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首秀就讓徐崢成為“票房霸主”,也難怪大家會對他的第二部導演作品《港囧》心生期待。昨日,影片舉行首映式,徐崢攜趙薇、包貝爾、杜鵑亮相,為9月25日的上映倒計時開始沖刺。盡管該片票房被寄予厚望,但徐崢表示,自己拍電影從來沒想過破紀錄,這部《港囧》也未想過與新科票房冠軍《捉妖記》一決高下,“這不是我們的初衷,我從來沒有想做一部破票房紀錄的電影,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就拍3D了。”
《港囧》中,徐崢開始回歸家庭,與“小舅子”包貝爾在一番囧遇之后,認識到家庭的重要和他對妻子的愛。影片除了“囧”以外,與《泰囧》並無關系,徐崢表示,這兩部作品就像自己的大兒子和二兒子,“都一樣熱愛,而兩部作品在內容、想要表達的情感等方面都不盡相同。《港囧》對心靈方面的初步探索也會在之后的作品中做得更好。我曾經看到過一句話,說一個電影應該從一個問題出發,他最終的目標是想要找到一把鑰匙解決這個困境,當然這把鑰匙是不存在的,但是在這個旅途當中,在囧途的過程當中,他可能會找到打開他心靈的辦法,我想這才是囧電影系列的囧的意義。”
徐崢表示,他在《泰囧》的時候其實涉及了中年危機,追逐名利、置家庭於不顧的內容,不過因為《泰囧》的喜劇太多,那部分沒有發酵出來,“因為是我第一次拍電影,還不夠成熟,所以我當時就想,如果再拍的話,肯定會從類型上有所升級,從內容主題上有所深入。因為那是我們表達的一個引擎,是一個內在的驅動力,所以,我此次在《港囧》中把這些設想進行了展現。”
徐崢將第二次“囧途”選擇在香港,片中出現了大量香港經典歌曲和經典電影,徐崢表示有致敬的因素,“我們在選擇地點的時候,先會考慮哪些地方是跟我們的普通觀眾比較有連接感的,比較接地氣的。我們選擇了香港,在我的青春記憶裡面,香港電影、香港音樂是我青春成長當中的一部分。現在很多投資人認為觀影主力人群最活躍的就是18至25歲,可是我覺得70后、85前的這些人有很強的消費能力,但是他們看的電影並不多,原因是關於他們的電影特別少,所以我特別想做一部讓70后、80后、90后在一起看的電影,大家聽到音樂,或者看到戲裡面的情節,能夠喚起大家集體的回憶,所以我們確定了這樣一個主題,正好契合在香港,就把香港電影的元素加入進去。”
《泰囧》中王寶強珠玉在前,《港囧》裡包貝爾“壓力山大”,其實,對徐崢來說同樣如此,他說:“《港囧》是帶著所謂票房光環的電影,對我們是一種壓力。”趙薇無疑是《港囧》的一大票房招牌,不過趙薇和杜鵑都是“大綠葉”,戲份遠沒有包貝爾重。對於自己的“戲份少”,趙薇倒沒有怨言,她說很開心不像包貝爾壓力那麼大,“我又輕鬆、又快樂地把它拍完了,表演難度我覺得也還可以。”她還開玩笑稱,接演《港囧》除了是和徐崢合作外,還有一個原因是片中有一場戲是她從來沒有演過的,一場驚心動魄的床戲。 (記者 肖揚 攝影/齊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