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互聯網+”風起雲涌之時,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和傳統媒介深度融合的時代已然來臨,在大型會議報道中,黨報等主流媒體如何採用“互聯網+傳媒”的多種創新方式從“新聞富礦”中挖掘“黃金”,是黨報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本文以《陝西日報》第十九屆西洽會暨絲博會報道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其在新聞策劃、欄目設置、稿件採寫、宣傳方式上的創新之處,探尋地方黨報在大型會議報道中的創新路徑。
關鍵詞:媒介融合﹔新聞策劃﹔互聯網思維
2015年5月22日至28日,第十九屆西洽會暨絲博會如期在陝西舉行。大會共吸引了全國 98個國家、近2000名境外嘉賓、近10萬名客商、近2萬種商品、超過50萬人次參加,規格之高、人數之多、會期之長均創歷屆之最。
在國家全力唱響“一帶一路”宏偉戰略的大背景下,在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視察時要求陝西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辦好“絲博會”的重要指示下,《陝西日報》把此次報道作為“重頭戲”,舉全社之力,抽派精兵強將,紙媒、網絡、微信線上線下三方聯動,在“互聯網+”模式下多角度立體化報道會議,在新聞策劃、欄目設置、稿件採寫、宣傳方式上均有所創新,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宣傳導向作用,向世人展示了陝西的新形象、新風貌。
一、新聞策劃濃墨重彩,線上線下深度融合
西洽會年年辦,但年年有不同。2015年的西洽會暨絲博會意義非凡,做好西洽會的報道,不僅僅關系到會議本身,更是各大媒體在媒介融合時期新聞核心競爭力的集中展示。
中國人民大學喻國明教授指出,“所謂媒介融合,是指報紙、雜志、廣播電視、互聯網所依賴的媒介手段逐漸趨同,以信息技術為中心,以衛星、電子技術等為傳播途徑,不同的信息在同一個平台上進行整合,各種媒介形態之間相互融合,媒介一體化的趨勢越來越顯著。[1]”在媒介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大型會議報道的新聞策劃必須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表達,“新聞報道策劃將在多種媒體通用的內容生產平台上實施,在這個平台上工作的記者編輯將以全面的多媒體手段完成所有新聞信息的採集與粗加工,與這個平台相伴的還有為進一步實現內容深加工提供資料的數據庫。具體到每一個策劃性的重大報道,新聞採集可以由多媒體記者團隊一次性完成,新聞編輯加工與發布卻是多元化、多次性的,新聞信息資源由此能夠得到全方位的深度開發,新聞產品鏈也由此而形成。[2]”
為突破陳規、創新出彩的報道好這一盛會,《陝西日報》通過濃墨重彩的新聞策劃,在今年的報道中亮點紛呈,確保整體報道有廣度、有深度、有厚度。
會前造勢蓄勢,在一版顯著位置刊發西洽會“倒計時”刊頭,在要聞版開設“走近西洽會暨絲博會”專欄,相繼刊登《向西開放 陝西邁上新高度——我省借西洽會暨絲博會平台擴大對外開放綜述》《發力“一帶一路” 奏響開放合作共贏最強音——寫在第十九屆“西洽會暨絲博會”開幕之際》《繁榮 分享 共贏——熱烈祝賀第十九屆西洽會暨絲博會隆重召開》等重點述評。會中多點布局,除一二版常規會議報道外,推出8期西洽會及絲博會專刊,每期圍繞一個新主題,設有“西洽會聚焦”、“西洽會掠影”、“記者看會”、“西洽會花絮”等多個欄目,通過通訊、述評、言論、圖表、消息等多種報道方式,長短結合、搶抓現場“活魚”,大手筆凸顯“一帶一路”、“互聯網+”等熱點。會后刊登《同邀長安一輪月 共話絲路萬裡情——第十九屆西洽會暨絲博會紀事》長篇通訊,總結歸納圓滿收官。
創新報道方式,形成全媒體陣容。本次大會,報道團隊由財經部、要聞部、科教部等紙媒記者和陝西傳媒網等新媒體記者40多人共同組成,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除了通過紙媒等傳統傳播手段外,還充分利用新媒體“短平快”的傳播優勢,採用視頻、圖片、短消息等多種呈現方式,“陝西傳媒網”、“陝西日報微信號”、“掌中陝西公眾號”、“新絲路APP”等多個平台百花齊放,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化、多角度的報道格局,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二、稿件採寫注重“用戶體驗”,細節引人入勝
黨報作為主流媒體,會議報道在稿件中所佔比例不容小覷,如何跳出會議,運用互聯網思維,在稿件採寫時注重“用戶體驗”,把常規會議報道寫活寫深,一直是黨報在媒體融合時代贏取年輕讀者的“突破口”。
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互聯網思維的本質是“用戶體驗為王”,即以用戶為導向,以提升體驗為目標。具體到傳統媒體,就是要從“內容為王”轉變為“信息服務為王”,從“事業單位思維”轉變為“公司思維”和“商業思維”,從“內容基因”轉變為“技術基因”。“在信息稀缺時代,單純的內容就能夠吸引讀者和受眾,而互聯網的海量空間使得信息從稀缺變為過載,在這種情況下,單純的內容已經難以形成商業閉環,實現商業價值,這就需要轉變為集內容、技術、渠道於一身的信息服務為王。[3]”本次西洽會暨絲博會的專刊稿件,整體彰顯服務性,文風上清新活潑又接地氣,標題制作匠心獨具,一改黨報的“刻板印象”。
注重服務性,以現場短新聞取勝。在大會開幕前天,刊發了《第十九屆西洽會暨絲博會十大看點》《五大會場 記者帶您輕鬆逛》稿件,採用圖文並茂的方式,梳理出大會重點活動,五大會場介紹,並配有交通指南、乘車路線等,讓廣大市民足不出戶,就能縱覽全場。同時狠剎長尾風,版面最長稿件不得超過1500字,突出信息量,“西洽會花絮”欄目每篇僅百字左右,現場短新聞如《異域商品美食看過來》《副省長給我留了電話》,增強了貼近性。
從細節入手,小切口引入大主題。在大主題稿件採寫時,往往因題材太宏觀而不接地氣顯得“高大上”,本次大會的重點稿件均在採寫時有所突破,小切口引入大主題。如《將泰國搬到這裡》一文,從一個具象的泰國客商角度,反映了今年主賓國之一的泰國整體風貌,人物刻畫形象生動,並採用現場白描式,可讀性強。《“新絲綢之路大學聯盟”:我們都是同“路”人 》在採寫時精心謀篇布局,注重點面結合,搶抓新聞現場“活魚”,從會議現場寫到大學校園,全方位、多角度對新絲綢之路大學聯盟進行立體刻畫。
大手筆書寫大文章,凸顯“一帶一路”、“互聯網+”新熱點。“一帶一路”、“互聯網+”無疑是本次大會的新熱點,受眾對此關注度高漲,《陝西日報》不惜筆墨,對這些新熱點進行了重點報道。相繼推出《傳承創新共建文化交流新絲路——第十九屆西洽會暨絲博會文化旅游活動絢麗綻放》《西安共識 深化絲路合作 共創區域繁榮》《“一帶一路”的合唱》《“一帶一路”開啟商標品牌發展新征程》《一帶一路+互聯網:絲路經濟新動力》《淘金絲路“走出去”就要做得最好》《西洽會上的國際范》多篇力作。
三、創新版面語言,加強整體創意
會議的文字報道往往因政治性較強而易使讀者產生疏遠感,適當地利用圖片圖表,形象地解讀權威信息,符合當前年輕讀者的碎片化閱讀習慣。
研究表明,讀者在進行文字閱讀時需要投入更多的專注度和時間,如果僅僅是大量的文字,則讀者會產生閱讀疲勞。新媒體中一則新聞的開始往往採用吸引人的標題及圖片,文字描述較少,並穿插視頻、圖片等,會在第一時間吸引受眾。因此,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傳統媒體應合理運用新媒體,提升內容的吸引力,提升易用性,形成差異化的版面風格。“紙質報紙應簡化文字描述,以高質量的圖片等形象元素對高價值新聞進行深入剖析學習,這樣不僅能夠提升關注度,還能夠大大提升轉載率。[4]”
在本次大會的報道中,《陝西日報》靈活運用多種版面語言,文圖並重、相得益彰。在介紹五大會場時,圖片繪制專業的3D效果圖,把會場信息立體化的呈現給受眾。用鮮活圖片直接“晒出”會場“新鮮事”,如民用直升機、仿真人蠟像、RHD全息成像、無人機等,並推出組圖“西洽會上的競爭大賽”,圖片搭配得當,色彩亮麗搶眼。加強版面整體創意,文圖配合,如給《同邀長安一輪月 共話絲路萬裡情》一文搭配以絲綢之路為背景的底圖,稿件的滄桑感和時空感扑面而來。此外,還巧用線條、字塊、字體、顏色等多種編輯手段,為大會報道添色增彩。
四、結 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
因此,面對蓬勃發展的新媒體,傳統媒體與其坐等沖擊,不如主動沖浪。在未來媒體融合的大趨勢下,傳統媒體要掌握不同媒介的傳播特點和規律,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等新技術改造自身生產流程、報道模式和產品樣式,強調“用戶體驗”、“社交性”與“社群化”,生產出能與用戶“建立聯系”的產品,以最小的成本達到最大的傳播效果,迎合媒介融合時代的用戶需求。
在“互聯網+”模式下,黨報等主流媒體必須運用互聯網思維,用“好的內容點、好的技術支撐,好的用戶洞察”,去呈現新媒體環境下的每一次社會脈動,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充當起“舵手”和“眺望者”的角色,實現“鳳凰浴火而新生”,把會議報道多的“劣勢”轉化為吸引受眾、體現黨報核心競爭力的“優勢”。
參考文獻:
[1] 喻國明.傳媒經濟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 蔡雯.新聞報道策劃在媒介融合時代的困局和對策[J].中國記者,2007(3).
[3] 郭全中.互聯網思維與傳統媒體轉型[J].出版廣角,2014(7).
[4] 蔡妮娜.媒介融合時代報紙版面設計的創新路徑[J].傳媒,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