜藝秀。浙江衛視將於2015年第四季度推出的真人秀節目《西游降魔記》以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為主題背景,明星嘉賓將一起組成“師徒團”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可以想見,《西游降魔記》勢必會成為旅游類真人秀節目中一道別樣的風景。

正如《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總導演關正文所說:“中國的文化是世界上非常獨特的一種文化,以中國文化為主題的節目很難從國外找到一個成熟的節目模式來套用,中國的電視人必須自己探索。但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這也恰恰可以說明,文化類節目可以是中國原創電視節目的一片沃土,需要中國電視人運用自己的智慧去開發”[4]。在這個背景下,中國原創電視綜藝節目必定會由星星之火朝著燎原之勢邁進。

三、嫁接——不同節目形態的創造性融合

生物學中“嫁接”是指剪取植物體的一部分枝葉嫁接到另外一種植物枝葉上,培育成一種新枝株。不同生物品種的嫁接能產生新的品種,套用到電視節目的創意中,“嫁接”是指將不同的節目元素進行創造性的融合,從而產生新的節目形態。比如齊魯頻道的民生新聞節目《拉呱》將新聞節目和曲藝節目嫁接,創造了曲藝式新聞的新模式。齊魯頻道的《好運連連到》將綜藝娛樂節目和購物類節目元素嫁接,既有娛樂性,也實現了商業價值。換句話說,嫁接就是同樣的節目元素可以以不同的搭配方式來呈現,從而實現集成創新,也就是當前潮流界流行的“混搭”。

電視綜藝節目從節目的組成元素來看,可以分為表演、游戲、益智、博彩、競技、速配、紀實、訪談、真人秀等幾大元素。嫁接就是把其中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元素抽選出來實現混搭。如以色列推出的節目《氣泡人》則是將新聞節目元素和真人秀節目元素相嫁接。節目中數位選手被與世隔絕一周后來到節目現場,收看幾條不同內容的新聞類節目,內容有真有假,真假難辨。這個節目的特點就是把游戲化植入新聞節目中,將新聞節目變成娛樂節目,實現了新聞紀實元素和真人秀元素的巧妙嫁接。

2010年,江蘇衛視購買英國婚戀節目《Take me out》的版權打造了大型婚戀交友類節目《非誠勿擾》,在此之后,江蘇衛視和中國教育頻道聯手制作的《職來職往》,借鑒英國婚戀節目《Take me out》元素,24位女嘉賓由18位Boss團成員替代,《非誠勿擾》中的心理分析師由《職來職往》中的“職業設計師”來代替,借鑒節目中亮燈和滅燈的形式,將“就業難”巧妙地嫁接到“結婚難”這一節目模式中。

綜合當今電視節目的發展實踐來看,不同節目形式的邊界在不斷模糊化,泛娛樂化的時代,不同的節目形態都可以借鑒娛樂化的元素,同理,電視綜藝娛樂節目也可以嫁接其他節目元素,在不同節目類型之間尋找臨界點來打造新節目,在反差中實現融合,不失為節目創新的一種方法。

對於電視綜藝節目原創、模仿、嫁接三種創新形態來說,嫁接是一種捷徑,在不同元素的創造性融合中產生新的節目形態。對於模仿來說,“買魚”不如“買漁”。除了節目形態的引進,還應該包括電視節目先進的制作理念,亦即“戰術”和“戰略”的雙向引進。在引進之后找到在本土的著落點和創新點實現 “引進來”的本土化創新。從模仿學習到自制創新是一條艱辛且漫長的道路,對於電視節目制作者來說,節目的模式只是一個軀殼,節目呈現的內容才是最重要的。電視綜藝節目不能一味依賴“拿來主義”,最終隻會陷入泡沫化的虛假繁榮中。從長遠看,國內的電視綜藝節目要想真正走入長期繁榮,原創為主才是王道。

參考文獻:

[1] 國內電視台高價爭買海外節目模式 為何“崇洋”?[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1-05/09/c_121394124_2.htm.

[2] 文化視點:中國電視綜藝節目“原創”何其難?[EB/OL].http:// news.qq.com/a/20130711/012573.htm.

[3] 文衛華.2014電視綜藝節目主打原創[N].光明日報,2014-05-26.

[4] 回顧2014年綜藝節目:真人秀井噴文化類疲軟[EB/OL].http:// news.youth.cn/yl/201412/t20141230_6371381.htm.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