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國務院日前發布《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落實綱要企業何處著力

制造業“淘金”大數據(產經觀察·大數據會帶來什麼①)

記者 左 婭

2015年09月28日09: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制造業“淘金”大數據(產經觀察·大數據會帶來什麼①)

  制圖:張芳曼

  近年來,我國大數據產業蓬勃發展,大數據技術及應用逐步滲透融入我國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成為創新創業的新引擎。

  近期,產經廣場將連續推出“大數據會帶來什麼”系列報道,聚焦大數據推動制造業、交通、互聯網產業加快轉型升級,以饗讀者。——編 者

  全球進入大數據時代

  企業決策過程正由程序驅動變為數據驅動

  “大數據其實自古就有,懶驢上磨屎尿多就是大數據的分析成果。”在一家信息技術公司從事研發工作的丁先生看來,大數據早已融入百姓生活。

  什麼是大數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司司長陳偉說:“通俗地講,大數據就是量很大的數據,大到單個計算機無法處理。當前,全球數據量每18個月就會翻倍。大數據具有豐富的價值,是推進我國經濟增長和轉型升級、促進政府管理和公共治理變革、解決發展方式轉變深層次矛盾、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效路徑和戰略抉擇。”

  盡管大數據是近兩年才出現的新名詞,對大數據的定義也是見仁見智,但毫無疑問,全球已邁進大數據時代。到2020年,全球數據量將達到40ZB,相當於4萬億GB。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充分釋放和利用大數據蘊含的巨大價值也被視為制造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制造業可利用的數據大致有五類。”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王健說,“一是經營類數據,例如訂單庫存等﹔二是生產系統數據,例如生產設備運行參數等﹔三是上下游產業經濟運行數據﹔四是同類廠商、同行業相關數據﹔五是消費或使用類數據。”

  “對制造業來講,數據是像石油一樣寶貴的資源。企業決策過程正由程序驅動變為數據驅動。”小米公司首席架構師、雲平台負責人崔寶秋說:“以小米手機為例,通過對大數據的採集、存儲、處理和加工分析,我們能實現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開發大眾最需要的功能﹔能實現更為合理的安排採購、倉儲和物流,將成本降到最低﹔能使生產環節資源能源消耗最小、排放最少,還能通過對生產環境的預測而使生產更安全﹔我們還可以借助大數據延伸產業鏈,不僅僅在手機上給用戶提供更貼心的個性化互聯網服務,更在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設備上給用戶推出功能豐富的產品。未來,大數據應用水平將決定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大數據成為制造業創新動力

  我國54%的制造企業正應用數字化工具推動轉型升級

  大數據好處這麼多,我國制造業企業意識到了嗎?當前制造業應用大數據的實際情況究竟如何?

  陳偉介紹:“去年工信部曾對35個工業行業的3萬家企業進行了數據應用評估。結果顯示,54%的企業應用了數字化工具,其中航空航天、機械、汽車等行業,數字化工具普及率達到8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在生產線上使用數字化工具的比例達到30%。”

  在設計研發環節,大數據已成為企業創新的新動力。“小米論壇短短4年裡就積累了數億條用戶發帖。通過大數據分析,論壇裡含金量高的建議和需求直接按熱度排到帖子前面,小米手機的工程師們可以快速了解用戶真實需求,研發符合用戶習慣和訴求的產品。比如手機屏幕應該多大,才能既方便瀏覽網頁又方便隨身攜帶,答案就來自於大數據。”崔寶秋說。

  在生產環節,一些企業開始探索通過大數據優化資源配置。王健舉例,用友公司正在利用大數據技術,為一家能源集團下屬的幾十家工廠設計節能減排方案:“通過對制造現場人、產品物料、計劃進度、設備狀態效率、工藝參數、質量指標等數據的收集分析,再結合不同時段的電費價格,就能測算出如何安排生產時間和物料投放最節約成本。目前這一方案正處於驗証階段,明年就能量化效果。”

  在營銷環節大數據用得最多,解決方案也最豐富。例如,海爾集團2013年起就通過將現有的帝博空調用戶數據與中國郵政名址數據庫匹配,找到潛在消費者居住的小區,在這些小區投放海爾帝博空調直郵單頁,營銷效率自然高了不少。“小米公司通過對正常用戶的登錄、消費和瀏覽等行為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提高了對黃牛賬號的識別率,從而提升了真實用戶搶購小米手機和配件的成功率。”崔寶秋說。

  大數據更誘人的地方,則在於可以幫助企業發展制造服務業,延伸產業鏈。例如,紅領集團就通過大數據開發了定制服裝這一新業務,目前個性化定制的產能已佔到60%。其數據系統將成衣的各種款式和設計都數字化,並通過對物料數據整合管理,實現了裡料、縫線、袖口的自動搭配,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這家3000人的工廠,每天可以一款一件不重樣地定制西裝1200套。

  “目前制造業應用大數據還處於摸索階段,並沒有形成系統應用。國內外都是如此,我們和發達國家差距並不大。”工信部賽迪研究院軟件和信息服務研究所所長安暉說。

  部分企業對大數據應用持觀望態度

  發展大數據的突破口是推動工業化信息化兩化融合

  有些企業在積極嘗試使用大數據,但也有部分制造業企業持觀望態度。“這和中國國情有關。”安暉說,大數據的應用必須基於信息化系統,而我國工業基礎參差不齊,有的企業還沒有實現自動化,若想收集分析數據,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設備和企業管理系統改造。在目前工業下行壓力較大的現實情況下,這類企業就會感到離大數據比較遠。

  對此,工信部計劃通過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融合和大數據試點示范來促進大數據發展。“發展大數據的突破口,就是按照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部署要求,以兩化融合為主線,以推動智能制造和工業物聯網建設應用為抓手,夯實工業基礎,通過傳感器、感知設備等裝備,讓生產過程的每個環節的裝備和工具都能數字化、網絡化。”陳偉說,另外,工信部正在推動大數據應用試點示范,希望能讓更多企業看到更多成功案例,激發制造業發展大數據的內在動力。

  還有企業擔心大數據的精確度。“大數據可以說處處有金子,滿地是沙子。濾掉沙子、淘出金子確實是項技術活。”安暉說,“一方面,我們沒必要苛求大數據應用結果的精確度,大數據只是多提供了幾種解決辦法供決策參考﹔另一方面,也不要神化了大數據,大數據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目前大數據從業人員普遍認為,如果數據公開共享做得更好,將使大數據展現出更大價值。“目前我們的數據來源,除了利用自己公司平台收集到的一手數據外,也就隻有通過上市公司公報和與行業協會合作獲取數據。如果政府統計部門、行業協會和各個企業都願意公開數據,我們的解決方案肯定可以更為准確,大數據應用創新也會更活躍。”王健說,“目前急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界定哪些數據是應該公開的、哪些數據是大數據產業可以捕獲的,以使信息安全得到更好保護,打消部分企業擔心商業秘密泄露的顧慮。”

  提高大數據的准確度需要一個過程,人才是關鍵。“企業現在最缺的是數據科學家。大數據追求的是隱藏在數據中的各種並聯關系,能否敏銳地發現事物之間的關聯決定了大數據應用的水平。”崔寶秋說,“國家提出在大專院校設立數據工程和數據科學專業,企業對此很期待。”

  2020年,我國所掌握的數據將佔全球數據量的20%。“我國發展大數據擁有豐富的數據資源和巨大的應用市場優勢。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數據一定可以成為推動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利器。”陳偉說。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