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9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引導理性思考 弘揚主流價值——

做好黨報新聞評論工作策略探尋

韓富斌 朱秀霞

2015年09月10日10:34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媒體競爭已從數量之爭轉入質量之爭,以新聞評論為主的“評論周刊”成為媒體之爭的新亮點。黨報作為主流媒體,要緊扣時代脈搏,敏銳捕捉新聞熱點,有理、有利、有節地引導輿論,力求在“讓黨放心”的同時,為廣大讀者提供一個平等對話、交流討論、抒發胸臆乃至爭鳴交鋒的輿論平台,做到“讓人民滿意”。

關鍵詞:黨報評論﹔梯形結構﹔突出策劃﹔注重本土化﹔主流價值

當今正處於改革攻堅期,是社會矛盾凸顯期,各種觀念和思潮交鋒交融,對黨報新聞評論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如果說,黨報以前是主流媒體,發聲權威,那麼現在,想要堅守主流媒體地位,就既要將黨的大政方針,用更加簡單准確和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出去,還要做到換位思考,俯下身子,邁開步子,以改我說你聽單向思路,及時回應群眾關切與期盼,在熱點問題和社會新聞、時事動向等引起高度關注的問題上及時發聲,以新聞評論的形式,在眾說紛紜中弘揚主流價值、引導理性思考、傳遞社會正能量。

一、堅持創新,用新內容、新形式打造精彩

評論是新聞媒體的旗幟和靈魂。評論最能體現媒體立場、水平和品味,是引導社會輿論最直接、最有力的形式。主流媒體的重要評論傳遞的是黨和政府的聲音,闡釋的是重大理論方針政策,能夠起到統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斗志的巨大作用[1]。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資源的社會共享程度越來越高,媒體競爭從數量之爭轉入質量之爭,以新聞評論為主的“評論周刊”已經成為媒體之爭的新亮點。面對新媒體的風起雲涌和自媒體的重重圍堵,作為觀點和言論的載體,“評論周刊”已成為當下媒體差異化競爭的拳頭產品。黨報新聞評論創新,必須順應時代發展和媒體競爭的要求。黨報作為主流媒體,必須增強政治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勇於當擔,敢於創新,堅持自己的黨性原則,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緊扣時代脈搏,敏銳捕捉新聞熱點,用政治家辦報的眼光分析問題,有理、有利、有節地引導輿論,力求在“讓黨放心”的同時,為廣大讀者提供一個平等對話、交流討論、抒發胸臆乃至爭鳴交鋒的輿論平台,做到“讓人民滿意”,真正使評論成為時代強音。

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構建一支得力的評論員隊伍。評論的多樣性,要求作者多元化,最好具有“梯型結構”。合理的“梯形”底座應由“草根”作者組成,能夠實實在在反映群眾呼聲﹔第二層應由專業寫手組成,他們是中堅力量,也是評論版塊的重要支柱﹔第三層應由專家學者及相關政府官員組成,他們的觀點能夠體現權威。“梯形”越往上,評論的感性成分越少,理性成分越多、權威感越強。立體多元的作者構成和稿件來源,可保証評論版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民生各方面全面涉及和立體發聲。

其次,應精心設置欄目。像陝西日報的“評論周刊”,就設置了“熱點時評”、“布衣茶館”、“文史論壇”、“阡陌漫談”、“麻思辣語”、“輕靈短章”、“觀點PK”等版塊或欄目。“熱點時評”主要邀請專業撰稿人執筆,多角度、深入解讀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回應干部群眾期待,把握時代脈搏、引領輿論導向、傳遞社會正能量,弘揚主流價值觀。該欄目一經推出,就受到廣大讀者追捧,網絡轉載率也很高﹔“布衣茶館”則以民事、民情為主要出發點和歸宿點,承載著滿滿的民間智慧,直抵受眾心田﹔“文史論壇”從文學、歷史、哲學的觀點切入,以史為鑒、談古論今﹔“阡陌漫談”是思想性隨筆和雜談,力求與時代同拍共振。“麻思辣語”、“輕靈短章”短小精悍,以詼諧幽默的筆調還原生活本色,讓時評變得簡潔靈活﹔“觀點pk”就同一個問題做不同側面的呈現,提升平面媒體的互動性,激發受眾的參與熱情。

第三,應重視版式設計。版式應力求簡約、雋秀、穩重、大氣。整版不設豎標題,雙行留白﹔文字最長不超過千字,便於閱讀。堅持形式符合內容的設計理念,以最和諧的形式烘托內容,突出周刊的活潑、靈動。每期都配一兩幅漫畫或哲思畫,以鞭韃丑惡、倡導文明、給人啟迪。

二、設置議題,重點謀劃,不打無准備之仗

黨報的評論性質決定了關注社會熱點,回應民生關切,理應成為黨報重要評論的議題。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群言時代,對社會熱點,黨報重要評論更不應失聲。黨報重要議題的設置,既要宣傳黨和政府的政策主張,也要反映群眾聲音,既要“吃透”上情,又要多下基層“接地氣”,進行細致策劃,做到不盲目、不跟風[1]。

對於中省可預見性的重大部署、中心工作、重要會議等,要堅持提前策劃,以保証評論質量和發稿節奏。2012年以來,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相繼召開﹔陝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全面推進法治陝西建設實施意見,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等重大活動。快速、高效、准確地傳播、闡釋這一系列重要會議精神和重大決策、活動精神,需要嚴密的策劃。十八大召開期間,草根撰稿人的《人民厚望黨的十八》,說出了億萬國人的心聲﹔十八大閉幕后,《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八大精神上來》等專題評論見解獨到、導向正確、領會深刻,對全省人民深入學習貫徹大會精神起到了引領作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展開后,所刊發的《嫁女丟官是掃“四風”的有力注腳》《調研要不走尋常路》《常“接地氣”才能真“得人氣”》等稿件,直接而鮮明地反映群眾期待,既得到了讀者的稱贊,也被人民網觀點欄目等轉載。

策劃要抓好細節,反復討論,博採眾長,彰顯合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期間,“評論周刊”編輯團隊集中策劃了反映十八屆三中全會各項改革議題的評論文章,既注重每篇稿件的質量,又注重整體的思想水准。為了保証每篇稿件質量相對穩定、寫作方法多樣,我們對每篇稿件的主題、架構和遣詞造句都進行了細致的推敲,交稿后再集體統稿、修改潤色,並選擇最佳時機連續刊發,體現出節奏快、聲勢大的良好效果。例如,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剛剛結束時,“評論周刊”便積極組織了一批涉及全面深化改革議題(如官邸制問題、延長退休問題、單獨二胎問題、經濟體制問題等)的稿件,在熱點時評、深度評論等欄目集中刊發,既滿足了廣大群眾對全會精神的關注需求,也將民之所盼、民之所願、民心所向傳遞給了黨政領導干部,在圍繞始終服務大局中,傳遞主流聲音。

三、注重接地氣、突出地緣性新聞評論的實效價值

在新聞學理論中,接近性是衡量一個事件新聞價值大小的重要標准,包括地理上、心理上、利益上等幾個方面。接近的因素越強,受眾的接受意願就越大。新聞評論的本土化,正是對這種接近性的追求。不能貼近,缺乏生活感、現實感,就談不上引導力[1]。陝西日報“評論周刊”在選擇全國性熱點新聞題材或公共事件作評的同時,也主動貼近社會各界關注的社會熱點和民生話題。

陝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三個陝西”建設的戰略構想后,周刊在頭條刊發了一系列評論文章,從不同側面詮釋三個陝西內涵,如《“三個陝西”實干開創新華章》《三秦兒女新憧憬》《中國夢,陝西進行時》《中國夢:直把憧憬化宏圖》《實現“中國夢”需從我做起》《實干成就“中國夢”》《期待陝西夢夢想成真》等作品,將中國夢和三個陝西建設緊密的聯系起來,鼓舞陝西人民用勤勞的雙手建設家鄉。

為弘揚陝西精神,周刊在“談經論証”、“熱點時評”等欄目中刊發了《陝西精神:“踐行”至關重要》《感謝沈星對我們的精神引領》《國測一大隊精神高地禮贊》等弘揚主流價值的文章﹔在“輕靈短章”、“布衣茶館”、“阡陌漫談”等欄目中刊發了陝西公安部門值得推廣的《一站式警務室》便民服務,介紹了陝西省政府開展的《“微博問政”好處多多》《蛋奶工程傳遞政府關愛》《一元關愛計劃“微公益”好》《便民服務卡架起連心橋》等一系列值得推崇的特色執政方式,還關注了陝西治污減霾身體力行的好做法《秸稈焚燒治理為藍天工程助力》。

“評論周刊”要真正做到“讓群眾滿意”,離不開編輯的民本情懷,離不開周刊對民生問題的持續關注,離不開評論作者為民眾疾苦的鼓與呼。為此,刊發了反映銀行工作制度缺乏人性關懷的《擔架上的老人更需要“制度溫情”》,反映空巢老人心理危機的《老人高興“壞”背后的精神贍養缺位》。此外,所刊發的《為何菜價“最后一公裡”暴漲》《“引人殞命狂犬病”提示什麼》《“養老金入市”須厘清的前提》等文章,從多個角度切入民生話題,體現出對民眾疾苦的貼心關懷。

同時,周刊還在“引以為戒”等欄目中,刊發了一系列具有披露和警示性的短評。例如,反映安康段隧道缺少照明設施致使車禍頻發的文章《“隧道路燈不亮”反襯管理“黑洞”》,促成了相關責任部門對問題的解決﹔《給秦嶺建檔案》《讓空中花園綴滿長安》《怎麼樣把放心肉這件事做實做好》等,為相關問題的整改建言獻策。新聞評論隻有多接地氣,才能有生氣,才能聚人氣。

總之,作為主流媒體的黨報,要緊緊抓住“評論”這一武器,通過既飽含正能量又接地氣的獨家評論,形成和引導主流輿論,凝聚社會共識,為媒體自身發展、也為社會和諧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局.漫談新聞評論[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4.

[2] 肖和平.時評的風格和筆調[J].新聞戰線,2015(9.)

[3] 丁浩宇.評論如何為社會發展注入正能量[J].青年記者,2014(12).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