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9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關於影響學術期刊取舍稿件非理性因素的思考

孫 濤

2015年09月09日15:48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近年來一些學術期刊在取舍稿件的過程中夾雜了一些非理性因素,本文概述了目前最常見的幾個非理性因素,對其不合理性進行了分析,闡述了這些非理性因素對學術期刊的不利影響,最后指出學術期刊應摒棄非理性因素,本著科學、公平、公正的原則對待來稿,以稿件的學術質量來評判稿件的優劣。

關鍵詞:學術期刊﹔非理性因素﹔學術質量

學術期刊作為科技信息的主要傳播媒介, 在科技信息傳播與共享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報道科學技術最新研究成果、傳播科學知識,是學術期刊的基本功能[1]。在科技無國界的今天,學術期刊不僅是國家科技創新水平的窗口,也是科研工作者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2]﹔作為學術交流的平台,學術期刊已經成為科學技術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3]。

學術期刊的學術影響力體現在學術水平、社會價值、品牌認可、競爭力4個方面﹔而學術水平又決定了期刊的社會價值、品牌認可、競爭力,學術水平提高了,期刊的社會價值、品牌認可、競爭力也隨之提升[4]。

學術期刊的學術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刊載的稿件的學術水平所決定的,歸根結底,稿件質量才是學術期刊的生命線。因此,學術期刊辦刊人在處理來稿時應以稿件學術質量為依據來決定稿件的取舍。

然而,隨著期刊評價結果的過度使用,學術期刊重指標的現象愈演愈烈,一味的追求評價指標,致使一些辦刊人在辦刊過程中漸漸背離了辦刊初衷[5]﹔更有甚者產生一些錯誤的認識,在處理來稿時夾雜進了一些非理性因素。

一、非理性因素的常見表現

出於各種原因,目前國內一些學術期刊在對來稿的處理中自行設定一些非理性條件,這些非理性條件最為典型的體現有以下幾點:

1.對於來稿要求第一作者的單位必須為“211”大學、“985大學”﹔

2.要求第一作者必須具有博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或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

3.要求來稿一定要有省部級以上基金支持。

這些非理性因素嚴重背離了科學性和公平性。這種不合理現象的產生一方面是因為對期刊評價指標的過度追求﹔另一方面是辦刊人對作者的不負責任、對科學的不負責任:簡單的將作者單位的綜合實力、作者學歷、職稱、有無基金資助等等同於稿件質量。

近十幾年來受到科研評價導向的影響,大量的優秀科研成果流向國外,國內期刊特別是中文期刊獲得優秀稿源的機會越來越少,國內學術期刊的發展已是困難重重[6]。在這種情況下,以這些不合理的規定來自縛手腳,對於期刊的生存、發展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二、摒棄非理性因素,以稿件學術水平論優劣

(一)作者單位與論文的質量無必然聯系

不可否認,國家“985”大學、“211”大學或重點科研機構由於國家投入大,在科研硬件條件方面相對於一般的院校或者研究機構會更加完善,完善的硬件條件為科研成果的產出提供了重要的支撐﹔但是完善的硬件條件不是科研成果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其本身與稿件質量無直接的必然聯系。

截至2013年6月21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不含獨立學院)共計2198所,然而“211”大學僅112所,“985”大學則更少,僅39所﹔截至2013年,中科院下屬有104個研究機構。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的科研人員還是在普通高校、地方性研究機構、企業等單位。從歷年的國家科技進步獎分布情況看,也並非全部都出自國家“985”大學、“211”大學或中科院下屬研究所等﹔其中一大部分獲獎者是來自於普通的高等院校、地方性研究機構以及企業等。這說明研究者的單位與其科研成果的質量之間無必然聯系。

另外,將作者單位與稿件質量之間畫等號,以作者單位來區分來稿,這對作者是不公平的﹔也違背了我國科學出版中“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勢必會削弱了一些研究人員的積極性,不利於我國科研水平的平衡發展。

(二)作者學歷不等同於稿件質量

博士研究生經過了碩士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其學術理論、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能力以及文字論述能力等會比本科生、碩士研究生有一個較大的提高,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這並不代表碩士生或本科生就不具備科研能力、不具備撰寫高質量研究論文的能力。

2009年12月7日、2011年7月25日,華南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專業2007級本科生羅銳邦作為並列第一作者的《構建人類泛基因組序列圖譜》《基於全基因組組裝數據檢測人類基因組結構變異》在國際著名科學期刊《自然》的生物技術分刊《Nature Biotechnology》上發表[9-10]。

2010年7月2日,華南理工大學2006級本科生金鑫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Science》上以並列第一作者身份發表高水平研究成果《50個全外顯子測序揭示人類的高原適應機制》[11]。自2009年3月成立以來,至2014年7月7日,“華工—華大”基因組科學創新班同學在科研上取得豐碩成果,共有55人次分別以第一作者、並列第一作者或署名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Cell》《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等國際頂尖學術雜志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45篇[12],其中有多位作者是碩士研究生或本科生。

文獻“[13]”中對《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010年之間的148篇高被引論文的統計分析發現:第一作者為教授、博導的論文有22篇,佔高被引論文總數的14. 9%﹔第一作者為副教授、博士、博士生、碩士生的論文數分別為23 篇、16 篇、62 篇、23 篇,分別佔高被引論文總數的15. 5%、10. 8%、41. 9%、15. 5%。

以上事實均說明,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本科生、碩士生有了更多的機會參與到科研實際中來,本科生、碩士生的科研能力也在不斷的提高,學術期刊辦刊人應摒棄對本科生、碩士生論文的偏見,不能以作者學歷高低來作為論文取舍的依據,不能簡單的將作者學歷與其撰寫的學術論文質量畫等號。

(三)不能在課題產生優質成果的可能性與必然性之間畫等號

通過評審並獲得基金資助的課題,隻能說該課題的選題具有一定價值、有一支達到相應水平的研究團隊,或具備一定的研究基礎,再加上有一定的經費支持,因此有很大可能(但絕不是必然、必定)獲得較好的預期研究成果。這裡必須著重指出,絕不能在可能性與必然性之間畫等號,將預期的成果等同於必定的結果﹔絕不能認為具有可能的條件因素,就必然產出預期的優質的成果﹔因此不能簡單的認為“基金論文質量就一定高”[14]。

另外,研究人員在申報課題之前會對預申報的課題進行一些試探性的研究,以論証課題的可行性等,在這個前期的研究過程中也會取得一定的成果,鑒於成果的時效性,大多數科研人員會將這些前期研究成果整理成文、公開發表﹔但此時還未進行課題申報,所以這一類論文肯定無相關基金支持,但是這些成果是極具創新性的,代表了該領域研究的最前沿,會對科技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及時、科學的報道科技成果,是學術期刊的責任與義務﹔此外及時報道各領域最新研究成果也是提升學術期刊影響力的有效途徑。期刊人若是為了追求基金論文比而不加區分的將沒有基金資助的論文拒之門外,豈非是舍本逐末。

三、結 語

學術期刊刊載稿件的學術質量是學術期刊的生命線,學術期刊要在激烈的期刊出版競爭中生存、發展、壯大,核心是提高載文質量、以高質量的載文擴大學術影響力,實現以質量提升品質,以品質塑造品牌,以品牌贏得市場的最終目標﹔這就要求辦刊人在對待來稿上要摒棄門第之見,辦刊人應本著科學、公平、公正的原則對待來稿,應一視同仁為作者提供一個公平的交流平台,應緊咬學術質量這條學術期刊的生命線,正確認識作者單位、學歷、職稱等外在因素與稿件質量之間的關系[7-8],以稿件內容質量為評判稿件的標准。

參考文獻:

[1] 李燦華.關於充分發揮學術期刊作用的思考[J].編輯學報,2011(1).

[2] 孫媛媛.學術期刊質量影響因素及改進策略[D].天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2012.

[3] 張宏翔,任紅梅,黃思斯等.以精品學術期刊工程促進中國學術期刊建設與發展[J].中國學術期刊研究,2014(3).

[4] 姚志昌,靳曉艷,侯世鬆等.支撐點•影響力•強刊路——以Ei Compendex 收錄的中國礦業大學主辦的學術期刊為例[J].編輯學報,2014(1).

[5] 游蘇寧.對中國學術期刊的若干思考[J].編輯學報,2014(1).

[6] 孔紅梅,段靖,郭雨齊等.提高中文學術期刊學術影響力的方法[J].中國學術期刊研究,2013(1).

[7] 周志新,劉雪立.學術期刊編輯初審工作中的誤區及其對策[J].中國學術期刊研究,2007(2).

[8] 陳景春.高校學術期刊質量攀升中的“4 條線”[J].編輯學報,2013(6).

[9] 華南理工大學.華工學生學術論文登上著名科學期刊《Nature》系列雜志[EB/OL].http://news.scut.edu.cn/newsdtl.action?ids= 7662.

[10] 華南理工大學.“華工—華大”基因組創新班學生再登《自然》巔峰[EB/OL].http://news.scut.edu.cn/newsdtl.action?ids=8846.

[11] 華南理工大學.生命科學創新學院學生研究成果登上《Science》[EB/OL].http://news.scut.edu.cn/newsdtl.action?ids=8101.

[12] 華南理工大學.Nature再現華工學子論文 為人類腸道微生物“登記戶口” [EB/OL].http://news.scut.edu.cn/newsdtl.action?ids=24145.

[13] 張曉麗,樂建鑫.《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高被引論文特征分析及啟示[J].中國學術期刊研究,2012(6).

[14] 顧冠華,嚴燕.“基金論文比” 不宜作為學術期刊的評價指標[C]//第八屆中國學術期刊發展論壇論文集.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