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因為綜藝節目突然爆紅的明星,卻被野心科學家復制出三個長相一模一樣的機器人。這麼腦洞大開的劇情,不是美國好萊塢科幻大片,而是正在江蘇衛視播出的現代科幻喜劇《我是機器人》。
這部由王寶強主演的新劇無法歸入國產劇任何一種固定類型,並因為涉及了科幻元素而受到觀眾的普遍關注。不過,關注中的聲聲吐槽,卻讓這一具有突破意義的國產科幻劇探索出現“觸礁”險情。
吐槽
披著未來感制服不等於科幻
時而一身黑衣,戴著大墨鏡,時而又身穿銀光閃閃的未來感制服……本色演員王寶強的機器人首秀,乍看之下有點兒驚人。這部名為《我是機器人》的電視劇,雖然從片頭就讓王寶強主演的元寶與造型奇異的外星人大戰,但卻只是元寶的黃粱一夢。他開口便把身邊的女主叫“姑姑”,也招來了大批觀眾調侃其為“科幻版《神雕俠侶》”。那些沖著科幻題材來看機器人的觀眾,隱隱覺得被坑了:“明明是在講一個村裡的普通人,因為各種倒霉事而意外上了真人秀的故事,哪裡和機器人沾邊了?”
電視劇昨晚播到第12集,一直沒發現主人公和機器人有啥關聯,更別提想象中的未來世界了﹔劇中的角色們不管是服裝還是道具,也絲毫沒有任何科技感。倒是劇裡各種客串的喜劇大咖們,讓這部科幻劇做足了喜劇的派頭。《武林外傳》中邢捕快飾演者范明,《閑人馬大姐》中潘大慶飾演者劉金山,春晚常客、喜劇明星句號,再加上“賣萌耍賤變身最萌掃把星”的主角王寶強,有觀眾評價,“幾乎每個角色都是搞笑擔當,時時刻刻讓人捧腹不已。”
科幻元素和喜劇風格,似乎像是兩張皮,哪兒哪兒都不挨著。有苛刻的觀眾點評道,看了二十分鐘不知所雲,總結下來就是“現代科幻、鄉村范兒寶強年度大戲,再看下去感覺自己都要變成神經病了。”
回應
喜劇只是“華美的包裝”
在該劇制作人嵇道青眼中,這種喜劇外表下的科幻題材,其實是針對現有國產劇市場採取的權宜之計。如果按照正宗科幻劇的標配來做,未來世界的整體架構、機器人技術的來龍去脈,以及人類與機器人關系的內容都需要體現出來,“但《我是機器人》本意並不是做那種很明確的科幻劇,而是更偏向於‘軟科幻’。除了機器人這一個元素,劇中沒有更多超越現有科技發展水平的部分,所以重點還是講人的故事。”嵇道青說。
事實上,這部劇當年算是為王寶強量身定做的。作為《DA師》《我是特種兵》《我的兄弟叫順溜》等知名軍旅戰爭劇的編劇和制作人,嵇道青與王寶強私交甚好,得知他最想演的角色是“白領和壞人”,便決定為其量身打造一部劇,“寶強的銀幕形象和表演風格都趨於本色,如果真的去演白領和壞人,看上去也不像。”
嵇道青回憶起來,主創人員也是隨機想到了讓王寶強一人分飾兩角,然后就確定了要以機器人身份來區分人物。該劇編劇劉紅焰透露,該劇原名為《一飛沖天》,其實是想講一個人一夜成名后的膨脹,以及這種突然爆紅后反映出來的人生百態。劉紅焰指出,劇中后來出現的三個機器人元寶,其實代表了人的三種個性,“乖寶寶是元寶比較本真善良的一面,智能寶是比較沒心沒肺的,高智能寶則代表了人性裡的邪惡和貪念。”
“我們其實是借此諷刺那些一夜爆紅的明星或者普通人,並最終讓大家去思考‘我是誰’的終極命題。”嵇道青說,不過這種看似宏大的命題在國產劇中並不討好,創作團隊才給其加上了更多喜劇化元素,“我們稱之為華麗的包裝”。
延伸
國產科幻劇尚未到適合時機
做出了一部被人批評為“太雷”“不夠科幻”的科幻劇,讓想有所突破的嵇道青多少有些無奈,“其實放眼國外,不管是《終結者》系列,還是《機械公敵》這類影視作品,機器人的元素早已出現多年。我們雖然落后於國外,但做一回吃螃蟹的勇士,哪怕當了炮灰,也為后來者提供了一種參考。”
后來《我是機器人》的播出進程,讓嵇道青多少有些灰心。該劇正式制作完成后一再延播,直到三年后的2015年才悄悄登陸衛視。該劇導演黃文利說,三年的積壓不乏外部因素,“機器人的科幻題材是第一次出現在國產劇中,相關的審查沒有具體可參照的標准,整個審批過程相對較長。”據了解,該劇不但經過了改名風波,在故事情節上也做了一定的調整,才最終過審。
黃文利表示,該劇當初在制作時選擇的是電影特效班底,劇中出現的懸浮屏幕等特效如今看來並不算過時,但他也承認國內特效團隊這兩年日新月異,現在做可能會更好。劇評人“醉月夜朦朧”認為,想純粹從技術上吸引早已被好萊塢科幻大片養刁口味的觀眾,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衛視電視劇部門的相關負責人看來,科幻劇在題材上的確容易引起關注,但實際操作起來應該更加適合電影,“科幻題材的主流受眾一定是男性,而電視觀眾以女性為主。”雖然由於科幻小說《三體》及其電影改編,影視圈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科幻題材熱,但科幻電視劇涉及的特效水准、世界觀架構及觀眾接受度,都是需要面臨的挑戰。(記者 李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